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五百四十四章天生将才

书名: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6

贞观七年,四月齐王李元徽以天策上将行兵马大元帅,发关中之兵十二万,洛阳之兵八万,北伐晋阳。

关中之兵先行,先行赶到河东集结。

李元徽则率洛阳之兵顺着黄河而上,走水路赶至弘农郡陕县境内,走陆路过三门峡,再走水路至河东。

而弘农太守和陕县县令这两个紧要位置,都提前换成了洛阳霸府举荐的人选。

因为河东所需要的粮草数量巨大,关中的粮食可以从渭水直接进入黄河在汾水直接支援前线,但单单是关中的粮食支持二十万大军的消耗还有些吃力,缺口自然是需要洛阳方面填补。

所以李元徽直接把扬州刺史李百室召回了霸府,以其为司州刺史、兼任弘农太守,负责粮草转运。司州所辖的地区并不大,但却包括了洛阳、河内、弘农。

左卫大将军、谯国公柴荣,右卫大将军、褒国公段雄,左骁卫大将军代国公窦琮,右骁卫大将军卢国公程知节,左领军卫大将军、河间郡王李肃,右领军卫大将军、陈国公侯浚,秦州都督、征西大将军、河东郡王李沧,夏州刺史、雁门郡公薛万均等一众将领都在河东迎候李元徽。

四月末,李元徽至河东,以河东郡王李沧为前军总管率军六万步骑先行。

自率大军沿着汾水一路直上,五月初,围困晋阳。

北汉皇帝刘玄机悉发河北之兵,得十五万人前往救援。

李元徽以李沧所领六万步骑与李怀真率领的西河之军两万余人共八万人围城,自率大军与刘玄机对峙在上党。

唐军这次出兵二十万,但原本在并州就有将近六万大军,其中左金吾卫大将军徐懋功所领的十五个折冲府驻扎在平阳,在李元徽率大军北上之后,徐懋功的主要任务就是护卫汾水沿线。

而双方的主力合起来三十多万人都集中在了上党的屯留、长子、壶关一带,围绕着漳水上游的浊漳水展开了对峙。

六月李元徽率领大军先后攻下上了上党的长子和屯留,汉军则守着浊漳水跟唐军对抗。

双方一直对峙到九月,唐军强渡漳水,汉军发起反扑,双方在西涧展开会战。

左武卫大将军朱德裕亲率万余精兵渡河,汉军半渡而击,唐军则前死后继,在付出千余人伤亡的代价之后,成功架设浮桥,在东岸列阵。

汉军的反扑更加猛烈了,朱德裕则亲冒矢石率领老军精锐死死的顶住了汉军的反扑。

这时候常雁衡率领骑兵奔袭了数百里终于赶到战场,猛攻汉军侧翼,让朱德裕所部的压力大减。

常雁衡一如既往的一马当先,先行杀入敌阵。

而紧随其后的却是李元徽的次子北海郡王李承道,年近十六却武勇过人,原本出击序列在后面,却仗着马快直接冲到了常雁衡的身后,跟尉迟敬德学的马槊功夫已经罕见敌手,身披重甲完全无视对方的箭矢攒射,跟着常雁衡杀入敌阵,如入无人之境,杀十数人,又从汉军阵中杀出。

常雁衡大笑道:“好小子,可还能厮杀?”

李承道豪迈道:“自然能。”

“哈哈哈哈,再随我入阵。”

说罢一马当先再度持枪冲阵,李承道也紧随其后,勇无可挡。

不断的有战报传到西岸中军处,在河边打着天子旌旗的李元徽并没有顶盔掼甲,而是穿着一身袍服,骑在马上听着回报。

在看到左右武卫的淮西精锐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就连齐王的亲儿子都冲锋在前,加入厮杀之后,一众将领全都坐不住了,纷纷请战。

右卫大将军段雄拿到了出战的机会,亲率五个折冲府的关中步军精锐加入了战场。

战事极为焦灼,汉军坐镇西涧城的是辅国大将军东方狄,急忙命令猛将薛安都和傅弘之等率军迎击,不过唐军还是在西岸稳住了阵脚,面对数万人的汉军不落下风。

而在段雄和朱德裕站稳了脚跟之后,汉军连续数次反击都没能将唐军赶回西岸,唐军则陆续增兵,李元徽命张镇恶、侯浚各率本部所辖兵马万余人过河。

但刘玄机也从壶关赶往西涧战场,在了解到战场形势之后,当即采用韦孝矩所献之策,用小船装满引火之物,去烧唐军浮桥,张镇恶和侯浚所部只有数千人过河,浮桥就被烧毁了。

位于东岸的两万多唐军当即就要面对数倍汉军的围攻。这下李元徽还没急,一众将领急得不行,纷纷请战。

尤其是张坚,作为城阳郡王李承道的亲娘舅,平素跟这个外甥的关系非常好,这时候立即请命要带人修复浮桥渡河接应东岸右军,另一個舅舅张镇恶也派人过来请求加强浮桥的兵力。

李元徽却十分沉着,没有因为儿子被隔在了对岸就失控,打仗之前李承道虽然名义上是左武卫中郎将,归属常雁衡统辖,但一直被李元徽留下中军,他虽然知道儿子勇猛过人,但却没想让他去前面冲锋陷阵。

但这小子几次请求要去下基层,要跟着常大将军去干仗,李元徽被磨得烦了,就让他去了。去之前还特意告诉他,上了战场,你的第一身份就是大唐左武卫中郎将,你是谁的儿子都不重要了,敌人不会因为你是齐王的儿子就对你网开一面。

这小子却道伯父们和阿耶亲冒矢石才有如今的大唐,阿耶在我这个年纪已经指挥上万人的军队跟数倍于己的敌军作战,长恭和延宗两个堂兄也早早就跟随大军征伐,难道阿耶您的儿子就不如大伯的儿子吗?

说到这个份上,那还说啥,想打就去打。

李元徽直接让李小二去找常雁衡了,还特意嘱咐,这小子不用特殊关照。

常雁衡虽然打起仗来猛地不要要的,杀兴一起不管不顾,但其实做人处事都是相当有头脑的。

不管是亲自带队小股精锐突袭作战,先登陷阵,还是指挥数千骑兵长途奔袭,亦或是指挥十万级别的大兵团,全都信手拈来。这样的你觉得他是个莽夫?更何况这还是他女婿。

因此常雁衡实际上把李小二的出击序列放在中间,算是一个比较安全的位置,但一冲起来,李小二也是天生的突击冠军,这点很像他二伯和他舅舅。

即便是此刻跟两万唐军一起面对三倍汉军的进攻也毫无惧色,顶头上司兼岳父老丈人常雁衡对李小二这个女婿也是赞不绝口,盛赞其武勇。

两人带着精锐骑兵连续打穿了数支汉军,此刻正在本阵之中换马休息,吃东西补充体力。

李小二啃着牛肉干,眼睛却一直盯着战场。

此时朱德裕和段雄所部一万五千多人,几乎就是面对汉军的两面夹击,但阵型上却岿然不动。

但几支汉军之间的接合部却有着巨大的空挡,且骑兵都在外围,这是应该警惕唐军骑兵侧翼进行横击,毕竟这都是唐军骑兵的拿手好戏,惯用伎俩。

“怎么样,看出些什么了?”

常雁衡看李小二看的入神,开口问道。

李小二指着汉军阵营道:“大将军,汉军所用的掎角攻势,虽然可以齐头并进,互相呼应,但汉军各部之间有很大的空挡,我看那个方向,应该是汉军的中军所在,末将以为可以率精锐骑兵直插过去,或许可以生擒汉军主将。”

常雁衡闻言有些惊奇,随后大笑,这个战场嗅觉可太灵敏了,这还是第一次上阵,就能找出对方的军阵的疏漏之处,这已经很难得了。

对岸唐军中军所在,李元徽在思索片刻之后,当即下令李药师率天策诸军并关中诸军之中的左右骁卫北上,袭取壶关,同时准张镇恶和张坚所请让他们二人抢修浮桥,接应东岸的大军。

连他自己都没意识到,他首先的想到的,不是让人赶紧把自己儿子接应过来,而是大军取胜的机会。

抢修浮桥的难度并不弱于重新架设,张坚和张镇恶都发了狠,命令军士和民壮拿出十二分速度和力气抓紧时间尽快修建。

东岸,蒯恩、傅弘之两开府步骑两万五千人,猛攻朱德裕所部的万余人所在的阵地,薛安都则率领本部一万两千五百人进攻段雄所部五千人。

朱德裕和段雄两军则东依浊漳水列阵,形成了另一个背靠背的局面,常雁衡所部的骑兵则撤到了步阵中央休整。

李承道发现敌军阵势结合并不紧密,常雁衡自然对此了然于胸,给战马喂了些盐炒豆子,补充体力。重骑兵也卸下具装让战马休息,更换备用马匹。

做完这一切之后,常雁衡再度率领骑兵出击。

出击之前,常雁衡嘱咐道,“这次,不要跟我一起冲在最前面,你率领三百重骑藏于锋矢阵之后,我在将席君买率四百骑跟在你后面,等到我前部跟汉军骑兵绞在一起之后,你只管绕开战团,横击汉军的中军所在,怎么样,这件事,伱敢不敢?”

李承道拍了下身上穿的重甲,大声应道:“有何不敢,大将军放心,末将不破敌中军,绝不回转。”

凡有血气,必有争心。

你问这小子敢不敢?给他一万人他敢去打邺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038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