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四百六十八章来日方长

书名: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6

朱德裕被人抬着回到家里,郭秀英见到这情形当即吓了一跳,早上从家走的时候还好好的,怎么去了营里就人就成了这样了?

等到随行的亲信说了经过之后,郭秀英又急忙请了疾医过来诊疗,看过之后说是全都是皮外伤,这才放下心来。

郭秀英亲自给他上了药,“你也是,怎么还真打啊,这下手也没个轻重.”

老朱这边其实已经完全清醒了,一边疼的龇牙咧嘴,“哎呦.”

“这不是事情没法收场了,咱要是不出来挨这顿军棍,那老汤估计得让齐王殿下扒了他的皮,再说了这样王八羔子也实在不像话,难怪上位叫我过去.脸都让他们丢尽了。”

郭秀英埋怨道:“那你也不能这么出头啊,看你这屁股,十天半月都别想骑马,也别想坐着了。”

老朱道:“行了咱知道了.哎呦”

这边夫妻俩正说着话,就有府中仆役过来禀告,说是李仆射来了。

老朱急忙让人快请进来。李百室进来看着趴在榻上的朱德裕,也叹了口气道:“朱兄弟,怎么伤的这么厉害?真打啊?”

朱德裕道:“李大哥,我这实在是行动不方便,失礼了失礼了。”

李百室笑道:“说这些做什么,咱们都是多年的交情了。”

郭秀英知道这两人有话说,因此也就跟李百室打了招呼就出去了。

等到她走了,朱德裕才有些不好意思道:“李大哥,这次的事,是咱跟汤颌拖累你了。咱就是屁股遭些罪,你这”

李百室闻言却笑了笑,然后摇摇头:“跟你们有什么关系?是我有负大王所托,这本来就是件再明白不过的案子,汤颌来找我,我也是碍于情面,就想给他指条路,但话说回来,这要是在淮南,这事也就过去了,但现在不行了,这可是在洛阳了”

朱德裕道:“大王知道这事很气愤,但我却觉得这事也不是坏事,不然这些王八羔子还不知道要捅出多大的窟窿来,只是连累李大哥你了,大王这.”

李百室道:“我自从入大王麾下以来,一直都被委以重任,权柄过重,做事难免就有些疏忽,这次也算一个教训,我若所料不差,接下来怕是要外放了。”

朱德裕则有些意外,“不至于吧?”

李百室目前堪称齐王势力文臣第一人,天策府长史、行台左仆射、署理河南府事。

即便是跟随李元徽最久的李青莲在位份上也不如他,也就只有独孤颍作为齐王府长史和行台右仆射,能相较一番。

但李百室多了一个署理河南府事,等于是替李元徽行使河南尹的职权,象征性和实际权力都在这摆着。

但也正是这个职权,给李百室一個教训。

“事已至此,也不必再思虑这个,我们这些人跟随主上最久,主上也最信重我们,但总归主上看的是关东一都六州之地。更是整个天下,咱们还是得知道些进退,不然只知道埋头争斗,是要吃苦头的.”

李百室说了几句话就离开了,朱德裕这边却想了很久,直到郭秀英端着晚饭过来。

事情到了这里,果然如李百室所预料。

六月末,行台左仆射李百室出外,为汝南太守,南豫州刺史郭风和任行台左仆射,汝南太守谢巽为南豫州刺史。

郭风和的资历比起李百室还要厚重得多,同时还是左武卫将军朱德裕的岳父,对曹夫人还有养育之恩,有兄妹之情,算得上是齐王府的姻亲外戚,当年更是带着天柱山数万户下山投奔。

这么多年一直坐镇地方,作为封疆大吏,保境安民,治下连年丰收,百姓安居,人丁和税赋几乎是快恢复到此前大燕极盛时候的七成水平,早就有了升迁的资格。

他升任左仆射,自然是没有什么异议,不过倒是有人对李百室的出外有些不解。

因为李百室其实说是犯错了,也的确有,这事说大还真不大。

但也就是因为这不大的事,直接让他这个权力堪比宰相,江淮系领军人物之一的齐王府重臣直接就被贬谪出了洛阳。

难道是齐王要打压江淮系?可这郭风和可是比李百室还要资历深厚的江淮系重臣,调入洛阳怎么也不可能是要打压的意思。

因此,也只能说是齐王殿下对律法和人命案子都比较重视,眼里不揉沙。

至于李元徽真正的打算,其实除了敲打之外,也是想要压一压李百室,进步速度太快也不是好事,再压一压手下重臣大将的气焰,让他们知道李百室我如此倚重,该收拾还是收拾,你们也别跳。不能养出一帮骄兵悍将出来。

这缰绳可不能太松了,不然马可不听话。

署河南府事的职权,被李元徽交给了独孤颍。这位独孤郎怎么说也是洛阳人,那就是洛阳人治洛阳。

左右武卫经过这一茬,肯定得老实多的了。

接下来洛阳的鲜卑豪族、中原士族要是在洛阳有什么不法行事,独孤颍要是敢徇私,李元徽肯定也一样收拾他,都跑不了。

到了七月,天气越发炎热,多地出现旱情,尤其是关中,大旱,飞蝗四起,最少有十几个县面临绝收的难题。

关东也有旱情,尤其是豫州,也非常严重,大地龟裂,久无雨水。

赶到汝南出任太守的李百室虽然是降职了,但却一点也不懈怠,汝南作为天下有数的大郡,治十几个县,其中有几个县的情况非常严重,李百室亲自带着百姓疏通沟渠,从颍水、汝水等河流引水灌溉。

豫州的旱情可能通过人力缓解,那关中就完全没有天灾了,在这个年代来说,人力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于是从主政的太子到下面的百姓,都在祈求神佛能出手化解灾难,不然这大旱就不知道要饿死多少人。

因为大旱,李二越来越忧虑,也因此茶饭不思,甚至就连他最喜欢的活动——打猎,都已经停了。身体状况越发不好。

裴弘德和司马修业等几位宰相因为旱情和诸多事情也是殚精竭虑,宰相温大雅因为旱情还特意前往蜀中和汉中,查看一下道路和存粮情况,看看是否能支援一下关中即将迎来的饥荒。

有人提出可以迁一些人口到汉中和蜀中,减小关中的压力,但这明显被当成胡言乱语,一通驳斥。

最后的办法还是传统的办法,关中的粮食缺口还是得靠关东解决。

太子李二亲笔手书给洛阳的齐王李四,询问是否能够从洛阳用水运的方式解决一下关中的缺粮问题。

但这封手书还没到洛阳,一个重要消息先从河北传来。

十日后,也就是八月间,北燕皇帝慕容炬在信都将皇位禅让于汉王刘玄机。

大燕这个盛极一时的王朝,在慕容英死后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分崩离析,现在更是连最后一点象征,都快消失不见。

长春堂里,去朱宅看完朱德裕回到宫中的李元徽躺在凉亭的躺椅上,看着这则消息,突然嘴角出现一丝笑意。

他回忆起天盛十三年晋阳城头的那个下午,一个身高八尺有余,姿貌魁伟的汉子,望着汾水和龙山。

欲伸大义于天下。

两人都想改变这个世道,最后却分道扬镳。原本李元徽已经走在那条路上了,走了很远。

而现在,刘玄机似乎是后来居上。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日子长着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039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