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百四十一章用兵如神?

书名: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6

先前罗士襄在当道顿兵的时候,燕军一开始觉得事出反常必有妖,担心四下有伏兵,所以不敢轻举妄动,发而是拍出斥候查探。

但随着斥候回报之后,罗士襄的故弄玄虚被发现了。

燕军的一众将领觉得江淮军就是在虚张声势,为大队南逃拖延时间。

所以在各部骑军陆续到达,并知晓罗士襄的虚实之后,立即开始全力追击。

这次的追击燕军各部就没有之前的谨慎,一直进入到慎县境内的时候见到李元徽的旗号之后,包括普姑苏、薛綦等众将全都有些惊骇,如果是李元徽亲自率军接应,又鼓角齐鸣,旌旗猎猎,难道是有伏兵?

接下来两边的大队骑兵奔涌而来,其后更是烟尘滚滚,燕军各部的第一反映都是不好,中埋伏了。

逃。

薛綦更是暗道:“中计了。”

在他看来,向前罗士襄的虚张声势,就是为了让他们掉以轻心,好成功的走入预设好的伏击圈。

燕军和瓦岗各部都迅速调转马头迅速北逃,而李元徽现在虽然仍旧是虚张声势,但却不能露怯,立即挥军掩杀。

左右两边的江淮骑军就是常雁衡和刘聚两部,各有千余骑,两支骑队直插燕军的左右两翼。

在原野之上,大队骑兵掀起的滚滚烟尘,根本无法通过肉眼辨别江淮方面的具体人数。

看着四下杀过来的骑队,只能认为是中埋伏了,并且数量不明。但可以肯定的是数量应该不少。

双方的形势和气势,通过江淮方面制造的假象,发生了逆转。

燕军各部因为缺乏统一调度,所以在逃跑的生怕自己落在最后成为垫背的,也就形成了逃跑比追击还要快的场景。

常雁衡和刘聚在两翼席卷而来,李元徽亲率两千余骑正面掩杀,燕军在逃跑的时候争先恐后。

而此前联军众将之所以合兵一处,其实就是都不想出头,都不想当前队探路。

李元徽之所以一开始没有设伏,就是因为燕军各部分散,如果不让他们汇聚一处,即便设伏也只能伏击到前军一部,但却容易被燕军的后队捡到便宜。

所以他直接让罗士襄停在当道,就是为了打一个时间差,好让燕军大队汇集在一起。

并且这样的队伍没有一个统一的指挥,肯定会发生指挥混乱,各部都不想当出头鸟的情况。

这就燕军各部和瓦岗联军最大的弱点。

江淮军虽然成分复杂,但李元徽却还能够如臂使指,军令能够有效的执行贯彻。

显然联军就缺乏这方面的基础。瓦岗军、中外诸军、州郡镇戎军,还有河北义勇。

这样一支部队又因为娄居士本人回洛阳,只要一个临时主帅慕容德舆。无法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各部。也自然给了江淮方面的可乘之机。

李元徽率各部追击了十余里,燕军各部四散奔逃,好在都是骑兵,大多数都能逃出生天。

江淮三面夹击,最终战果是的斩首千余,俘敌八百,缴获马匹一千三百余。

常雁衡、罗士襄、王弼等猛将皆奋勇向前,如入无人之境,斩获良多,就连李元徽本人也张弓搭箭,射杀数名燕军骑卒。

随后江淮军再度南行,并且放缓了步调。

一众猛将对于李元徽所设下的计谋纷纷敬服不已。

王弼道:“燕军虽众,简直就是不堪一击啊早知道不如就分一直骑军断其后路,说不定就能让万余燕军全都留下”

与他并骑而行的常雁衡呵斥道:“胡言乱语什么?你以为这仗赢得容易?你也太小看北军了,咱们这些淮上子弟,说道骑战到底还是不如北人,这次是大都督设计的精妙,不然咱们一路被追着,想过淮河都难。”

王弼好奇道:“这有什么说法?”

常雁衡道:“你当只是简单设伏,就能让北军惧怕后退?那是都督让罗将军虚张声势,才引得北军汇聚在一起,瓦岗军和北军各部本来就是令出多门,聚在一起都成了牛羊,但要是让他们独行,那都是豺狼虎豹。”

王弼闻言,感叹道:“都督居然算计这么多?”

“都督用计,神鬼莫测,不是我等所能企及。”

常雁衡虽然是长于冲锋陷阵的猛将,却不代表他没有见地。

事实上他的见识绝不止于草莽武夫,其满腹韬略,胸藏智谋,通晓军机,是大将之才。

另一边,中军骑队,罗士襄落后李元徽半个身位,像个学生一样,将刚才的诸多不解之处,一一询问。

而他身前跟自己年龄相仿的主帅,却像个长者一般,不厌其烦的一一解惑。

最后李元徽还嘱咐道:“.记住,刚才所谓的奇谋妙计,不过是不得已而为之,并非是长久之计。

身后的罗士襄只觉得收获良多。

只有李元徽心中内里是终于平静下来,其实这一路,从北上开始他心里一直都非常的紧张。

他很清楚知道自己这一趟北上应该会有些危险性,但他觉得老天,或者说是不知道的那路神仙让他来到这个世间,他总是要做些事的,而且他的运气应该也不错。

这趟不来行不行?其实是可以的。

不烧南顿之粮,估计就是由他坐守在寿春对上娄居士,让老朱守在钟离,沛郡失守之后就要对上翟让的瓦岗军,这两处战略要地也应该能够拖住联军的脚步,跟对方打消耗战,把希望寄托在老爹老哥们快点消化关中,打通崤函。

但这肯定不是李元徽想要的,兵法有云,善用兵者制人而不致于人。

被三面围攻的变数,实在是太多了。根本无法预料什么地方会出什么问题。

对治下豪强和百姓的人心也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搞不好面对压力,或者洛阳方面的诱惑,江淮军中就会有人倒戈相向。

李元徽还是不愿意赌人心,因为这玩意儿伱没法估算。

作为主帅,江淮三郡之地,十余万大军的掌控者,越是在被围攻的时候,就越要展现自己的强势和强硬。

所以先发制人,就成了李元徽理所应当的选项。而项县联军情况他其实一直在关注。

最后确定要烧粮,就算派常雁衡和刘聚两人率所部骑兵三千骑偷袭南顿故城,也是有成功的希望,但这两人的所辖的淮上营和怀远营也就基本上交代了。

这种自杀式的任务不到万不得已,李元徽还是觉得不要让手下去轻易赴死。因为这会让人心离散。

常雁衡和刘聚两个都是盗匪出身,来投奔归附,就这么让人去送死,让中军精锐出来的看戏?

最后的决定就是轻骑尽出,考虑道对面的情况,和己方的情况,没有一个能让这四营主将听从号令的方面大将,李元徽只能是自己上阵。

毕竟让人去拼命,自己不能干看着。

就比方说官渡之战,曹操那是直接赌上性命去干乌巢的袁绍屯粮之地。

反观袁绍,如果他亲自率军去攻打曹操的大营,那荀攸曹洪守得住嘛?

好在,结果是令人赶到喜悦的。

这一仗打下来,李元徽的个人威望更是得上升一大截。

率领六千多骑兵,进入几十万大军的营地烧了屯粮之所,还带着大部分的人马回来了。

甚至在撤退途中设计,击败了追兵,斩首过千。

这种,叫神仙仗。

此役之后,江淮军中提起他们的主帅,除了“年少成名”“天生富贵”“当世才俊”“宽厚仁义”“颇有雅量”之外,又多了个四个字。

“用兵如神”。

而对于李元徽本人来说,他是绝不肯承认的。用兵如神?开什么玩笑,这词跟我一点都不搭好嘛!这一趟那就是走了大运,算是神来之笔,灵光一闪。

他就没觉得自己这趟有多了不起,反而回去的路上觉得庆幸和放松。

在当道他就两千多骑军,展开了旗号,迎面对上了铺天盖地的上万精锐铁骑。

人马过万,无边无岸,那一片黑压压的骑军给人带来的压迫感极强。

面色如常,但手其实都快抖成吴老二了.

有这么逊的用兵如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738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