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百五十一章朽木

书名: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6

西魏目前面对的局势,不能说是欣欣向荣吧。

也只能说是四面楚歌。

宛城被围,黄牛角与数万众被困在城中,已经被隔绝了。

同时,李三郎的益州军团从汉中出发,跟东三郡的司马修业汇合,从房陵上庸出兵,沿着汉水进攻襄樊。

阻断了西魏的北上救援宛城的援兵。

李家大娘子在攻下夷陵之后,做出了威胁江陵架势。但曹烜清楚,蜀中的大部分军队都被李氏父子带去关中了,如今关中平定,还不到半年,且北面从武关出来的李军号称三十万众,汉中和东三郡也号称二十万众,这其中自然是有大量的水分。

这两部人马号称五十万,真实兵力没这么多,也肯定也在二十万以上,这样算下来益州永安方向最多能也就是一两万众,还不敢深入进攻,不然成都方面都容易出问题。

所以曹烜集结了大军在汉水一线,主要守卫襄樊,同时令水军为机动力量,随时沿江支援江夏和江陵。

其中江夏是防御重点,毕竟江淮的李元徽算得上是兵精粮足,军力肯定比被抽空的蜀中要强的多。

而江淮方向进兵肯定是从大别山南北,兵分两路,因为地形就摆在这里。

对于这场立国以来的最大危机,曹烜其实也明白,他除了称臣向大燕认怂求援以外,所能求助的也就是江东的东魏曹元静。

于是乎曹烜在给东魏曹元静的信上说明了自己已经放弃帝号,目前危在旦夕,希望曹元静看在大家同是太祖之后,可以出兵相助。

并且曹烜还隐晦的表示大魏正统在江东,我就不跟你争了。

曹烜基本上是脸都不要了,现阶段没什么比活下去重要。

曹元静其实也明白曹烜在跟他示弱,一旦缓过气来肯定还是桥归桥路归路,但就算曹烜不低头,他也得出兵。

因为他只要想更进一步,就得图谋江北。

除非固步自封,就想守着江东这一亩三分地过日子。

但历史经验已经非常明白,在北方完成一统之后,很快就可以迅速恢复国力,然后在用强大的国力碾压对江东政权完成统一。

历史也很多次证明,所谓天险,其实没那么牢不可破。

无论是雄关狭道还是大江大河,早晚都会被名将们所征服,成为踏脚石和他们的功绩。

雄心尚在的曹元静第三次发兵濡須口。

动用了十万大军,江东两位大将军,曹成苗先云,前后左右四将军,李雄,陆恭仁,朱浚,刘长彦,以及领军将军王雄延,护军将军韩陵两位悍将。

可谓是战将如云,精锐尽出。

夏侯元弘全力防守坞城,一边又迅速向东关和濡須山七宝山的驻军,以及合肥方向求援。

这次江东方面对攻城做了充分的准备。

在南岸打造了大批的攻城器械,并且用大船运到江北,有些无法整个运送,就分解开到了北岸在组装。

其中包括几十驾投石机,和攻城梯。

濡須坞内只有五千余人,虽然只需要防守一面,但面对魏军连绵不绝的攻势,还是有些吃力的。

魏军方面,曹元静本着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下了非常大的赏格,力图趁着李元徽北上,水师西进的机会夺取濡須坞。

魏军的攻势猛烈,夏侯元弘勉力支撑。

好在城内的粮草和守城器械充足,光是箭矢就有十万支的储备。在建立起了防砲网之后,伤亡锐减,而魏军在攻城的时候,却要面对守军的万箭齐发。

在顶过了最初的十日猛攻以后,守军这口气渐渐喘上来了。

而曹元静,打定了注意要跟城内守军和还没有来到的援军耗下去,直接修建三十座营垒,一直把营垒修到了濡須山脚下。

驻守濡須山的主将是淮南左营主将殷拱,他的辖区包括濡須水两岸的濡須山,七宝山,以及东西两座关城,都归属殷拱节制。

眼看着魏军一直把营垒修到眼皮子底下,殷拱数次组织精锐想要撑着魏军在修营的时候打对方个措手不及,都被魏军负责警卫的护卫给挡住,如果不是山上的兄弟放箭策应,说不定要被魏军趁机打乱,夺取山上驻地。

不过魏军虽然在濡須水东岸建立大片营垒,但却因为濡須坞没有攻下,大小战船仍旧停在大江之中,无法进入濡須水。

江淮方面仍旧控制着濡須水的水道,还能够进行水路转运。

这也让城内的士卒还保持着士气和信心,并未慌乱,因为濡須水在,他们就还有退路。

夏侯元弘这边坚守坞城,李元徽本来就被丁景珍娄居士所阻,西进北上都要同时面对两方面的夹击,相持月余,曹元静三攻濡須口的告急消息也传来了。

一众将领全都劝李元徽退兵,毕竟汝南形势形成了僵局,短期内无法破局。

若是继续僵持下去,江淮出了问题可就得不偿失了。

向来从善如流的李元徽很少固执己见,这次也一样,当即决定退兵,同时传令留守合肥的军队先行驰援濡須。

留守的归德军总管萧释之在接到军命以后,给副总管陈琼两千军留守合肥,率六千兵赶到巢湖乘留守的水师船只迅速南下,驰援濡須坞。

六千生力军赶到东西关以后,萧释之亲率两千精锐趁夜间进入濡須坞,城内守军见到友军驰援,欢呼声震天,以至于围城的魏军都知晓了。

萧释之的援兵赶到,让濡須坞内守军士气大震,短期内魏军自然是无法破城。

但北面做出退兵决定的李元徽,没能立刻撤出战场。

娄居士见江淮军有异动,立刻就判断应该是曹元静有动作,不然李元徽不会轻易退兵。

至于李元徽是不是想要通过退兵的假象,引得燕军和西魏军有所动作,伺机而动,这种情况试探试探就知道了。

于是乎燕军的侦骑尽出,经过多方面的查证,探明,娄居士很快就确定了他的判断,燕军就是要退兵。

用兵日久的娄居士自然不会让李元徽称心如意,轻轻松松的撤退。

燕军的骑兵全线出击,轮番袭扰江淮军。

李元徽被娄居士这种战法搞得焦头烂额,只能让各部交替掩护,徐徐而退。同时让常雁衡率轻骑护卫,殿后。宁可牺牲行军速度,也不给燕军可趁之机。

娄居士见到李元徽如此稳重,不由的感叹英雄出少年。

在他这个老行伍看来,李元徽这种谨慎沉稳的对手非常难对付。

因为你通常很难发现他的弱点。

一般来说,这可不像是一个未及弱冠的年轻人,该有的性格和本事。

反倒是夜袭南顿故城,那种行险一击,到像是一个年轻人该有的果决和锐气。

想到这里,亲自带队出击的娄居士不由一阵头疼。

当年他跟着太祖武皇帝,一路南下,可从来没遇到过这种对手。

当时他还很年轻,身边也都是年轻骁勇的鲜卑武士和勇猛善战的汉家健儿,面对魏军,以百击万是常事。

魏军从上到下,都有着一些暮气沉沉的腐朽,即便他们拥有精良的甲胄和锋利的刀枪。

魏军的将领,也都是些老家伙,什么所谓的名士。

而现在,他突然感觉,他好像变成了当初的无能老家伙,如同朽木。

而大燕,也在短短数十年时间,就由盛转衰。

年也过完了,回城途中。今天这两章在火车上用手机抠出来的,手指都麻木了,眼睛看东西都串花。

大家也都平安回到工作地了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307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