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百五十九章并州拓跋

书名: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6

李二的淮南之行,并未掀起什么风浪,对战局没有什么具体影响。

如果一定要说,那么大概就是坚定了李四战略设想。

不过李元徽觉得不能这么干耗,不能闲下来,更不能让军队在长时间的对峙之中失去锐气,变得怠惰。

所以在让士卒们吃饱之外,和维持正常的操练之外,必须得给他们找点事情做。

李元徽想到的办法就是,蹴鞠。

甚至规则什么的都不用他普及和制定,因为现代足球的规则已经有前辈搞出来了。

李元徽只需要让各部组织队伍参赛就行了。

当然,娱乐活动得有,但不能影响各部之间的正常操练和作息。

而且李元徽还专门让几个士卒在魏军营垒不远处练习球技,撩拨一下魏军的火气。

曹元静对这种行为表现的是相当的嗤之以鼻,“这李元徽小子真是技穷了,只会搞这些小把戏,歪脑筋。不敢来直接攻我们营垒,早晚会被我军所擒.”

实际上曹元静这些话,完全就是为了宽慰魏军将士。

长时间的军事对峙,对于军队来说是一种考验。太松弛了会让队伍失去警惕和该有的紧张感,太紧绷也不行,会让士卒始终处于高度紧张之中,时间久了容易崩溃。

所以曹元静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采用的是外紧内松。

外围的营地驻守各部要时刻保持警惕,以备战事。

里面的营地就要相对放松一些,让士卒得到充分的修整。

以半个月为期限,各营轮流驻守外围,以戒备西燕军突袭营垒。

基本上做到张弛有度。

双方都在密切的注视着彼此的一举一动,寻找着对方的弱点。但目前看来,两军都没有一具击溃对方的能力。

所以谁也不敢大张旗鼓的率先出手,都是搞些小手段,寄希望于对方疲于应对,从而找到胜机。

而另一边,李二回到了荆州之后,直奔宛城。

此时,大战之后的善后工作的正在如火如凃的开展进行。李三在新野留守了万余人的兵力之后,率大军撤回了宛城跟两个兄长合兵一处。

等到了宛城李三才知道二哥心血来潮的去了江淮。

“这二郎把这许多军务都扔给我了,自己去了江淮,好不潇洒。”李大郎半开玩笑的抱怨着。

三郎笑道:“二哥也是的,去江淮还不叫我一起。”

两人正说笑着,下来传令兵禀报说右都督回来了。

“居然如此快?二哥真是神速啊。”

说这话的功夫,老大和老三把老二迎进了都督府内。

这个都督府,也就是早先的太守府,黄牛角占据宛城的时候被当做他的王府。

李二满身风尘的进了都督府,然后让府中的侍应准备饭食。

一边吃,一边跟老大和老三说自己这趟的见闻,已经目前江淮方面现在的情况。

“四郎治军理政都颇为不俗,军中行阵和睦,营房整洁,队列有序,士卒颇有些精气神此外合肥、寿春等城外,全都是大片田亩,长势喜人,百姓差不多每日都能吃上粮食,民无菜色,就凭此一事,我敢断言,无论是翟让还是曹元静,都奈何不了四郎。”

李三和李大闻言都面露凝重之色。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粮食那是很珍贵的,除了要交田税之外,有的还有地租,每日能吃上粮食,别管能不能吃饱,都已经是富庶的地方了。

至于能敞开肚皮随便吃?想也不敢想啊

李三道:“如二哥所言,四弟在江淮,南面应该无忧矣,所虑唯有豫州的娄居士和青州的翟让,不足虑也。豫州军为二哥所破,中外军精锐四万余折损过半,青州翟让又被李药师所破,同样损失不小,每个一年半载无法再度对外征战,接下来或许可以尝试从颍川北上洛阳。”

李大郎道:“这条路上东军虽然无险可守,但眼下我军围宛城已经大半年了,关中积蓄本就不多,虽然临近秋收,但役夫都要忙于收割,此时征调有些得不偿失。不如暂缓吧。”

李二道:“三郎的所得有理,颍川一带已经无险可守,此时出兵即便不能北上洛阳,也能夺取豫州西部的汝南。不过兄长所说的,征战日久,不可让百姓误了农时,也是至理所以我以为,此时可让役夫和大军撤走,留下一直数万人左右的偏师,在让四弟出兵配合,提供粮草,决不可让豫州之军有重整旗鼓的机会。”

兄弟三人在经过商议一番之后,准备给李源去信,阐明此间形势,和下一部的安排。

但这封信还没发出去,就收到了李源自长安发来的命令。

大郎和二郎率中军回师关中,三郎留守荆州,兼任都督荆州军事,保持跟江淮的连通。

而之所以这么急切,令大军回师,是因为并州都督拓跋余庆屯兵于河东,似乎是有西入关中之意。

河东的地理位置和形态,让它对关中、河北以及洛阳盆地都有地理上的优势。

另一个时空里李唐可就是先从河东入关中,随后搞定两陇、凉州,得到战马和优秀兵源,随后东出洛阳,一统天下。

但这个版本李家是从益州打出来的,走的是诸葛亮的路线,北出祁山,先下陇右,而后跨有凉州益州,居高临下的进入关中。

所以目前来说,河东地区,也就是被代国公拓跋余庆所占据的并州,是对关中威胁最大的。

因此李源一方面调军队严密监守黄河沿线和潼关,一方面给荆州去信让老大老二率军返回关中。

其实他知道代国公拓跋余庆真正的目的是耀武扬威,想要讲些条件。

毕竟原本的西燕政权的皇后是拓跋家的女子,现在皇帝换人了,皇后也换人了,长安城里还有还几个拓跋家的族人姻亲,所以拓跋余庆是打算跟李家谈些条件的。

这一点,李源看的很清楚。拓跋家除了地理优势之外,所占据并州一地的战争潜力完全跟李家所具有的雍凉益三州比起来,完全没有可比性吗,何况还有荆扬的部分地区。

但即便如此,还是需要让大军回师,不然他看关中空虚,没准就来真的。

不能不防。

而对于降将的安置,李源也给出了安排。黄牛角和徐天佐两人说统率的军队多大三万人,其中分出两万人给徐天佐,令其为统军总管,协助李三守卫荆州,黄牛角率万余人跟着李大李二回关中。

果然,李二率领万余骑军疾行从武关道回到关中之后,甚至都没进长安就直奔临晋而去。

只是把旗号一亮,拓跋余庆直接派遣了信使朝见天子和唐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759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