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三十章合肥

书名: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6

在寿春待了五六日,李元徽跟郑善道除了商议屯田的事,也从寿春的武库之中拨出不少军械,把老朱的淮南兵全副武装起来。

随后才率众,南下走陆路前往合肥。

几日后,李元徽和麾下幕僚以及两部兵马合计两千余人到达了合肥新城。

遥望不远处的城池,李四问道:“眼前这座,就是张文远以八百铁骑大破孙仲谋十万大军的合肥城?”

来迎接的校尉殷拱解释道:“此处是新城,张文远拒孙仲谋的合肥是旧城。而这座新城是后来魏国名将满宠营建的,旧城在城东三十里处。”

“原来如此。”

合肥,最初是周王室所封庐子之国,后来庐国从属于舒国,舒国又从属于楚国。

由此可见,庐国不过是个小国,合肥也不过是个小城。

到了后汉建武年间,光武帝封鉴谭为合肥侯,成为了合肥侯国,才开始稍有营建。

后经历战火丧乱,直到汉末扬州刺史刘馥单马营造合肥,从废墟之中再度营造城池,修建城垒,成为一座军事要塞。

这座合肥城也就是张八百大破孙十万的地方。

后来满宠提议,在旧城以西三十里处修建新城,南临淝水,也就是古施水故道,西邻鸡鸣山、将军岭,主要作为军事用途,平时驻军四五千人,最多能够容纳七八千。而旧城作为居民区和商业区,仅派少量部队驻守。

两城并立这样的格局,一直持续到大燕。

不过原本新城驻扎的大军,却没有必要,如今合肥只有一千五百余驻军,分属两个校尉。

殷拱,周本。

合肥的规模并不大,当其本身占据高岗,周边又有施水极其支流,巢湖和周边的众多小渚为掩护,因此城池虽小,却易守难攻。

李元徽在城外的时候,就开始根据地势,筹算如何用兵。

这样的城池,想要完全包围起来,是很困难的。因为地形复杂,水流纵横,这让许多地方都根本没法驻足。

如果相距过远,几万人马拆分出去,彼此都不能形成呼应,甚至是包围作用都起不到。

“真不愧是让孙仲谋望而兴叹的险地啊。”

众人闻言都随之发笑。

提到合肥,这个淮南重镇,有两个根本绕不过去名字。

张八百,孙十万。

虽然眼下这座城,并不是他们当年交锋的那座旧城。

但孙权第五次进攻合肥,就是被这座坚城抵挡,最后无奈退兵。

合肥新城有三座城门,东侧门和东中门,以及西门。

其中东中门算是主城门,又名征东门,李元徽率众从此处入内。

合肥在曹魏时期,特别是于东吴对峙时期,很长时间内都是征东将军治所。这座始建于满宠的征东将军府,也就成了李元徽的平南将军府。

这座府邸虽然是很久没有居住,但因为李元徽年前就定下了要把这里作为治所,所以淮南太守郑善道在上任之后就派了人过来修缮。

如今已经焕然一新,足以安置整个平南将军府办公,并作为李元徽本人的居所。

而将军府周围,也修建了不少的民宅,以供僚属家眷居住。

李元徽对这些准备很满意,因为舟车劳顿,将各部安置好后就去休息了。

第二日,才正式在自己的平南将军府内召集各部将领以及僚属议事。

参军李青莲、谢巽、张抚、长史曹策,别部司马朱兴宗,校尉马得意,王统,殷拱等。

将军府中庭,大纛高悬,李元徽高坐帅位,身后摆放着节杖。

等一众僚属参拜之后,议事开始。

李元徽也没搞虚的,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

第一,是让原本就驻扎在合肥的校尉殷拱,负责收集大贼郭凤凰的军报,拍出哨探斥候打探军情。

第二,就是屯田。

都尉陈琼直接就被提拔为校尉,却是典农校尉,跟平南将军府的幕僚张抚、谢巽等人,一并负责屯田事物。

第三,征兵。

平南将军负责淮南、庐江、广陵三个郡军务,而他现在麾下直属的兵马只有老朱、张坚的一千六百人,从洛阳带来的骑兵一千人,驻扎在广陵的原徐州军四千人。

此外广陵郡兵两千,淮南郡郡兵不足四千,庐江郡兵两千有余。这八千人虽然也归他节制,但同样也归各军太守统辖。

合肥城内的一千多驻军就是如此。

而广陵那四千徐州军,迟早是要重新交回徐州都督统辖的,只是暂时归他节制。

所以李元徽打算借着屯田的名义,收容流民,上者充军,下者屯田。

其余各部也一样,把老弱拣选出去,当辅兵屯田。

初步计划,除了各郡的郡兵以外,李元徽打算将手下的军队扩充八千人至一万人左右。

当然,这只是初步。

依照他现在的预计,只要这三个郡稳定下来,养个几万军队都不是问题。

不过眼下,他无论是招兵买马,还是囤积粮草,这些事都得稳着来。

步子不能迈的太大。

毕竟现在大燕天下还没大乱呢,只是小乱。所以他需要低调一些,可以借着征剿大贼郭凤凰的名义,扩军至八千人。

等到风向大变就可以明着招兵买马了。

而第一批招兵,李元徽打算亲自训练。

他在出发之前,表兄窦羡君、表弟窦奉节,堂兄李玄道,李孝齐,堂弟李恭仁,李孝训,李孝宗,好友于仲亨,这些都投奔而来。跟着他一起来了江淮。

这些人各个都是骑射俱佳,通晓军中法度。正好是合格的军官团。

李元徽的打算是直接就让他们负责招兵,行校尉之职。以此为班底,组建他的嫡系中军。

此外,立下战功的张镇恶,被任命为别部司马,兵得他自己招,额度是一千二。

比老朱和老张还多些。

此外,李元徽还晓谕江淮各处,鼓励各地的豪强率部从军。

毕竟这民风彪悍的江淮,没有如崔卢李郑王,韦杜裴薛杨这样的一等世家门阀,但武断乡曲的豪强却是不缺的。

这等豪强虽然郡县横行,却没有进入朝中的为官的机会,除非是搭上李元徽这等贵人。

而且面对将要到来的乱世,李元徽觉得,跟本地强宗豪右合作是一定要进行的。

但怎么合作却是有些说法。

广陵最大的强宗,肯定是江都张家。乌程侯本人虽然没出过面,但他的两个孙子可都在自己麾下效力,张五送自己名剑更是一种表态。

淮南之前有慕容安国在,这人造反不行,但治理地方还算可以,淮南各地连个坞堡都没有。

庐江,这个地方也是出精兵的地方,庐江郡的士卒,与丹阳兵交相辉映。

早在三国初期,曹操就与夏侯惇、曹洪等人南下扬州募兵,当时的扬州刺史与曹洪交好,因此收获了“庐江上甲”两千。

能称之为“上甲”,自然是精锐无疑了。

当然比起“庐江上甲”,庐江贼更有名了,什么陈策、梅乾、雷绪、陈兰,都聚众数万人,这些人的勇猛程度可不比臧霸纵横青徐来的差。都是曹操派遣大军精锐才剿灭的。

而现在的庐江也是江淮三郡之中目前最为混乱的,除了境内有大贼郭凤凰之外,还有数个声势不弱的巨盗。

这也是为什么李元徽要把平南将军府放在合肥的原因,离庐江近。

只有搞定庐江,江淮才能安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828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