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八十五章名震西陲

书名: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6

虽然天下大多数地方还在打仗,两燕两魏互相对峙。

但对于李元徽治下的江淮百姓来说,日子还算不错,过得去。

没兵祸,没天灾,赋税和徭役都在能够承担的范围之内,甚至都有不少百姓都在偷着感叹,这先皇死了,日子怎么反倒好过了?

当然这话可不敢明着说。

但对于目前主政的李将军,百姓多是感叹他的年轻,才十几岁的当了大都督,好像心肠还不错?

毕竟之前的太守和将军们可没人管他们饿死不饿死。

屯田的收获很不错,按照此前的约定,三成粮食拨给了淮南郡。

毕竟种子、农具方面都是淮南郡方面提供的,要不李元徽上哪去调拨这些去?

粮食方面,都督府大概分得了二十万石军粮,足够五万大军能吃大半年,而秋收之后,也还是要继续耕种的,江淮这边是一年两季。也就是目前屯田面积,就够养现在这五万大军了。

不过屯田面积还是要继续扩大的,毕竟这军队的规模也得扩大。

负责屯田的典农校尉陈琼,直接升官了,被封为典农中郎将。毕竟实际他负责的,可是好几万的人队伍。

屯田队伍除了耕种之外,也是要进行军事训练的,有点类似于预备役。各军如果出现大量战损缺额,就从屯田营里面选拔精壮。

而屯田营的流民对于这种安排也并没有意见,因为他们都按照春耕时候的约定,分到了自己应得的粮食。

这个年头,没什么比粮食更重要的东西了。

人没吃的,就得饿死。

即便是上升到战略层面,粮食也是最为重要的战略物资。

甚至可以去掉之一。

无论是作为穿越者,还是自幼接受的家族教育,李元徽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都足够深刻。

所以在战事结束之后,定下封赏名单之后就开始关心其秋种和粮食存储等情况。

毕竟江淮这边是一年两季,这茬麦子收了,马上就得下一茬了。

并且在古代,粮食的存储尤为重要。

李元徽是挨个仓库过了目,看到成袋子的粮食码成垛,温度湿度都没什么问题之后,又特意嘱咐了管理粮食仓储的主簿张抚,严防监守自盗。

负责看管的吏员们,偷着卖些粮食,若是数目太多对不上仗就直接“走水”了,这可不是什么稀奇事。

李元徽的眼底可是不揉沙子的,敢在军需供给上给他找事,一定得弄死。这种事必须一开始就杜绝。把红线画出来,谁碰就弄死谁。

想要好处去别处弄去。

关二爷怎么败的?那不就是后面管后勤的出了问题。窟窿填不上了,先是起了把火,后来交代不了干脆投敌卖了个干净

除了关心粮食和军械等后勤问题,朝廷也发了回函,同意李元徽所请,拨付战马和具装、大铠等。

这样一来,李元徽就得加紧选派人手,扩充重骑兵了。

兵员方面,是从四个轻骑营里面挑选精锐。至于主将,李元徽想了想之后,决定让堂兄李玄道出任。

重骑兵是相对来说,比较专业的兵种。比如冲锋队形如何排列,行军多少里要换马,日常的训练组织等。

这一点无论是常雁衡还是张坚、张镇恶,都没有统领重骑军的经验。

堂兄李玄道本就骁勇过人,之前也在中军的重骑任职过都尉,非常了解重骑兵的作战和训练。

于是,突骑营就直接交给李玄道。

值得一提的是,刘玄机的夫人,李十四娘,就是李玄道的亲姐。

“十五哥,突骑营我可就交给你了,人,全军你随便挑,马和甲胄、军械,都在路上,一个月内就能从洛阳发过来.”

李玄道的长相,也是遗传了李家人的优良传统,长相俊朗,剑眉星目,身形矫健。

十八岁的年纪,比李元徽要大两岁,族中兄弟排行十五,所以李元徽叫他十五哥。

“十九你放心,这突骑营就我一定帮伱带好.”

李玄道跟李元徽并肩站在突骑营的校场上,看着正在训练马术的新骑手。

表过决心的李玄道瞥了眼四周,然后低声问道:“听说,四伯他们也出兵了?”

蜀中出兵的消息,还是从长江上游传下来的,李元徽其实也所知甚少。毕竟两边都没法策应,不过三哥在出兵之前还是给他写了份家书,派遣心腹走长江水路送到江淮的。

所以多少还是知道一些。

“嗯,上个月月初从汉中出发,有十万大军,现在也应该快到陇右了。”

“若这次四伯和九哥他们能拿下陇右,就能一窥关中啊”

说道这,兄弟两人相视而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两人都姓李,同出一族,这种血脉相连的关系在大多数时候,都非常牢靠。

特别是干一些比较危险的事,比如造反之类的。

另一边,几千里之外的祁山道。

李源终于率领六万余人的大军,和数万民夫赶到了陇右。随后,立即以三郎李玄庆为左统军,命其率领本部的三千飞军和六千人的板楯蛮军、外甥王翊所部四千人步军,羌王杨万敌所部的四千骑军,为前部,轻装简从,迅速支援街亭方向的慕容阿保。

随后又命女婿柴荣为右统军,统领本部四千人,以及刘思行、许世开两部各三千人,加上氐人首领符飞所部三千骑,奔赴陇西郡,阻挡凉州之军。

自领本部两万余人,以及氐人首领强勇所部骑军三千,巴郡、蜀郡、南中等地豪强部曲六千余,合计大军三万,在李三郎后面,目的地同样是街亭。

临走之前,李源还特意嘱咐女婿柴荣,要他一定要沉住气,劝说二郎不要轻举妄动。

如果二郎不听劝,你不要跟他胡闹,一定要把陇西守住。

狄道、故关都可以丢,但一定要守住襄武。

李源还是比较了解自己儿子的,四个嫡子之中,二郎是行事最为果决的。

若是兵力不足,应该还会选择坚守,一旦有援军到达,势必会主动出击。

不过他还是低估了自家二小子的胆气。

有没有援军,对他来说,根本不重要。

在柴荣的援军刚上路,奔陇西方向疾行的时候,李二凤亲自率领三千骑军,趁着萧卷部初到故关立足未稳之际,攻其不备,展开突袭。

在洮水河畔,以三千骑军大破两万凉州军。

萧卷本人被亲卫抱着仓皇而逃,两万凉州军虽然精锐,但经过长途跋涉本就有些疲累,又觉得己方拥有优势兵力,敌军不敢出城作战,谁知道偏偏遇上李二凤这个大神?

猝不及防之下,被打了个措手不及。部众四散奔逃。

取得全胜之后的李二凤并没有停下来,而是将所部三千精骑分作数队,分别以张谨、窦琮、刘宗训等领之,轮番追击,持续追击数百里,一直追到洮水和黄河汇集之处。

凉州军因为李二所部的骑军追的急切,始终没有机会进行整队再战,投降者极多。

最后统计战果,凉州军两万余人,战死两千余,投降的就有万余人,余下皆四散奔逃。

凉州都督、征西大将军萧卷运气好,在其子萧克夷的建议下没有选择向北狂奔,而是在亲卫保护向西逃窜,最后逃出了生天。

其余如西平太守穆长陵、金城太守王僧第、酒泉太守魏华、鹰扬郎将达奚长孺、河西豪强窦准等人全部被生擒。

李二郎之名,从此名震西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238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