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三十五章人情世故

书名: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6

常雁衡在校场漏这两手,算是得到李元徽手下这帮猛人的认同。

李元徽也猜测这人应该就是天下奇男子常十万无疑了。

这可是智勇双全的奇才,能冲锋陷阵,还能指挥大军作战,上限极高。

随后,李元徽当即趁热打铁,任命常雁衡为都尉,有了刚才的表现,也没人不服了。

常雁衡又跟李元徽请求道:“将军,我为盗匪时候给大盗刘聚效力过,还结识了还不少好汉,您既然任我都尉,我想替您招揽刘聚和江淮之间的好汉。不过我希望您能给我五十匹绢布用来游说。”

李元徽当即大方的命人给常雁衡一百匹绢布,“尽管去吧。”

常雁衡一走,就是十多天,这期间不少人都来跟李元徽说这人应该是拿着您给的绢布跑了,现在应该立即派人抓回来。

但凡是进言的,全都无一例外被李元徽撵了出去。

李元徽哪有空听这些谗言,天下奇男子就值这一百匹绢布?

要知道这年头的布可是很值钱的,能当货币用的,而且非常保值,跟粮食一样属于硬通货。

一匹绢差不多五百钱,一百匹也就是五十万钱,也就是五百贯,已经是很大一笔财富了。

但钱财对于李元徽来说,完全是身外之物,能靠这些东西解决的问题,那完全不是问题。

春耕算是结束了,看着合肥、钟离、寿春等地回报的屯田情况,也是让李元徽比较满意的。

这其中郑善道和庐江太守卢象是出了大力的。

所以李元徽也趁着这段时间,去庐江治所舒县拜访了庐江太守卢象。

卢象出身范阳卢氏,是与能够跟李家相提并论的士族门阀。

陇西李氏是以武事起家,这跟范阳卢氏经学传家还是有些差别。

不过同样都是传承数百年的世家大族,彼此之间的联系也是千丝万缕。

与卢象的见面之中,李元徽绝口不提什么公务,一口一个世叔,言语之间全都是对卢家经学传家的敬佩

总之,面子给的足足的。

卢象这种重视家门声誉和礼仪的传统儒士,自然是觉得很受重视,所以在李元徽走之前特别嘱咐他有什么事情直接找郡丞韩芳,庐江郡军务上的问题,唯命是从.

等他回到合肥以后,常雁衡带来了江淮大盗刘聚,和一千多人马。

其中有六百多是刘聚的部下,其余五六百人则是佩服常雁衡的本事人品,被他劝说来投军,还有百余人则是追随常雁衡的部曲。

李元徽封刘聚为校尉,毕竟是带着六百多人来的,常雁衡虽然还是都尉,却让他统率原本的部众和招募来人,合计七百余。

刘聚投奔而来,对于天柱山的打击是很大的。

因为以往天柱山用的盐,都是刘聚卖给他们的私盐。

李元徽知道以后笑着调侃道:“刘聚,你倒是什么都干啊?打家劫舍,啸聚山林也就算了,居然连私盐都涉足?”

刘聚听完了,头上冷汗都下来了,扑通一声就跪在地上道:“回将军,我虽然为盗,却不敢乱害人命,也不曾欺凌老弱妇孺,实在是生活所迫,不得已为之。”

李元徽这才肃容道:“刘校尉,你现在是我手下校尉,过去的事情,既往不咎,但在我手下,要守军纪,否则我能饶你,军法却不饶伱。”

“多谢将军,多谢将军。”

刘聚从正堂退出来之后,这位淮上有名的大盗,顿时汗流浃背,跟身边的一起出来的常雁衡道:“常兄弟,李将军虽然年虽不高,但气势着实有些骇人,我刚才一上堂,心里就慌得不行,随意瞥了我一眼,就汗流浃背啊。”

常雁衡宽慰道:“刘大哥你放心,咱们这位李将军,不是嗜杀之人,不过听说他的军法严苛,日后却不可犯在他手中啊。”

刘聚连连点头道:“这是自然,这是自然”

大贼刘聚被招安的消息,很快在李元徽的示意下,被透露给天柱山的。

老营议事厅,郭风和跟夏元弘、陈崇仁等首领围坐在一起,桌面上摆放着的是李元徽命人送来的书信。

“都在,那就商议商议吧。平南将军府看样子是想要招降我等,不知诸位有什么意见?”

一个身材壮硕的汉子出声道:“这还有什么可商量的,咱们在山上逍遥快活的,为什么要下山看他人的脸色?依我看没什么好商议的,直接拒绝他就是了,听说平南将军是个不满二十岁的毛头小子,是因为做了慕容英的女婿才被提拔高位的,何必怕他?让他来攻山好了,就天柱山的险要坚固,只要不是慕容英亲自率中军来,我们都不必担心。”

“就是,郭公,这等事还有什么可商议的?让他来就是了”

众人几乎是异口同声,拒绝燕朝的招安,找有这个心里准备的郭风和继续道:“你们别把事情想的太简单了,刚来的消息,给咱们运盐的刘聚已经降了,而且现在江都张家的两个孙子都在李元徽麾下效力,明白什么意思嘛?整个江淮,咱们可能都买不到盐了”

“这只是其一,李元徽在信上说了,若是我等不降,就让人把六安、舒县一代的民众全部迁徙到寿春,并且会把坞堡一直修到咱们山脚下,所有田地都会被付之一炬,耗也要把咱们都耗死”

刚才还叫嚣的众人一听,全都傻眼了,好像蛇被捏住了七寸。

若是被卡死了粮食和食盐,这几万部众迟早都得饿死在山里陈崇仁则想要说些什么,被夏远弘眼神示意给阻止了。

“不知道郭公是什么意思?我等都听郭公的。”

“对,都以郭公为主,请郭公决断.”

郭风和一摆手,“郭某也不知眼前困局该如何解,不过后日就是李元徽约我在六安县外见面的日子,到时候我会跟夏将军通往,若是我等回不来,你们就自求多福吧.好了都散了吧”

议事结束,众人散去。

只有夏远弘等几个人跟着郭风和父子一起进了议事厅后面的书房。

“官军的封山之策,未必就能困死我等,不知道郭公你刚才为何要那般说话?”

陈崇仁很是不解,他都能看出破局之法,所以他不相信郭风和想不到。

“你还真想就老死山里?”郭风和没说话,倒是夏元弘出言道。

陈崇仁明显愣了一下,然后摇摇头表示不解。

郭风和道:“大郎刚回来那日,我们还计划若天下大乱,我们可与这位李小将军联手,订立盟约,现在看真是痴人说梦.我等作困深山,所能凭借的不过是这几万部众和天柱山的地势险要,而在江淮三郡,我等不过是偏居一隅而已,即便有办法破封山之策,也不过是苟延残喘而已”

“那郭公您的意思是?”

郭风和摇摇头道:“后日下山,与其见面再做计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795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