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三百四十五章一日破七寨

书名: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6

再从长安出发的二十日后,秦王率秦王府护军所属玄甲军赶到了战场。

自此,被时人称为“三王”的秦王、晋王、齐王兄弟三人全都到了。

而他带来的玄甲骑军,共有三千五百人,是跟随他历次大战的精锐之中的精锐,比起李元徽特别东拼西凑出来的背嵬军要强得多,多是从枹罕之战就随他南征北战的嫡系。

秦、晋、齐三大王府都有所属的护军编制,秦王府最少,有三千五百人,但都是重装骑兵。

最多的是晋王的护军,多达万人。其中包括了三千板楯蛮,三千南中飞军,以及四千氐族骑兵。

齐王府的护军有六千人左右,由原来的武卫军精锐和薛万彻、尉迟敬德等人的核心部曲构成。

直接让降将带着部曲担任亲军,这种明显带有收心性质的安排还是很有效果的,无论是瓦岗军还是前燕的中军,在加入李元徽麾下之后明显都非常的卖力气。

秦王李鸣岐到达介休之后,并没有大肆宣扬,而是跟着三郎李玄庆一起来到了双方目前对抗的重点区域,阳邑的外围。

燕军拍出两万兵马试图解围失败之后,刘玄机就意识到,这是唐军准备通过困住阳邑城内燕军,进行围点打援。从而让燕军放弃过洞水的防御优势,渡河南下跟唐军作战。

过洞水虽然并不是大河,但燕军已经在沿着过洞水以北构成了防线,现在渡河作战,等于是放弃了之前布置好的防御工事。

而阳邑城内的数千燕军又不能不救,毕竟这时候大战现在还在僵持阶段,要是不救友军,那对军心士气的打击可不是一星半点的。

为了人心这也得救。

所以现在需要考虑的也就变成了,是否要在过洞水和文河的南岸在跟唐军继续周旋。

燕军正在犹豫间,唐军在阳邑以北又修筑了好几个营垒。

李二来到前线看到李元徽的布置之后,不禁摇头笑道,而后跟三郎说道:“四郎还是依旧喜欢到处修建啊。”

李玄庆闻言也笑了笑,想起颍川大战之时,李元徽在汝水和颍水之间,依托城池大肆修筑营垒,并以甬道相连,又在汝水南岸布置了大量的烽燧,这些都让娄居士和段义弘两个老将望而兴叹。

这次却又是故技重施,有一点时间也得修几个营垒,让燕军难受一下。

两人驱马带着亲卫来到阳邑以西十里处的唐军营地,李元徽本人就在这里。

还没入营呢,就看见李元徽围着大营外围设置的拒马和鹿角指指点点,经人提醒回过头来看到两个兄长,立即阔步赶上来,微笑着打量问道:“二哥可痊愈了?”

李二道:“早就好的七七八八,只是你二嫂让我留在府中修养,连弓都不让我碰,想出去射猎更是门都没有,要不是阿耶的诏书到了,我这是还在家中整日打骨牌呢。”

李元徽笑道:“二哥你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看你来此,我可算是松了口气,现在都想回洛阳躲清闲了。”

“哈哈哈,这次伱可不能偷懒,咱们兄弟三人,还得齐心协力才行啊。”

李二大笑说道。

随后几人一起入营,在李元徽的中军大帐内说话。

坐在帐中,李二看着地图道:“你二人如此布置,刘玄机倒是早晚要过河南来,不然这阳邑城内的几千燕军早晚会被我所破。现在留着他们,围而不打,倒是让刘玄机进退两难。”

李玄庆道:“刘玄机勇力过人,历来作战都是身先士卒,攻坚克难,所以在军中威望极高,这次算是打在他的必救之处了。阳邑他又等闲放弃不得,一旦此处失守,我军可以直接出兵乐平”

李二道:“现在就看刘玄机如何抉择了,他也可以派人佯攻,拖延时间,也能直接率军南来作出跟我军决战的架势,猛攻阳邑北部,拔出城中燕军,就是不知道他会如何处置了。四郎你如何作想?”

李四郎看着地图道,“刘玄机一人也敢逆冲千人,此人的胆气和勇略,都不在二哥你之下,他一定会率领精锐渡河作战的。”

李二妄言点点头,“那就拭目以待吧,若其军兵锋正锐,难以抵挡,那不妨就让其解阳邑之围,这场仗至关重要,牵一而发动全身,不可不慎”

而燕军方面,果然也是不出所料。

思虑再三之下,刘玄机还是决定亲自上阵,带领三万本部精锐的幽州兵南渡过洞水,同时令人在过洞水和汾水的交汇处南北分别筑城立寨。

刘玄机命令原来就在过洞水南岸韩珪和拓跋天保分别为左右翼,自领三万步骑直接扑向了唐军。

在他的亲自督阵之下,燕军也发了狠,一日之内,连续攻破了唐军七座城寨,双方都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伤亡,加起来战死者多达数千人。

燕军表现出的战斗力,让李家兄弟都为之侧目,李四最后还是决定,这一番不能跟他硬拼,于是率军后撤,让出了阳邑城北的营寨。

而驻守的阳邑的康延孝也找准时机,弃城而走跟刘玄机汇合。

虽然成功的拔出了被围的燕军,但刘玄机不进反退。

因为他知道,今日的兵势是不能长久的,在过洞水南岸跟唐军作战是对燕军很不利的,于是见好就收,收拾队伍全部退了过洞水的北岸,并从新设防。

而事实正面,刘玄机这个选择也是非常正确的,因为李二和李三已经亲自带着麾下的精锐开始包抄了。

只要刘玄机敢在过洞水南岸停驻,接下来就是断其归路,然后发动大军进行合围。

说白了,刘玄机要想救人,就得拿出拼命的架势。但救完人之后,你就得走,因为拼命这个架势你没法一直摆出来。

一直摆着也就没用了,谁还不敢拼命了?

而在刘玄机北返之后,战场上的形势,也就彻底变成了双方在汾和东,以过洞水为分界线,在汾河西,则是一文河为分界,隔着两条河对峙。

双方看起来形成了僵局,但实际上燕军已经落入了下风。

因为晋阳城的存在,燕军的二十万兵力必须要分开城两部分,分别担负抵挡唐军和围困晋阳的任务。

而唐军则是可以集中全部兵力来针对当面之敌作出部署。

但因为有这两条河的存在,使得燕军尚且有两条天然的防线可以依托防守。

而唐军顾忌燕军战力强悍,所以也并没有发起强渡的人想法,因为隔着一条河,无论是半渡而击还是等你过河趁你立足未稳发动突袭,都是很令人头疼的战法。

燕军在在北岸修筑了数量众多的营垒和烽燧,以扼守容易渡河的地方。

所以唐军在等,等一个渡河的好季节。

再有几个月,可就结冰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845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