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三百三十六章当仁不让

书名: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6

说你爹是英雄,这酒你喝不喝?

那必须喝啊。不管咋说,那是他爹。且李源所展现出的品质来说,也足以称得上一声英雄。

即便是有许许多多的不如人意,但能在乱世之中占据长安洛阳乃至大半个天下,建国称帝,还有什么可质疑的嘛?

李元徽举盏一饮而尽,随后自斟,而后直视刘玄机道:“有一人,帝室苗裔,出生寒微而有大志,雄杰而有大度,风骨奇伟,不拘小节,观其豁达宏远,有汉高之风;制胜胸襟,则光武之匹,其志未可量也。任侠之气,于昭烈同。如今雄据燕赵,此人姓刘名玄机,可称英雄否?”

刘玄机闻言,朗声大笑,“生我者父母也,知我者,李四郎也”

当即命人速取来大碗,倒满酒一饮而尽,而后大呼,快哉。

坐下以后,刘玄机略带醉意的拍着桌子道:“有一人,累世公卿,英特之姿,武功之盛,当世之冠,其扬旗南征,荆襄震荡,偏师西上,凉陇归附,锐卒北驱,突厥败溃,卷甲东趋,遂横扫伊、洛其兵锋之盛,可比韩白,动如鸣凤,翻然翱翔于九天,秦王李二凤,可称英雄?”

李四郎大笑道:“我二兄智勇兼备,神机明决,自然是英雄。”说罢,又饮一盏。

而后道:“江东曹元静,魏武之后,虽家道中落,厮混江湖,但乘势而起,纵横江东,得魏武之才,昭烈之志,居东吴之地而矢志北伐,屡败屡战而不馁,可谓英雄?”

刘玄机拍手赞道,“此人百折不挠,志器广大,真英雄也。”

饮酒后道:“有一人,公侯之后,年少骁勇,名扬天下,敏而好学,折节下交,有识人用人之能,宽厚仁德,爱民如子,得士众归心而效死,概其行事,谨慎有度,有诸葛武侯之风,而其用谋,哈哈哈,则狠辣老练,而其人,年方弱冠,气度恢宏。。。齐王李元徽,可谓英雄?”

李元徽闻言,刚想谦逊一下,但话到嘴边了却成了概然大笑。我特么还谦逊个毛啊?

这天下除了老刘和我父兄,谁特么还能比的了我?这英雄,我还就当了!

“刘兄,亦知我!”

两人论英雄,其实也不过酒后戏言。

最后两人各说出四人,分别是李家父子四人,刘玄机本人,曹元静,曹烜,而刘玄机最后说的,却是赵翊。

“一地独抗两州数载,而民不怨,至今冀州人心尚思赵就将军,岂非英雄?四郎用之需要谨慎啊”

李元徽闻言是哈哈哈大笑。

一方面是觉得刘玄机眼光毒辣,另一方面则是感觉这老刘如今分化离间的手段一套一套的。

直到最后,刘玄机也没提降兵降将的事,李元徽也没提。

分别之时,李四笑道:“刘兄今日之基业,已经大过昭烈,不知何时受禅?我必送贺礼至。”

刘玄机闻言大笑,“哈哈哈哈,四郎果然豪气,受禅之事,且看天命吧!四郎,若不济,可来河北,有你一宰相之位。”

李元徽听后也却被没有笑,他知道,刘玄机说的这番话,是认真的,而不是在忽悠他。

因为要忽悠,就不会才给这么点东西了。宰相的官职,很高?比他这个大唐齐王、太尉、侍中、都督关东诸州诸军事还大?一般忽悠人上船应该是“事成之后,共享天下”才对。

随后十分郑重道:“好,若不济之时,必北上叨扰。山水有相逢,刘兄,告辞了,一路保重。”

“四郎,一路保重。”

两人背道而驰,分向南北。

李元徽回到朝歌后不过数日,刘玄机就使人放归了一万余降卒和十几个将领。李元徽知道,这是在还当年的人情。随后他命这些将领带着降卒,返回关中。

毕竟这些都是做过降将的,李元徽也不好处理,谁知道他们是不是暗地里已经投效老刘了?

放在战场上那肯定是不安全,不如让他们回关中,这事就交给老头子操心去吧。

刘李会面之后,李元徽命大将军李思行坐镇河内,老朱负责驻守朝歌,又濮阳跟姐夫柴荣见了一面,路过黎阳又看了看赵大的防御布置,看过之后彻底放心了。

随后回了洛阳。

而关中长安的宰相们,以及皇帝、秦王晋王等决策层讨论多时,最后终于将行政区域改制的事敲定了。

分陇西、南安、天水、广魏四郡之地,为秦州。

分阴平、武都、汉中三郡之地,为梁州。

分豫章、江夏二郡为江州。

分河内、洛阳、河东,为司州。

分颍川、陈留、梁郡为北豫州。

分汝南、陈郡、沛郡为南豫州。

秦州刺史仍旧是李二兼任,梁州刺史则是李三兼任,江州刺史则是李四兼任。

而司州刺史,则交给了右武卫大将军李思行,北豫州刺史临淮郡王李神绩。

李元徽仍旧是“都督关东诸州诸军事”。

这次改制,只是将各州进行分割,并没有涉及下面的郡县改制,因此也不会掀起太大的风浪。

但李元徽却从中觉察出一丝异常,并开始审视目前的局势。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对朝堂的动向几乎是完全没有了解的渠道。

这一点太致命了。

就这次的事,他居然一点都不清楚。突然就来了個改制诏书。

这种情况可是非常不友好的。

他根基本来就在外面,如果二哥三哥不提前给他消息,那朝中就是一点口风都没人给他透露,这太被动了。

朝中大臣之中,五个宰相,没一个跟他有交情的。

尚书和九卿这些高级文官,能说上话的也就是高智兴和卢象。偏偏这俩人虽然都是九卿了,但因为身份问题,还没进入决策层,更没有跟李元徽建立同盟关系。

只是有些交情。

于是,李百室和李青莲、高侃、于智宁、李淳风等幕僚全都被李元徽召集起来,进行密议。在众人面前隐晦的说出了自己的担忧,于智宁的提议是,重金交好朝中高官和元老系重臣,并任用他们的子侄,进行利益捆绑。

李百室则提出了另一个思路,多举荐不得志,缺少背景而又有真才实干的官员。

李元徽作为太尉、侍中等诸多高官,是有资格举荐文武官员的,但一直以来,李元徽都把这点忽略了。

之前觉得没必要,也没意识到。但现在看朝中得有个传声筒,也得有个信号接收器。

齐王府势力在朝中,需要一个代表。

想必老头子和二哥,应该都不会介意此事。至于这个人选,倒是要好好思量一番。

得是自己人,不会坑他,还不会引起朝堂排斥的.还真难选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340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