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三百六十六章越公儿郎

书名: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6

战略定力是一种很宝贵的东西,但这个稀缺的品质,弱者用不上,强者才有资格谈。

李唐和北燕两大势力的目光都放在青州上,双方其实都明白,过去几年无岁不战,两边家底都空了,所以短时间内如果进行大规模的出兵,都是会对治下郡县的农业生产影响极大的,所以双方都比较克制。

都是采取了类似的方式,希望青州能够为自己所用。

随后,杨氏众人也真的作出了选择。

五月,琅琊郡治开阳,杨邃“设计”想要擒获杨侃,没有成功,然后一路“追杀”,杨侃和几个族人旧部率万余“残部”,跑回了齐郡,并正式接受了大燕的诏书任命,率济南、乐安、齐、北海、东莱五郡归附。成为征东大将军、都督青州诸军事、楚国公、使持节。

而杨邃也正式宣告,归附大唐,率领杨氏众人献出琅琊、泰山、任城、鲁、东平、济北六郡之地,以及数万兵马。

远在洛阳的李元徽闻言,立即向洛阳方面请命,请求李源授予杨邃官职、爵位。

平白得了六郡之地,李源很高兴,立即同意了李元徽的请求,封杨邃为越国公,刑部侍郎。杨素的孙子杨伯俊为弘农郡公,任城太守,另有两人为将军,六人为都督,仍旧率领旧部,归属洛阳方面指挥调配。

越国公这个封号,是前朝最初封给杨素的爵位,给杨邃这个封号,无疑是李源在表示大唐接受你们杨家,从新回到关陇士族的大家庭里来。

这其中李源的考量也很多,首先杨家目前在关陇豪门内部已经影响力很少,弘农杨氏目前显赫的是另一支,但杨家名望和门第都足够高,且没了旧日的根基,正好可以为李源所用。

而杨氏因为缺乏根基,也只能靠近皇帝。

而李元徽这边,在接到了李源的诏书之后,立即乘船顺着大河直下,亲自赶往东郡,在濮阳跟姐夫柴荣见面,商讨如何接收新归附的六郡,包括布置防务,以及安排地方官员。

其中东平、泰山、任城、济北、鲁郡全都是兖州治下,姐夫柴荣目前是兖州都督,对目前兖州的情况也是比较了解,所以还是要跟他商量一下。

同时,李元徽还让杨邃带着杨氏众人前往东郡见面,配合接受工作。

濮阳渡口,右领军卫大将军、谯国公、都督兖州军事、使持节柴荣,与兖州刺史、卢国公郑俨,东郡太守窦准,以及杨邃杨伯俊为首的杨氏众人,全都在恭候齐王的大驾。

终于,大河上一支船队浮现眼前,越来越近之后,渐渐能看到五牙大舰楼船上的旗号。

“陕东道大行台”“都督关东诸州诸军事”“镇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太尉”“河南尹”“齐王”

李元徽身穿玄色圆领袍,头戴玉冠,披着大红披风,站在船楼之上,身后站着几位护军和幕僚。

看着码头上的众人,李元徽笑道:“走,会一会兖州诸公和越公家的儿郎。”

这里说的越公,肯定不是指的杨邃,因为诏书在李元徽带过来的,还没宣读。指的是那位在前朝出将入相的文武全才杨素。

无论是治兵大战,还是处理政务,杨素都是一流的好手。还是罕见的精通水战、骑战等多种战法的复合型指挥官。

走下大船,柴荣带着一众人等见礼,“见过齐王。”

李元徽笑道:“各位不必多礼.”

随后,命人宣读诏书,主要是给杨家人的。

杨邃和杨伯俊伏地而拜,接受任命,叩谢恩典。

随后,李元徽又看到濮阳城外列好队的士卒,军容严整,队列整齐,一问才得知是杨氏众人带过来兵马,李元徽称赞道:“颇有越公旧日之风。”

杨伯俊道:“多谢齐王夸赞。”

入城之后,进入到了柴荣的都督府节堂内议事,李元徽高坐主位,柴荣和郑俨分列左右上首,其余众人按照官职大小分列。

杨邃则先拿出两本手札,上呈给李元徽。第一本上面将归附的六郡之地,目前各郡的户籍,府库钱粮,田亩数目,州郡的镇守兵马,各郡县目前的长官以及其籍贯出身一一列举。

第二本则是杨氏众人所统率的军队人数,各部所拥有的军械,铠甲,箭矢,归谁统属,将领籍贯出身以及履历。

将这两样东西交给出来,也算是代表着杨氏众人诚心归附大唐。

李元徽展开一看,然后点点头道:“越国公有心了。”

杨邃拱手道:“我等族人颠沛流离十载,如今蒙大唐皇帝陛下不弃,可以回到乡梓,不胜感激,若有所命,无敢不从。”

李元徽道:“越国公客气,陛下也在长安,翘首以待各位,不过在此之前,我和柴大将军,要接收六郡另外我听说弘农郡公骁勇善战,有名将之风,此时正是用人之际,还请诸位助我一臂之力啊。”

“齐王言重了,我等必然尽心竭力,已报陛下和殿下的恩德。”

杨邃的表态很是上道,没有任何推诿,他知道大唐这边给的待遇已经比起说的要好了。

虽然李元徽给他的承诺是一州刺史,但侍郎的官职已经和刺史同级别了,并且在中枢,更有利家族重新融入权力中心。

并且还给了他一個国公的爵位,最为关键的是,大唐方面还是准备继续用杨氏的族人领兵。

这也就是最少短期内,没有卸磨杀驴的打算。

因此,在接下来商议六郡人士安排,以及各部军队调动换防等事情上,杨邃表现的极为配合,所给出的建议也极为恰当,极有条理,以至于李元徽都觉得这人真是个人才啊。

现在的齐王府可谓是人才济济,堪称万人敌的好汉就有七八条,那是李二看了都眼馋的猛将团。

幕僚之中李青莲和李药师长于军事战略,李百室、独孤颍则是综合性的顶级内政人才,特别独孤颍还是文武全才。

即便麾下有这么多的人才,李元徽还是觉得这个杨邃人才难得,也就足见其成色了。

难怪能给翟让这种莽夫出谋划策,都能让他据有两州之地。

不过,杨邃的能力固然出众,李元徽还是没有太多拉拢他的想法。

因为这人是李源看中的,给了他高官厚禄,应该是要让他上长安去给自己出力的。

跟老爷子也没什么好争的,也争不过。

说起来也巧,李元徽齐王府的人才库,肯定超过李三的晋王府,但却比不过李二的秦王府。

而差距,却不是输在武将上。

是文臣策士。

秦王府的十八学士,那才是真正让李元徽眼馋不已的人才团队。这十八学士本身的能力不谈,他们发散开来人脉关系,那可是很庞大的一股力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610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