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五百三十四章京口之战

书名: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6

贞观元年十月末,朱德裕至广陵瓜州渡,与李药师、吕钦相约,十一月初一出兵渡江。

即便是临近冬季,水位落了不少,但长江下游的江面依旧宽阔,巨舰在乘风破浪,

李药师正站在船头的甲板上,分开腿稳当地站立望着江面。迎面的寒风吹在脸上有些刺骨,他的披风都被风吹得胡乱飞舞,极目望去,前后左右全是战船,大船数百、小船不可妙算,布满了整个江面,场面极其壮观。

“外面风大,药师你在外面站太久了,这南方江风看着不起眼不如北地的寒风凛冽,却是最是刺骨阴寒.”

吕钦的声音在背后响起。

李药师道:“多谢吕公提点,不过看着好像有些逆风,不会耽误时间吧?”

吕钦笑道:“此地近东海,常有东风。今日虽然逆风,可咱们是顺水,不碍什么事,而且咱们是逆风,朱将军那里可就是顺风了。”

大唐的兵分两路,东路军自然是朱德裕率领的洛阳中军和青州水师,还有平东将军张共烈发动的万余部曲和大小船只上千艘。

西路军则是吕钦率领的巢湖、鄱阳湖水师、江州之军以及跟随李药师南来的各部。

两路大军合计超过十五万人,分别从采石和京口渡江。

吕钦准备把李药师等陆战兵力运送至大江南安从采石登陆之后,就率军前往下游协助东路军水战,夺取京口。

登岸之后,李药师下船冲着吕钦拱手道:“吕公,李某先行一步,建邺城下见。”

吕钦大笑道:“李将军请了,咱们建邺见。”

李药师率四万兵马陆续登陆之后,先是跟傅惟学等人汇合,而后就直奔当涂去了。

而此时的下游,京口水域,大江之上,唐军各种弩炮和弓箭射出的声音伴随着风声的咆哮射向魏军水师,而魏军水师因为逆风,弩炮和弓箭等投射一类的兵器全部都失去了杀伤力,只能看着唐军船上的发石机砰砰砰的扔过来许多火球,火箭更是如蝗而集。

东魏水师主将,也是镇守京口的大将军苗彻,只能下令全军逆风冲击,顶着对方的远程投射武器带来的巨大伤亡不断向前逼进,从而进行近战。

四下里双方很多船只都开始了接舷战,江上的迷雾早就被驱散,火光则可以清晰的倒影在江面上,惨烈叫声和怒烈杀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东魏军的水师还是非常悍勇的,但他们面对的是跟李元徽转战南北十余年的江淮老军精锐,无论是水战还是陆战,他们都是行家里手。

淮上子弟上了船,依然是水上猛虎。

朱德裕穿着一身制造精良的明光铠站在五牙大箭的船楼上,头戴风翅兜鍪,身上的大红披风随风飞舞,眼神始终关注着江面的战场,不断的用旗号指挥船队作战,分派命令。

而张坚、张镇恶、常雁衡等一众猛将,则全然带着座船开始了冲锋。

战事愈演愈烈。江面上好几艘主力大船正燃着熊熊大火,杂物和尸体在江水中时隐时现,一片狼藉。更多的船只在接舷混战,大江之上两军的船只犬牙交错,一片混乱。

两军混战下去,前方接处的位置在厮杀,没有哪一方具有太大的优势,东魏军的水师是他们最后的精锐,在近战之后,也展现出了江东武人的韧性,一时间难分胜负。

老朱始终看着前方,却没有急着将最后的兵力投入战场。

京口方面,魏军主将苗彻有些坐立不安,他现在还在京口水寨之中。江面上不断有轻舟回到码头,禀报前方战况。

苗彻披甲来到码头,要登船去前线督战。副将刘仁善急忙劝阻道:“前面战事凶险,大将军万不可以轻易涉险。”

苗彻则一把推开他道:“都什么时候了,等唐军打过长江,一切都完了,我父子与大魏休戚与共,正该搏命之时,勿要阻拦!”

刘仁善又劝道:“对岸瓜州渡敌军战船屡次要突防,恐怕与西面的唐军商量好了,想对咱们前后夹击。大将军应坐镇水寨主持大局。”

但苗彻却摇了摇头,他现在急于知道前线的战况,这一上午的时间听到了战报上说的都是惨烈,各部都说自己伤亡不小,但总归勉强维持住局势。可当他的大船出了京口水寨,驶入大江上,视野立即变得极为开阔,苗彻看到眼前看到的景象心里震惊不已,极目望去,好像魏军水师的船只都在燃烧,浓烟滚滚。

前方的战报也不断的传来,战事越发激烈,再就没什么消息,不是某个校尉战死了,就是战船被敌军夺了去。

苗彻只觉得内里五脏俱焚,采石失守之后,东魏军水师最后力量已经全部在京口了。

京口的水战一旦失败,唐军一旦登陆,那东魏军在陆战之中根本就没有任何的还手之力。

苗彻当即立刻要派人回去调动京口预留的精锐战舰上来支援。副手刘仁善则劝道:“大将军细看,我前军船只正跟唐军的船只搅在一起了,唐军虽然声势浩大,但并未讨得好处,不然从早上一直打到中午,如何支撑?西面的采石已经失守了,唐军水师定然会到下游支援,若不留些余地,等到敌军援军赶至,如何抵挡啊?”

苗彻听了刘仁善的话,眉头紧锁,他知道刘仁善说的不错。现在就全部压上,很明显是有些冒险的。但放眼望去,战局的确凶险,防线虽然尚能坚持,但也明显是摇摇欲准了。

而前线的将领们则不断的催促援兵,即便是他们现在能够勉强支应,但知道后面有援兵的情况下仍旧是不断地催促、求援。

其实东魏军的将领们想的也很明白,打赢了还好,要是打输了这个责任怎么承担?

还不如提前就把局势说的严重一些,这样战后真的战败了也好有些说辞。

当然,这些都建立在,大魏还在,朝堂还能追究他们的情况下,魏军的大部分将领们实际上已经很悲观了。

若不是曹氏父子有些人望,平素对待众将甚为优厚,这些人早就不想跟唐军打了。

现在也就是想着最后报答一番先帝和陛下,再坚持一下。

到了事不可为的时候,他们也做不了什么。

而苗彻最终还是沉不住气了,他毕竟做不到准确的战场判断,在眼看着己方船队一半以上都冒起浓烟之后,终于是下令水寨之中的最后预备队出击。

瓜州渡漕渠内大船上的朱德裕听到前线的回报之后,心中终于是松一口气。

“给上游的吕公发信号,时机到了。”

“传令,全军进击!压上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026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