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七十七章十姓女

书名: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6

控制住慕容旭,之后迅速占据都督府,然后命人封闭内城城门。以防城北大营慕容旭的亲信鹰扬郎将吕作相突然发难。

并且命人去将情况通报给汾水东岸太原城内的荡寇将军宇文涉。

慕容旭之所以还没掀起反旗,很大程度原因就是宇文涉统领数千部众就驻扎在太原,隔河相望。

所以他一直在他的盟友们挥军南下,先解决太原城内的宇文涉。

却没想到正是因为犹豫不决,而被李元徽这个少年人擒获。

节堂之上,被制住的慕容旭看着擒获自己的少年人道:“是我轻视你了,我应该早些动手的,先把宇文涉骗过来杀掉,在兼并他的部众,随后南下...归根结底是我不够果断。”

李元徽道:“宇文涉是谁?你能骗过他?实话跟你说了,宇文将军早就跟朝廷密报你有反心。他能不防着你。”

慕容旭闻言脸上更苍白了些,“成王败寇罢了。”

宇文涉得知晋阳发生的状况之后,开始还有存疑,直到见到内侍冯金刚出示的符节印信,以及圣人命李元徽便衣行事的诏书才当机立断,率三百甲兵前往晋阳。

本就是并州副都督的宇文涉入城,城门守将自然是不敢阻拦。随后来到内城城下有校验一番之后,才进了内城。

“宇文将军,这里就交给你了。”

“邺侯言重了,分内之事。”

随后宇文涉接受了都督印信,开始发号施令,整顿城中军伍,并亲自带人去城北大营。

鹰扬郎将吕作相在收到慕容旭已经被擒获的消息之后,就立即封闭营门。

若是有慕容旭在,他只要听令行事就行了,现在慕容父子或被杀,或被擒,没了主心骨的吕作相也是犹豫不决。

如果他当机立断,在得知消息之后立刻出兵夺城,是有机会占据晋阳的。

但他一个郎将,即便占据晋阳,又能怎么样?

至于放下武器投诚,这就是把自己的命交出去,以圣人慕容英对叛逆的一贯风格,同样是必死无疑。

随后吕作相做了违背祖宗的决定,北奔突厥。

他知道慕容旭跟突厥有联系,然后以留下必死这样的威胁,来胁迫部下与他一起走。

这样的威胁其实算不得威胁,而是现实。

毕竟谁都知道慕容英对于叛逆者的处理方式。

于是有两千人愿意跟他一起走,余众打开了营门。宇文涉趁机接管了大营。

随后李元徽和段武达商量了一下,决定带着慕容旭南下复命,并让内侍冯金刚先行一步,前去回报。

另一方面,慕容英在派出李元徽所部之后,觉得不能将希望寄托在慕容旭有无反心之上。

于是有下令大军继续北进。

对于圣人朝令夕改,中军将士已经习以为常了。

第一次东征高句丽之时,甚至还出现过先头部队已经攻入城中,但圣人又下令退出来重新攻城的事情。

走走停停又算的什么?

回程李元徽并没有着急,慕容旭被置身于囚车之内,一路上算是饱经风霜。

谁知道南下的路刚走到祁县,圣人又派使者来了,让李元徽等人就留下晋阳等着接驾。

于是乎,李元徽又带着人回了晋阳。

“说起来,这晋阳跟我还有缘呢。”再次进入晋阳城的李元徽叹息道。

“哈哈哈,将军是晋阳公主的驸马都尉,跟晋阳自然是有缘的。”

一旁的郭孝恪说道。

段武达在一旁冷哼了一声。

没了生死威胁,段武达又恢复到看不惯李元徽的状态,不过现在却不会随便出言不逊了。

李元徽闻言没做回应,只是颇有深意的笑了笑。

这里本应该是李家的龙兴之地啊。现在看,却不知道要便宜谁了。

说并州也好,说山西也好,亦或是河东,这块区域的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对于关中、河洛、幽冀三地都是居高临下之势。

五代之中的后唐、后晋、后汉都是从这个地区进取中原的,而北汉更是靠着地理优势扛了后周、大宋几十年。

最后在赵二时代才彻底灭了北汉,并且出于对晋阳城的忌惮直接毁城。

由此可见,并州的地理优势,是足有成就帝业的。

所以李家若能从并州起事,比起从益州起事,要有优势的多。

但现在这块龙兴之地,跟李家就没啥关系了。说不定还得效仿汉高祖的进军路线。

有机会得学学兵仙是怎么打河东的,看看有没有抄作业的可能。

一番胡思乱想之下,李元徽再次来到都督府。

正在处理军务的宇文涉听闻之后笑着出来迎接,并且对几人说道:“圣心难测,此事常有,习惯就好。”

宇文涉同庞令勋一般,都是慕容英的亲卫出身,自然了解圣人的多变。

而李元徽等人把慕容旭放在都督府看押,然后就去了驿站休息。

总算闲下来,命人去买了些酒肉,准备找刘玄机和郭孝恪喝点酒俩聊天。左右现在他们也没什么事了,等着接驾就行了。

酒肉刚买回来,李元徽出于客气还让人叫了段武达,本就想着客气客气,谁知道他还真来了。

段武达一碗酒灌了下去,看着李元徽长出一口气道:“李四,那日伱是如何作想的,咱们在城外你可是一言未发,也未曾与我等相约,怎么就敢直接驰入城中,又突然说那句‘动手’。”

李元徽闻言大笑,“哈哈哈哈,这还需要说什么嘛?你我都知道,拿住慕容旭就是关键所在,若不是你勇力过人,说实话这次还真不会这么顺利。”

段武达听到李四郎夸赞他,也颇为自得的拍着胸脯道:“这是自然,我自幼习武,家中除长兄,无一人是我对手。单论力气,我已经不弱于长兄。不过话说回来,若不是你当机立断直接以疾风之势进入内城,只要给慕容旭片刻的时间做准备,咱们都凶多吉少,免不了一场厮杀。”

郭孝恪也附和道:“的确如此,若不是将军果决,段散骑骁勇,及时制住慕容旭,等他集合甲兵出来,咱们可就都得葬身在这晋阳城了。”

李元徽道:“不说这些,最终咱们是有惊无险,也算福大命大,慕容旭如此轻率,被我等所执也是他咎由自取,这碗酒咱们同饮,干了。”

几人推杯换盏,说着闲话,吃着肉食,两坛子酒就下去了。

酒量浅的郭孝恪已经醉倒了,趴在桌子上一动不动。段武达也醉的厉害,胡言乱语叫嚷手还比划着。

“李四,就这趟,我佩服你,你这这個...我...我...但是我不怕你啊...”

李元徽看着他这样直想笑,这人酒量真一般,人其实不坏,好面子,属于喜欢装十三口嗨那种。

长相凶恶,但不算恶人,没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该动手的时候不含糊。

看这喝多了的样子还挺有意思。在想想他祖籍令支,也算东北老乡了。

招呼人把俩醉鬼抬走,尚且保持清醒的刘玄机提议道。

“四郎,出去走走?”

“好。”

李四郎当即应允。

两人一道出了驿站,走在晋阳的大街上。

此刻的晋阳城内,因为前几日的波动,路上行人很少,还没巡街的士卒多。

“四郎,这次是咱们算运气好,看情况那位不会这么算了,还是得早做打算。”

李元徽点了点头:“有千日做贼,却没有千日防贼的,得找个机会做个了结...”

没有没说那位是谁,也没说了结什么,但两人都明白对方再说什么。

两人一路走上了晋阳的城墙上,因为随身带着印鉴,所以畅通无阻,直接登临在南城的主楼上。

其实平日里,城墙上是并没有大量士卒的,守城兵士都在瓮城里下营帐之中,只有望楼有岗哨,随时示警。

若有来犯之敌,则会迅速上城防御。

两人站在望楼之上,可以望见西面连绵不绝的吕梁山脉,和东面那条波光粼粼的汾河。

山河之壮阔,尽在眼底。

李元徽突然问道:“刘兄可有什么志向吗?”

刘玄机停住脚步仔细思索了一番,然后一本正经道:“我现在的志向,就是当个将军,然后再娶个官宦之女。”

刘玄机年近三十,尚未娶妻,以他的出身想娶到一个官宦之女其实并不容易。

李元徽闻言大笑道:“哈哈哈,刘兄,你的志向,很容易实现啊,这样,等下次再回长安,我就给你寻一门亲事,崔卢李郑王,韦杜裴薛杨,我定在这十姓之中,为你做个媒。如何?”

李元徽所说的这十个大姓,是目前天下最为炙手可热的汉家士族门阀。

就连跟慕容氏休戚与共的渤海高氏都未能列入其中与十姓并称。

多少人的毕生梦想就是娶一十姓女。

刘玄机听了李元徽的话,当即就有些激动,“四郎此话当真?”

“我何时跟刘兄你说过假话?”

“哈哈哈哈,若真如所言,那我先前志向就有些小了,用四郎的话说,怎么说来这...哦对格局不够大,哈哈哈。”

“哈哈哈,那刘兄你,现在呢,若在问你一次,有什么志向呢?”

刘玄机闻言,在看着眼前的山河辽阔,一时颇为气壮,遂脱口而出。

“复高帝之业,光汉家天下!”

李元徽闻言直接转头望向了他,真是喝酒了,太敢说了。刚才格局有点小,这下够大了,大的直接炸开了。

刘玄机脱口而出之后也是被自己这番话吓到了,然后又大笑道:“哈哈哈哈,四郎,醉话醉话。莫当真...”

李元徽也跟着笑了起来,俄尔竖起拇指道:“刘兄好气魄。”

刘玄机有些不好意思道:“醉后狂言尔,勿当真,嘿嘿嘿...”说罢又叹了口气,“这世道,即便是天下大乱,也是世家门阀当道,我这番话不过是戏言尔...不过却从未问过四郎你,有何志向?”

李元徽眺望着远方,然后转过头与刘玄机对视,正色道。

“志与君同。”

刘玄机闻言初时面色凝重,侧过头正好看到李元徽戏谑的眼神,下一刻城楼上就听见两人爽朗高亢的笑声。

“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

“四郎,认识你,真是一大幸事。”

“刘兄,我也一样。”

“哈哈哈哈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553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