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四百九十四章不出所料

书名: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6

大盗梁五跟李元徽吃了一餐饭,又说了几句话,随即没有犹豫的就接下了立义将军的任命。

并且表示,“大王有事只管吩咐咱,皱一个眉头梁五都不是好汉”

慕容三藏对他的转变很是惊讶,出了门之后问道,“你来之前推三阻四的,怎么见了齐王殿下这么痛快了?”

梁五道:“当年翟公讲义气,亲自来到巨野泽找我,说要做大事,所以咱愿意跟他一起烧龙舟,找皇帝老儿的麻烦。如今齐王威名更胜昔日的翟公,还愿意跟咱在一张桌子上吃饭,咱还有啥好推脱的?”

梁五返回巨野泽去召集队伍了,其实距他能够出手袭击河北船队的日子还早着呢。

甚至李元徽都没有强制命令他要在什么时候出击,而是要他相机行事,在大局上只是当做一枚闲子所以落下,也没指着他能起到什么作用。

北汉和大唐双方合计数十万兵力的对战,如果他希望寄托于这种盘外招,只能说在庙算层面就已经输了。

李青莲的规划是没问题的,避其锋芒,诱敌深入,伺机断其粮道。无论能不能成,都是先将己方立于不败之地,也就是兵法上说的: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意思是善于用兵打仗的人,先要做到不会被敌方战胜,然后,等待可以战胜敌人的时机。不会被敌人战胜取决于自己,战胜敌人则取决于敌人的有机可乘。

但战争不能只看胜负,还得看得失利弊。

如果把为了把汉军击败,导致兖州、青州等地被打成千疮百孔,即便北汉退兵了,唐军在整体国力上损失也是极大的。

所以当时的军议上他虽然默认了李青莲和幕僚们根据他的一贯用兵思路提出的战略构想,但这几天也一直都在思考,如果真的按照这个战略执行下去。

完全放任汉军过河,而后收缩至荥阳和虎牢一带,拉长的敌军的战线和补给线,跟对方打消耗战。

汉军坐拥优势兵力,完全可以分兵十万至八万左右的军队进攻青州和兖州的广阔地域。

到了冬天,唐军水师作用发挥不出来,而原本可以作为防守依托的江河全都结冰,有利于北汉的骑兵驱驰纵横。

兖州、青州甚至豫州都会暴露在汉军的马蹄之下,所以李元徽在经过跟朱德裕和常雁衡以及一众幕僚们的商议,又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作出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决定。

与其在我家打,不如在你家里打。

战争对地方的摧残实在是太大了,要是放他们过来兖州,没有个三五年都恢复不过来。

而中原地区注定了无险可守,你只能堆积重兵。

虽然有些朝令夕改,推到之前已经定下的作战方案,甚至是他之前一贯的作战风格。

但李元徽觉得是值得的。

天下人可能都以为他会战略收缩,坚壁清野。

但他偏偏这次就要主动出击,打对方一個措手不及。

梁五的到来,和跟他的谈话,其实并没有涉及到战略问题,但却间接性的促成了李元徽做出决定。

再次回到堂上的时候,朱德裕和常雁衡、李青莲、张镇恶、赵炯、于仲亨、郑善道、黄君汉、陈瑱、刘元庆、蒋益等文武重臣全都在。

李元徽道:“此前李司马所说,避其锋芒,诱敌深入之策,我们已经商议了好几日,并已经制定好了一些部署,但刚刚孤又想了想,退守荥阳、虎牢固然稳妥,可这样一来,兖州、青州等地都要暴露在北汉的兵锋之下,大唐收复中原以来所有文治都将付之东流.”

“正因如此,孤以为与北汉之战,不如放在河北,御敌于大门之外!”

“孤意已决,诸部准备渡河船只,即日发兵北上!”

很突然,众人闻言全都愣在当场。

但很快就全都反应过来,陆续应道:“末将领命”

随后众人鱼贯而出,各自出去布置任务,准备过河的物资,以及补充粮草和军械等。

只剩下几个幕僚还留在堂上。

李青莲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战略规划被推翻而感到任何的不满和羞愧,反而直接上前询问道:“北渡大河与汉军作战,不知大王准备从何处渡河,又准备攻向何处。”

李元徽直接指着一旁地图道:“大军就从荥阳出发,从汴水登船,入大河,走沁水取武德、怀县!”

“另外,命右武卫将军张坚率本部万人,北上进逼河桥,威慑河内之敌。”

记室参军李淳风当即就开始起草军令。

一众幕僚在确认过李元徽已经是深思熟虑之后,也立即开始重新制定方略。

其中包括行军顺序,部队行进方案,要从何处补充粮草,都需要从头开始制定。并且还需要紧急从各处调集船只。唐军是不缺船只的,但还是需要时间进行调动。

此时,刘玄机的书信也从白马被李玄道遣人送过来了。

李元徽看到书信之后,大笑起来。随后把书信交给众人传阅。

信上的内容是,刘玄机邀李元徽率军至兖州,双方大战一场,一决高下。信上还说但我也知道你李四喜欢坚壁不出,可这次如果你不肯出战,那我就直接把你的青州和兖州夺过来,你就守着虎牢和荥阳吧

即便是唐军主力不出兵,汉军想要在短时间内拿下兖州和青州也是不可能的。

这可是两州之地,且还有数量不明的唐军守卫。

大唐这几年因为广施仁政所以治下人心还是比较稳定的,甚至可以说人心向唐。

而汉军同时也要分一半以上的大军来和唐军对峙,盯防。

所以话说的很大,但能不能真的做到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但可以肯定的是,即便汉军因为主力无法击败唐军而被迫退兵,留给大唐的也只会是满目疮痍的中原。

这肯定是李元徽无法接受的。他现在养了将近二十万兵,这是建立在关东诸州农业和经济恢复正常,并且连年丰收的情况下,之前残败的中原可没法支持他养这么多兵。

一场战场,决定短期胜负的可能是战术。而中期则是要看战略,有没有走对关键的步骤。

至于长期,那就是看国力,看经济,看造血能力。

刘玄机也是算准了这一点,所以想要逼迫唐军跟他决战。

若是唐军不肯,他就直接出手开始消耗己方大唐的战争潜力。现在直接开战的话,肯定是有利于兵力优势的一方。

但随着时间延长,就要考虑双方的资源积累的够不够长久消耗。

毕竟汉军差不多二十万,每日消耗都是天量的。

不过刘玄机没想到,李元徽在他书信到来之前就决定跟主动寻求汉军作战。

这一波又装到了,妥妥的先见之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718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