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三百八十九章角抵

书名: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6

大殿上,禁军校尉舍都干,很轻蔑的看了看不远处身躯同样雄壮庞大的王佛保。

舍都干是羌氐人,生性豪勇,一顿能吃五斤肉,膂力过人,天盛十三年随氐王姚凤前往成都,与晋王角力,是最接近能放到李三郎的羌氐勇士,但李三郎胜在敏捷,使了个巧劲,给舍都干这个羌氐大力士给放到了。

舍都干此前自持雄壮有力,因此看不起中原人,被身形小他许多的李三郎放到以后,就被折服,后加入唐军,数有战功。

去年冬至,李源去郊外祭祀天地,舍都干因为高大雄壮在护卫之中鹤立鸡群,因此被李源看中加入右备身府禁军,成为随侍校尉,天子亲军。

进入备身府之后,在演武角力之中横勇无敌,因此极为骄横。

李元徽也是看出来了,李源这是想要落他一个面子。毕竟李孝正是他的一手捧出来的,结果在殿上,被尉迟敬德连着三次夺槊,颜面扫地。

李源虽然当时看起来很高兴,还盛赞尉迟敬德槊法精湛,但心里却有些烦闷。今日其实也是想找回些颜面的意思,因此提出相扑角力。

王佛保在齐王府之中担任右一护军,出身皇觉寺的和尚,排位与左一护军韩全并列,位在薛万彻,尉迟敬德等猛将之上,久随齐王李元徽,虽然上阵机会不多,但只有参战,必定勇不可当,项城之战身穿两层重甲,手持三十斤重的降魔杵,挡着皆死,率当时的武卫军率先攻破敌阵,被军中皆服其勇武。

而王佛保此人虽然勇猛绝伦,又得李元徽信重,但为人沉默寡言,外边粗豪却心思缜密,素不与军中诸将往来,就连同出皇觉寺的师兄弟朱德裕,也来往极少。

李元徽问他为何,其人答曰:我受主上大恩,主上但有所命,莫敢不从,若是他日主上命我杀他们,我怕因为交情而不忍动手,而坏了主上的大事。

李元徽闻言,盛赞其忠勇,心无旁骛。并称有你在,我可高枕无忧。

在其他人都称李元徽,最初是将军太尉,后面是大王殿下,只有王佛保一直称“主上”。

李元徽今日直接把王佛保给拎出来,让他上殿跟人相扑,一是知道他气力雄浑,二来是有些恼了。

他是来长安耀武扬威的,自然不能灰溜溜的走。

两人都是那种光看身形就知道他必然是猛士的存在。

随着一声令下,两人同时扑向对方。

相扑虽然是角力。但其实也是有技巧的,如推、摔、捉、拉、闪、按、使绊等。相扑力士要灵活运用颈、肩、手、臂、胸、腹、腰、膝、腿进行角力。

在两人一搭手的时候,就展现出了那种力量的碰撞,真就是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大殿上的贵人们开始欢呼喝彩,其实相扑角抵这种运动历来是宫廷贵人们喜欢观看的活动。

《史记》:‘秦二世在甘泉宫,作乐角觝。’注云:‘战国时增讲武,以为戏乐相夸,角其材力以相觝鬭,两两相当也。汉武帝好之。’”

所以这种碰撞,是能够让人血脉喷张的。整个大殿的气氛都随着两人的角力而进去到了一种极其热烈的氛围之中。

李源带着头拍手叫好,李元徽则眉头紧锁,因为场面上,看起来舍都干是占了上风,王佛保是落去下风了。

但李三郎却悄悄在他耳边说了一句道,你手下这個力士,是在藏拙。

李元徽闻言愣了一下,他是不常看这种角抵相扑,更不用说自己下场了。

但李三郎那是对此道极为精通,成年以后角抵还没碰到过对手。

所以他知道,三哥必然是不会信口胡诌。

果然,下一刻,也就是几息之后,王佛保将看起来一直占据上风的舍都干搬倒在地,因为身躯过于庞大甚至让人感觉大殿脚下的地都随之一颤。

李源的原本在高位的心情,也随之跌落谷底。

这会儿李元徽则开始拍手叫好了,“彩彩彩”

不少人也齐声应喝,因为刚才王佛保最后放到舍都干的动作极为利落,观赏性极强。

不过李源随后也反应过来,也挤出笑容拍手应和。

“真是精彩,真是精彩啊,这两人都是千里挑一的猛士,赏。”

灰头土脸的舍都干从地上爬起来,和王佛保一起叩谢恩典。

一场相扑角抵之后,时间上也差不多了,李源于是摆驾宣德门,去与民同乐了。

诸王、宰相、大将军随行。

站在城楼上,李源在仪仗之下,接受万民朝拜,太子和诸王分列其左右。

“圣人万年,上元安康。”

“圣人万年,上元安康。”

下面的小民为能亲眼看到皇帝龙颜,争先恐后。

李三小声道:“阿耶这皇帝,当得倒是越发得心应手啊。”

李四笑了笑,然后道:“三哥慎言,阿耶可是圣人,生而知之。”

李三闻言也笑了笑,然后颇有深意的语气道:“的确,要不怎么说圣人圣明呢。”

两人说完同时一笑,

两人的言语,让跟前的楚王李智积有些后悔跟在他们后面了,这两位兄长真是什么都敢说啊,怎么感觉这语气之中,冷嘲热讽是怎么回事?

过完了年节,李元徽前往宫中陛辞,李源见到这四郎过来心中也有些不舍,嘱咐了很多,却都不是军务和政事。

最后还亲自送他出了大殿,在大殿的外的台上,看着李四郎渐渐远去的背影长叹一声。

当大臣的时候,李源总觉得台阶有些长了,因为每次都要向上走,有些吃力。

现在却嫌台阶有些短,这样就能多看一眼四郎离去的背影。

直到李四郎的身影已经过了宫门,完全看不见,李源才收回目光,转身望着大殿,自嘲的笑了笑。

看着烦,走远了又念。

正月十八,李元徽带着一众亲信和麾下的护军卫士启程返回洛阳。

同一天,魏王李孝正也踏上前往晋阳的路途。

两人的路程其实有很长一段重合,但两个队伍却是泾渭分明。

魏王只带了数百人的护卫,比起齐王府这边数千人排场,就显得有些势单力薄。

两人之间,也没什么兄弟之情可谈。魏王这个身为兄弟的,对李四郎这个兄长也一直不太敬畏。

李四郎则是完全不把他当回事,也懒得去搭理他的各种挑衅和小动作。

这么多年摸爬滚打,李元徽也算是深刻理解了那句话的含义。

“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

对于一个争着抢着要当炮灰,逮谁跟谁呲牙的二傻子,实在是没有跟他斗一斗的想法。

他现在忧虑的事有两个,第一是晋阳,在这小子手里肯定要丢。

第二个,就是武德四年这场不得不打的仗,到底该如何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770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