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四百四十二章人多为患

书名: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6

洛阳这场权力和储位的较量结束了,在暂时性的尘埃落定后,太子和晋王相继离开。

跟着李二走的有段雄所部右卫十个折冲府,以及残存的数千左右骁卫精锐。

左骁卫大将军赵大,右领军卫大将军柴荣,宰相裴弘德,兵部尚书宇文成业等,全都跟着李二回了关中。

宰相裴继,宿国公独孤怀义,以及几位旧交,加上左右监门府还有几千人留在洛阳,算是给陪伴李源的。

不过李四倒也还是非常小心,并没有把洛阳宫城里的防卫交给左右监门府的人,还是让天策府帐下亲军继续负责,有些事情上,李四还是非常小心的。

这个时候什么父子兄弟,该防范都得防范着一点。

河北,刘玄机因为军粮转运点被李药师焚毁的问题,并没有能够马上追击,而是带着数万大军以及俘虏返回邺城就食。

他没想到他还没到邺城呢,韦孝矩就送了一份这么大的礼给他,又给他带来好几万的俘虏。

一时间这个俘虏问题就成了北燕要解决的首要大事。

邺城,刘玄机的居所东柏堂内,一众北燕高官将领几乎全都到齐了。

“一下多了将近五万多张嘴,哪来那么粮食给他们吃?还有这五万多都是壮年,要是缺粮也很容易引起骚乱,要不”

刘玄机直接反问道:“要不怎么?”

张世武的嗓门很大,但说到这里的时候,还是有些底气不足。刘玄机这么一问,更是没了声音。

毕竟是五万人,要豆沙了,那可不是小事,对北燕接下来争霸天下也是非常不利的影响。

刘玄机又问到一旁的刘道和,“粮食缺多少?”

“要让这五万人过冬,还缺十几万石,但主要是冬日运送困难,如果不是青州的李药师出兵,让平原和河间、渤海一带的粮食大量的收成锐减,粮食应该足够吃的。”

刘玄机闻言想了想道:“那就择其精壮骁锐者留用,其余的全部都赶到河内,让大唐头疼去.”

“太尉,末将有一策,可解决俘虏的就食问题,还能让太尉得一支新军精锐。”

代国公、征北大将军拓跋天保突然张口言道,这倒是让刘玄机来了兴致。

“天保可说来。”

拓跋天保道:“我们可以让俘虏修筑一个长围,能容纳数千人的,然后将俘虏分批赶进去,给他们武器,让他们自相决斗,一千人只要我们只要三百人,这些人可以加入我军,但要单独成军这样一来,因为杀了自己人,这些幸存者就无法回到大唐,只能跟为我大燕效力,

而我大燕也能解决了俘虏过多的问题,不用担心粮食不够吃,还能得到一万多精锐士兵。

并且还避免了亲手杀俘的恶名”

李元忠直接打断道:“此法,未免有伤天和!投降我军的,有将近五万唐军,这其中有多少人是父子兄弟,亲戚旧友,同乡同袍,现在让他们为了活命而自相残杀,我怯以为这种做法有悖人伦,太尉万不可从之.”

凌敬也出言道:“太尉,李公所言即是,拓跋将军之策,委实骇人听闻,逼俘杀俘,与己杀有何异?”

刘玄机一开始听到这個建议是真的心动了,将这些人放回去,肯定有些类似于资敌。但全豆沙了也不合适,中原、关中、两淮、江南、荆楚、巴蜀这天下还有一大半没有在他手中呢。

要考虑影响,更得顾忌人心向背。

所以拓跋天保这个策略很吸引他。不用自己动手,还能得到一支全都有过实战经验的精兵。

这战斗力,肯定有保证。

但凌敬和李元忠的话也不得不考虑。

李元忠是河北士族领袖一般的人物,一向敢言直谏,为人严肃方正。

凌敬虽然加入他麾下的时日不长,但入幕府之后出谋划策,所料之事无有不中,所谋之策也都悉数成行。

就连刚刚过去不久的白沟之战,也都是他力谏不可退兵才打赢的,所以他必须慎重考虑这两个人的意见。

但是一众将领看着他们的目光就知道了,明显是对拓跋天保所说的更感兴趣。

他们其实也都想看看,这样一支经过自相残杀的队伍,战斗力应该是什么成色。

这时候,王思政也建言道:“太尉,我听说过刚易折,两刃的剑虽然锋利,但也容易伤到自己,如果一个人连同袍兄弟全然可以弃之不顾,又怎么能期盼他对您忠诚呢?这样的队伍又跟野兽有什么区别呢?”

刘玄机闻言终于是沉默了,心腹谋士全都反对,那这事可能真的就不能干了。

“此事孤再思虑一番,你们且先休息吧。”

将众人遣散之后,刘玄机回到后院,见到王妃李氏正在教两个儿子读书,也就没去打扰。

而是在一旁听了起来。

读的书是《千字文》,据说是魏宣帝为了小儿蒙学所作,读起来朗朗上口,合辙押韵。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大儿子刘承佑已经五岁了,跟着一字一句的读口齿还挺清晰,小儿子刘承业也快三岁,很明显,还有些吐字不清,在他嘴里就变成了“圈地宣航,玉秋弘方”

一旁的老大刘承佑还像模像样的摇摇头:“你这个不对”

刘玄机直接一个没忍住笑了出来,因为他想起三十多岁的时候,李元徽让他读书时候,比起现在小儿子强不了多少。

王妃见到刘玄机过来,就让侍女带着两个小儿下去休息了,“大王可是有事?”

以往这个时候,刘玄机要么在跟幕僚们谈论事情,要么在军中巡视,或者在批阅公文,属于不到晚上见不到人的状态。

刘玄机闻言笑了笑,“也没什么事,就是.”

在做很多决定的时候,尤其是举棋不定的时候,刘玄机都会过来询问一下王妃的意见。

李王妃听了刘玄机的言语之后,摇了摇头,“这事我不想给你出主意,虽然我想劝你少造杀孽,但关系我娘家那边,我若劝你放了那些人,就成了先轸口中坏了国事的文嬴了,这些事你还是自己决断吧。”

刘玄机闻言,有些无奈,这文嬴是谁啊?先轸又是谁啊?

随后命人招来同族的刘道和相问。

“文嬴是秦穆公之女,晋文公的夫人,崤之战后,文嬴对晋襄公请求放了秦国的三个将领.随后先轸在晋襄公面前吐了一口唾沫.”

刘玄机是读过不少书的,但到底是不如刘道和这种自幼读书的人渊博广识,听到这才明白李王妃的话中之意。

其实也是想劝他放人,少造杀孽。

想到这里,刘玄机又想到人在洛阳的李元徽来。

若是李四郎,会怎么做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895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