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百六十章惜不见二凤

书名: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6

拓跋氏在鲜卑之中,算是老牌豪门。

在前魏的时候就归附,被安置在代郡,从此扎根并州北部上百年。

辽东的慕容鲜卑入主中原,拓跋氏加入不算早,但也不算晚,立下不少战功,最后得到了的是世居代郡,和一个代国公的爵位。

从这点也可以看得出,当初拓跋氏的损失定然是不小,以至于慕容氏直接允许保留部族制。

而当初同样被安置在代郡和并州北部地区的,还有不少鲜卑部落和其他胡族。如羯族、匈奴、乌桓等。

现在经过数十年繁衍生息,相互联姻通婚,形成了一个以拓跋氏为主的部落联盟势力。

慕容英北巡并州会见突厥可汗其实是个由头,真正目的更多是想要对这个部落联盟进行瓦解。

首先是调代国公拓跋余庆入朝,然后在将代郡、衙门一代的各部落分往辽东、陇西安置,让他们戍守边疆。

但慕容英却没想到自己的北巡计划跟预先之中的有很大差别,以至于威信大减,所以直接代北联盟的计划同样也就胎死腹中。

等到慕容盏僭越称帝,其中就有拓跋氏的鼎力相助,并且立了拓跋氏的女子为皇后。

更是委任拓跋余庆为并州都督。

但因为关中的战事不利,最后慕容盏逐渐失去了对并州的控制权。

拓跋余庆也适时对洛阳交好,这也让并州跟河北的幽冀二州保持了平安无事的状态,长达数年之久。

而这几年时间,无论是并州的拓跋余庆,还是冀州的赵大,幽州的薛世雄,都在积蓄实力,厉兵秣马。

此期间,拓跋余庆完成了对并州的资源整合,打造了一支将近十万人的胡汉混合大军,并且对四方保持着居高临下的地势。

冀州的赵大则是因为在对抗突厥的时候,表现优异,战绩不凡,因此得到了冀州世族鼎力支持,其中就包括赵郡李氏、渤海高氏、清河崔氏这种庞然大物。

而薛世雄在幽州就比较复杂了,一方面他是对大燕还心存一些幻想,觉得国势还有的救,另一方面又觉得自己坐镇一州之地,值此乱世应该有一番功业。

但因为年迈,又觉得不太像折腾了。

而他手下的第一大将,刘玄机,这个先是得到陇西李氏扶持,又得到了薛世雄这个大将军提携的幽州本地人,成了幽州豪强跟世族结交的对象。

本来刘玄机这个门第是低的有点可怜的,虽然他说自己是什么城阳景王之后,但毕竟大汉亡了好几百年了,父祖也没出过什么大人物,但刘玄机本人也算是运气好。

先是因为跟李元徽一起截杀了杨巡而崭露头角,后面屡立战功。被陇西李氏招为女婿。

这样一来,那身份自然就不一样了。

陇西李氏可是位列十著姓之一,连带着他的门第也高起来了,加上他为人豁达大度,性情疏朗。有英雄之志,所以幽州仁人志士都纷纷投入其麾下,或与其交好。

所以,在南方势力相互僵持鏖战之际,北方虽然也形成了如同藩镇林立一样的格局,但却几个主事的人却都保持着十分克制。

等待着属于他们的机会。

而拓跋氏作出一副要西渡蒲坂,进去关中的架势,无非是想要跟关中的西燕势力谈谈。

所以名震天下的李二把他的旗号一亮,拓跋氏的使者就来了。

使者是拓跋余庆的儿子拓跋天保和侄子拓跋天穆。

这两人算是拓跋家年轻一辈的后起之秀,被拓跋余庆寄予厚望,认为拓跋氏家族兴盛,一定就在他们两人身上。

李二没有见拓跋天保和拓跋天穆。

这让两人很失望。

“我原本还想看看名震天下的二凤将军是何种模样,却没有见到本人,真是可惜啊。”

拓跋天保和拓跋天穆带着数十骑护卫,远远后面还跟着一队李二派来的护卫,一行数百人奔着长安去了。

拓跋天保对于从军以来七战七捷,且都是利用骑兵制胜的的李二凤非常的感兴趣。

在他看来,李二算是把骑兵战术运用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了。

甚至单论骑兵作战而言,可能当世无出其右。

不过李二却没见他们,只是派了护卫送他们去长安。

毕竟,李二目前也只是统兵大将,即便是唐王李源的之子,要商谈什么东西也轮不到他做主。

拓跋天保和拓跋天穆两人到了长安,甚至都没有象征性的去朝见天子,就被带到丞相府见唐王李源了。

两个年轻人躬身行礼之后,道出了来意。

大致上,需要皇帝慕容昌承认并授予拓跋家都督并州军事的职位,并州拓跋氏也愿意奉慕容昌为正朔。

同时,联姻。

人选也是现成的,慕容盏的皇后拓跋氏,人就在长安。

至于你们李家是让哪个儿郎来,这个拓跋家不在乎,但前提条件是必须四个嫡子之中的一个,也不在乎什么正室侧室的。

李源对这种条件自然也是欣然应允。

他是明白代国公拓跋余庆在打什么注意的。

愿意奉慕容昌为正朔?那不就是想要出兵河北或者的借口吗。

毕竟长安方面是以慕容鞅毒杀光平帝慕容超为理由,离慕容昌为帝。

随后响应的还有瓦岗。

但洛阳权力的交接是没有进行什么流血事件的,除了皇帝以外,格局是没什么大变化的。

洛阳朝廷能够实际控制的区域,现在基本上也就洛阳盆地和中原地带,河北的幽冀二州现在基本上是听调不听宣的半独立状态。

名义上保持着恭顺,实际上已经政令已经行不动了。

所以拓跋余庆想要先拿到西燕这边的名义,随后无论是出兵幽州、冀州,还是直驱洛阳,都是可以的。

重点在于李家主导的西燕,刚刚经历荆州一场大战,眼下需要休养生息,最少一年半载不会大规模的调动军队征伐。

这个空档期足够拓跋氏做些事情了。

但首先,双方得一些达成共识。眼下关中和并州是没有根本性矛盾的,这也因为双方短期的战略重点都不在对方的身上,所以很痛快的达成了协议。

“从晋阳至洛阳,骑兵只需要五六天的时间就能到达,若是拓跋氏也想夺取洛阳,这可要比我们从关中出发走崤函道要轻便的多啊。”

李大郎不无担忧的与父亲李源说道,好像对于跟拓跋氏盟约并不看好。

李源道:“洛阳能是那么好打的?拓跋余庆要真是雄主,就不该在此时惦记洛阳,洛阳是天下之中,四战之地,岂能作为基业?手握并州,正该出兵河北将幽冀二州收入囊中,而后师向南.”

“不过这幽冀二州,可是两块硬骨头,拓跋啃得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693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