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三百三十九章快意不得

书名: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6

即便是李源觉得老四这份战略规划做的很好,但他还是没有任何更改自己要在武德二年亲征河北的意思。

武德二年三月,李源又再次下诏,命李元徽做好为大军提供军粮的准备,并定下了要在春耕之后出兵。

而北燕方面,去年成功夺取邺城,并击败唐军的刘玄机被“封”为汉王。

东方狄、韩珪、娄贷文、张世武等一众将领也都加官进爵。

此外,北燕皇帝慕容鞅的几个亲信,也得到了任用。

梁崇礼为侍中,韦孝矩为车骑大将军,而韦孝矩的参军,也是他唯一带到河北的僚属王思政也被他举荐给刘玄机。

刘玄机跟他攀谈一番之后,立即任命他为汉王长史,判府事。

同样,这位新任长史,也给刘玄机出了一份战略规划。

他劝刘玄机不要直接进攻洛阳,而是先收取并州。有并州在手,河北就稳固了。

而且从晋阳出兵洛阳,骑兵最多也就是半个月。

拿下并州之后,可以在河东驻兵,威胁关中。反之,被李唐取了并州,那么幽冀二州就要面对并州居高临下的威胁。

唐军可以不断的从太行山的通道之中出击,袭扰河北,届时幽冀二州必然生乱,人心浮动。

两份战略算是殊途同归,不约而同,目标都是先拿下并州,作为战略跳板,对敌的核心区域形成威胁。

但毫无疑问,刘玄机觉得王士贞的建议非常好,是指路明灯。

而李源觉得李元徽的战略规划,耗时太久,他想直捣黄龙进攻而被一战而定天下。

从目前的战略态势上来看,这无疑是不合时宜的。

诸葛亮为什么一直要北伐?因为他知道蜀汉的国力,比曹魏差太远了,北伐可能什么都赢不了,但不北伐就是坐等亡国。

贾诩也建议曹操不要伐吴,多搞经济建设,等差距出现直接进行国力碾压。

后面晋灭吴就是这个策略。

李元徽的意思也是大体如此,因为优势方应该求稳,只有弱势方才会整天想着梭哈,想着拼命。

所以即便李源在朝堂确定了自己亲征的计划,但说道具体如何用兵。齐王的《勘定四方策》,还是得到了许多人的支持,其中包括晋王李玄庆,兵部尚书宇文成业,右仆射司马修业

这种情况多少是在他的预料之外了。

李源的想法主力直接从洛阳出兵河北,派遣一支偏师从河东出兵上党,争取一战定河北。

但这种策略,自然是不能由皇帝亲自下场跟人争论,替他说话的是以裴继为首的元从系功臣。

双方是各执一词,争论的不可开交。

李源见状,也开始怀疑自己的这个思路是不是有问题,显得过于急切了。

直到最后秦王也下场了。

“臣以为,齐王所献之策,正合当下之时势,我大唐得天下之半,疆域广阔,正该内行仁治,而割据之贼,可徐徐图之.河东都会,乃用武之地,关中之外,首推并州,其东有太行之屏障,其西则大河为之襟带,于北则大漠、阴山为之外蔽,而沟住、雁门为其内险,于南,则中条、王屋诸山滨河而错峙。孟津潼关皆吾门户也。且夫越临晋、泊龙门,则泾渭之间可折垂而下,出天井、下壶关,邯郸、井陉而东,不可以惟吾所向乎?”

秦王李二凤这一番话,算是一锤定音了。

甚至元从系的朝臣也纷纷默然不语,作为宰相之一裴继也是张了张嘴之后又合上了。

大方向得到确定之后,余下具体的就是什么时候出兵的问题了。而李源御驾亲征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也不是争议的焦点。

晋王李玄庆提出,皇帝虽然亲征,但不必亲自领兵,坐镇洛阳即可。朝廷可派遣秦王率十万大军征伐上党,派遣齐王率关东诸军佯攻冀州。

而李源作为皇帝,就在洛阳或者河东郡居中调度,遥相指挥便是。

这次就连元从系的功臣们也开始赞同,只有李源还有些不可满意。

因为他想亲自指挥大军出征。

但很明显,这個甚至得不到亲信们的支持。这点就很让李源觉得头疼,有一种受制于人的无力感。

即便他是皇帝,还是目前天下最有实力的大唐皇帝。

但仍旧有些事,不是他可以任意妄为的。

在这方面,他甚至是不如大燕昭武帝慕容英。

没来由的李源突然想起这个人。

作为慕容英的臣子数十年,李源深刻的体会到慕容英对朝堂的控制,以及作为皇帝的绝对权力。

那是一种让他这个开国皇帝都羡慕不来的分量。

慕容英可以随意的废杀某个大臣,可以不听任何人劝谏而发动一场规模宏大的战争,甚至为此不惜动用上百万人.

不过想到这里,李源突然有些清醒了。

慕容英但凡没有这种权力,没有那么肆意妄为,那么大燕也不会在王朝极盛之时轰然倒塌。

也就不会有他的大唐什么事了。

他自然是要做明君,当皇帝的谁不希望自己在史书上的评价是雄才大略,英明神武?

谁喜欢刚愎自用,一意孤行?

所以三个儿子和一众大臣全都认同的战略方针,李源也不在坚持己见,含糊其辞的允准了。

散朝之后,李源有些自嘲的笑了笑,按照他的想法,难道不是应该儿子们各持己见,互不相让,而他这个当皇帝的,当爹的,居中调停,做决断?

现在反倒成了几个儿子抱团跟他党争了。最少在这件事上,阵营就是如此。

在朝堂上达到目标一致之后,整个大唐在武德二年,又飞快进入战争准备状态。

关中的军队开始陆续集结,整装待发。

五月,李源也正式下诏书确定,由秦王领兵进攻上党,作为主攻方向。齐王率军进攻冀州,牵制燕军主力。

而晋王,则留守关中。

秦王借着齐王上表的东风拿到了主攻方向的指挥权,秦王府上下都在筹划这次进兵的细则,如何应对上党的地形,以及可能赶到上党的河北援兵。

但意外还是来了,一向身体健康,骁勇善战的秦王,在出征之前,突然得了疟疾。

这就让大唐方面对战事不得不做出一些调整,得了疟疾的秦王留守关中养病。

晋王作为主将,率领十万大军进攻上党。齐王还是依旧率领他的江淮劲旅攻打冀州牵制北燕的兵力。

而李源也依旧是前往洛阳坐镇。

收到诏书李元徽,立即从洛阳动身,前往河阳前线开始调动部队,整军备战,一改常态作出一副要主动北上进攻的架势。

而北燕方面,刘玄机也早就得知了军情,从幽州蓟县.准确的应该说是蓟都,赶到了冀州的邺城。

双方在偃旗息鼓半年有余之后,再度吹响了进兵的号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844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