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三百五十六章逼宫

书名: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6

李源选的这个时间点“亲征”晋阳,时机上恰到好处。

能够把刘玄机退兵的这件事所产生的名望揽过来大半,在加上有些人在推波助澜,使得李源的名望大增。

迎驾的地点,选择在晋阳城的南门,拓跋浚已经明白目前晋阳城已经不是他说了算的,因为大唐三位大王的亲兵护军已经借着大胜之机进驻晋阳城了。

他又没法出言拒绝,毕竟这天寒地冻的,人家三位王爷不可能还留在城外吧?

这进了城就得好好招待,三位王爷身份尊贵,得带着护卫吧?

谁知道三个王府的护军加起来两万人。拓跋浚明白自己的处境,晋阳或许很快就跟他没啥关系了。

城外有大唐将近二十万大军,城内有三大王的两万精锐护军,城内甚至断粮了还得依靠大唐接济。

所以他很识时务的让出了晋阳城主导权。

兄弟三人并列站在队伍最前方,李三还小声嘀咕道:“阿耶来的还真是时候啊”

李二瞪了他一眼,示意他别乱说话,“三郎,慎言”。

李元徽则像是替老爷子解释一番,说道:“也说不定这是阿耶想效仿魏文帝收臧霸之故事,带拓跋浚回长安吧?”

曹操时期臧霸一直都是藩镇,而曹丕一上位就借着南征的机会将臧霸召入朝中。跟大唐现在即将对拓跋浚做的事情,没什么区别。

区别是谁来主导。

说完之后,回头看了看在他们身后不远处,第一列站着的都督并州军事、代国公拓跋浚。

李三则笑道:“阿耶现在这帝王之术,倒是越发炉火纯青了.”

李二彻底无语了,干脆也不搭理他,爱说什么说什么吧。

李三那是平常在朝堂上都敢跟李源当面对着干的,这会要是让他不说话,那才是稀奇事。

说话间,李源的天子旌旗出现在众人的视野之中,不断的接近晋阳南城门。

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李源走下车架,先是远远望见了依山傍水的雄城晋阳,心里感叹这座雄城终于被大唐拿下了。

随后才看向三个跪拜行礼的儿子,走上前将受伤的老二扶起,然后道:“都起来,国家有今日,你们兄弟功不可没。二郎身上的伤如何了?”

李二回到:“有劳陛下挂念,已经好多了,只是尚不能挽弓射箭。”

李源点点头道:“好好修养,最近就不要骑马射猎了。”

他是知道这个儿子那是非常喜欢骑马打猎的,那平日里恨不得不吃饭都得打猎,现在受伤,少不得逞强。

“是,听您的。”

李二答应的倒还挺痛快。

天寒地冻的,李源跟几个儿子说了几句话之后,就过去后面对众将示恩了。

最后更是让拓跋浚跟他一同入城,言语之间对极近褒奖,直到进了都督府大堂入座之后,李源才让手下颁布诏书,首先是赐婚,拓跋浚的长子拓跋迁和新城公主。

新城公主是李源庶出的女儿,目前十三岁,拓跋迁则是十四岁,年龄正相仿。

其次是让拓跋浚入朝为官,给他的代国公加了一千户食邑,同时封他为右金吾卫大将军。

拓跋浚虽然内心十分不愿,但还是接受了诏书,因为不得不。

李家父子兄弟就每个说不的机会和权力。

又是联姻,又是封官,这是给你体面,但要是你不想体面,那就有人帮伱体面了。

此外,一众将领也都是加官进爵,只有三个亲儿子什么表示都没有。

对此这哥仨儿也是心里明白,官爵都到顶了,怎么封啊?

比这三人再尊贵的,那就只有皇帝和太子了。

而皇帝李源很明显是不想那么早就退位交权的,太子之位他也没想那么快就交出去。

但总有些事情,是让他也不得不的。

城中的行宫大殿内,一众随驾来的大臣和一众军中将领都分列其座,气氛十分热烈。

酒喝到正兴处,李三却突然发难,端着酒来到大殿中央,“诸公列位,我大唐国运昌隆,蒸蒸日上,如今更是收复晋阳,不知谁应该当的第一功啊?”

众人听见这话,都不知道如何是好,这该怎么回话呢?

李源却有些不妙的感觉,但这种场合自然是不能随意阻止他。

这时候李四却是看出些门道来,三哥这是要借题发挥啊,于是站起来道:“这第一功,自然是我大唐的皇帝陛下,运筹帷幄,庙算无疑,这杯就跟我一起,为陛下贺,为大唐贺。”

李四这一举杯,朝堂上的一众大臣全都起身举杯,“为陛下贺,为大唐贺。”

李源虽然听着这话很是满意,但总觉得这两个小子要搞事情,偏偏他还不能叫停。

而后事情的发展方向,果然也是没让他“失望”。

李三继续道:“大唐能有今日,这首功自然是陛下无疑,其次呢,是谁以数千骑,卷甲西趋,夺取凉州,是谁提兵北上,大破突厥?又是谁在荆襄用兵,是南贼不敢北顾,又是谁在颍川,在晋阳,身先士卒,亲冒矢石?”

说到这,李三顿了顿,李四则高声道:“是,秦王。”

于是殿中所有将领全都高喝道,“秦王,秦王,秦王。”

“秦王,秦王,秦王.”

即便是晋王和齐王都有大功,且能力为人也都上上之选。

但无可争议的是,在军功上秦王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一旁的李二似乎是明白了老三老四的想法,不禁的笑着摇摇头。

此刻,上座的李源脸色有些肃穆,眉头微皱,他就知道这老三没憋好屁,老四这小子也跟着一起掺和。

众人齐声高喝,而后李三高举手臂,殿上的众人听到之后,也都停止了呼号,安静下来。

李三则上前一步,拱手道:“启禀陛下,洮西、关中、荆南、颍川、虎牢、晋阳,历次大战,乃我大唐所以立国之根基,上有陛下之英明神武,庙算无疑,下有三军将士,奋力死战,而秦王之功业,承陛下之命,亲冒矢石,先登陷阵。于大唐之功,历历在目。”

“且大兄早逝,如今二兄即是嫡长,臣请命,以秦王为太子储君,以安国本。”

说罢,李三叩首而拜。

李四也上前一步,伏地而拜,“臣请命,以秦王为太子储君,以安国本。”

众人一看都傻眼了,这什么情况?就连隐隐猜出这两个兄弟的要看什么的李二都有些意外和震惊,他胸膛的内,那颗心脏强烈的跳动不止。

紧接着,又有一大堆将领出列,伏地跪拜,“臣附议。”

“臣附议。”

李二坐在原位,眼神极为炽烈的看向了皇帝,他的父亲。

恰好,他的父亲,大唐皇帝李源也看向了他这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711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