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百四十四章风紧扯呼

书名: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6

钟离一线,李元徽集结了数万步骑。

淮南右营、庐江右营、江都营、广陵营、中垒营、中军营、虎步营、武卫营,加上骑军和淮南郡兵,共四万余人。

常雁衡因为在夜袭项县之中,功冠诸军,被封为鹰扬郎将。

其副将王弼,也因为战功被封为别部司马,仍领怀远营副将之职。

而此战之中常雁衡因为行则先锋,入则殿后的表现,也让诸营骑军和一众将军所折服,军中都呼其为“奇男子”。

李元徽还命常雁衡与刘聚合兵北渡淮河,并且从其他两营之中抽调数队骑卒,给两部补足缺额,达到满员一千五百骑的状态。

对他们的要求是,伺机而动,袭扰瓦岗军,伺机攻击粮道。

目前双方还没有到决战的时候,瓦岗军是难得兼具有骑兵之利和水军之利的势力。

无论是想要趁着冬季未开化用骑兵对其突击,还是等到春暖花开利用水军舟师进行水路两栖联合作战,都未必能形成优势。

所以在经过与幕僚团们的商议之后,最终还是要跟瓦岗军进行消耗,寻找战机。

相县刘元庆暂时还能顶得住,等到三四月冰雪开化,江淮还可以利用舟师,从淮河进入泗水骚扰瓦岗军的后路,和他们实际控制下的下邳、彭城。

不过同样,也需要提防瓦岗方面从泗水进攻淮河一线。水路运兵的优势是双方共有的。

常雁衡率军北渡之后一路行至距离相县还有数十里处,在竹邑进行修整和补充给养,随后谓众人曰:“我等皆匪类出身,都督待我等却恩义深厚,礼遇有加,自当效死命,但此次命我等北上,却是要我等效旧日之法,劫掠瓦岗之后,袭扰其粮道,此乃疲敌之法,我等三千骑,可分作十队,三百骑一队,切记不可与瓦岗军硬拼,先侦明地形,留好退路和藏身之所切记四字”

刘聚笑道:“可是风紧扯呼?”

“哈哈哈哈哈”

“哈哈哈”

常雁衡和众人闻听此言全都大笑。

因为这四个字,就是他们为盗之时,说的最多的四个字。意思是有危险,快逃跑。

淮上营、怀远营都是马贼出身的老底子,你要是比旁的不如关中精锐,但望风而逃,这种事,没有比他们更擅长的了。

这趟等于是让他们干回了老本行,重新进入他们最为熟悉的领域。

“诸位兄弟,咱们就在此分兵,若点子太硬切记.”

“风紧扯呼。”

众人齐声大笑道。

随后,各自率军而去。

李元徽自然是不会管他们去如何作战,毕竟他不是微操大师,也不喜欢画阵图。

他从来都是提出自己的要求和目标,至于下面的将领怎么完成目标,他是不喜欢强加干涉的。

毕竟这方面的反面典型实在是太多了。

派出常雁衡这个猛男,李元徽紧接着又带着数百亲卫南下,一路巡视了广陵、江都、历阳等地的沿江防务,毕竟还要提防江东曹元静在后面捅刀子。

一圈下来,走到濡须坞的时候,已经是大半个月过去了。

驻守在濡须坞的夏侯元弘陪同李元徽在坞城内转了大半天,包括城内的箭矢、粮草、军械等储备情况,士卒的营房是否整洁,甚至还询问了士卒过年吃了几两肉

夏侯元弘见此,即便是自觉没什么纰漏,也不由得心里有些慌。

“夏侯将军驻守要地,劳苦功高啊。”

“都督言重,都督既然委任末将为濡须督,将如此重任交于我这个前朝余孽,怎敢懈怠?”

夏侯元弘当即拱手道。

李元徽笑言道:“什么前朝余孽的话就不要说了,我祖上不也在魏为官?不过当时陇西李氏却远不如谯县夏侯盛名显赫.”

“将军过誉了”

夏侯氏在魏,形同宗室,夏侯惇夏侯渊夏侯尚,在《三国志》中跟曹仁曹洪等同传,并称“诸夏侯曹”。

夏侯元弘是夏侯渊之后,在魏时世袭显爵,累世公卿。

而现在江东的曹元静,可就是打着复兴魏室的旗号,这时候李元徽还敢把这濡须坞这个重要位置交给他镇守。

这无疑是信重。

当然,东魏曹元静,甚至是西魏曹烜也不是没有派过人来劝降,不过统统都被他“缚起”“送往合肥”。

在他看来,大魏早特么亡了。

夏侯元弘的父兄也在洛阳陷落之时,殁于王事,也算对得起大魏了。

他是跟着外祖已故魏郭司徒和舅父郭风和南逃,和一众前魏遗民避居山中,只想着苟全性命于乱世。

后来南魏灭了,更是不想着什么复国。

士心民心全都丢了,拿什么复国?

没有武帝宣帝的盖世英雄,拿什么复国?

后来下山投奔李元徽,等于是为李氏效力,李元徽这个年轻人对他们这些前朝遗老也算是恩遇有加。

如此,还想什么复国?

曹烜和曹元静这两个,即便是各自占据一方,一个在江东,一个人在荆州,能斗得过北方的豪杰们?

夏侯元弘也是懂得军争大势的,你占据荆州和江东,最多也就是个刘备孙权,统一天下,还得是占据北方的人口稠密之地的势力。

现在李家已经在关中打开局面了,同时还占据益州、凉州,已经有潜龙之基。

这时候夏侯元弘觉得自己脑子让驴踢了才会去跟干什么复国大业。

几年时间里,天柱山数万人已经完全融入了江淮集团,被李元徽当做嫡系委任。

郭风和署理一郡太守,夏侯元弘和郭兴都是一营主将。

还有不少在李元徽的幕府任职。

这样的情况下,夏侯元弘的利益其实跟江淮集团高度绑定,自然是不可能在跟着曹元静和曹烜混的。

一个虚无缥缈的什么复国大业,可吸引不了他。高官厚禄?一个割据势力的将军、太守能有多少含金量?

李元徽也是明白这些的,你要能提供给手下人足够的利益,他们会给伱卖力。不至于别人一诱惑就背叛。

但你要是能提供他们利益之外,还有足够的情绪价值,比如“用人不疑”“知遇之恩”“礼遇有加”“情若父子”“恩若兄弟”.

那在这个时代,所能得到的也许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效死命”“继之以死”。

所以李元徽对于手下人,一向是厚道的很。

毕竟想要人卖命,可不得花点心费点力?

当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前景。

除了让手下人吃到饼之外,还得让他们看到你画的,更大的饼。

哪怕现在暂时吃不到,也得该画就画出去,该许的就得往外许。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162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