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百二十九章躺平的皇帝

书名: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6

关中、豫州的战报一封一封的往洛阳发,中枢的宰相、尚书、大将军们整日都在忙碌。

一是要供给前线大军的军需,二是在探讨长安如果收复之后,如何应对立下大功,且手握重兵的李家父子。

现在的大燕的国力衰退有目共睹,能够调用的兵马钱粮都很有限,不然也不用担心这些问题。

尚书令高士则和左仆射薛楚、中书令柳壑暂时达成了一些默契,因为有了共同的对手。

无论李源是入朝为官,还是篡位为帝,对他们三个人的利益都会造成冲击。

入朝为官,李源注定是要成为权臣,还得是大权独揽那种权臣。

先不说他日后怎么做,首先这三个现任的宰相都得靠边站,因为没有权臣会喜欢他们这种老资历,且有权力的宰相,这三人肯定是要被赶出朝廷或者让出权力的。

另一方面,李源如果是打算自立,那支持他的肯定都是关陇大族。但渤海高氏是河北士族,薛柳两家都是河东望族,双方的利益并不一致。

即便是河东薛氏和柳氏因为长居关中,实际上已经被认为是关陇大族的一员,但这种望族可是一个庞然大物,枝繁叶茂。

比如李二手下的薛仁美同样是河东薛氏,他的利益诉求,注定跟族叔薛楚不同。

这其中当然也包括李源手下的心腹参军,柳元景。他跟柳壑是从兄弟。

但柳元景肯定是希望李源能更近一步的。

高士则也是如此,他的族弟高士良是李源的亲家,就是李二老丈人。

所以,家族是家族,个人的利益诉求有时候会让一个家族看起来很割裂。但这也正是一种智慧,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光平皇帝慕容超呢,身体不太好。最近基本上算是深居简出。一直在宫中调养。

朝政上基本就是放手让几个宰相处置了。

一方面听多了宰相们的劝谏,担忧李家如果造反会有多严重的后果。

一方面又觉得宰相们可能危言耸听。总不会比老二慕容盏造反更严重吧?

对于整肃天下,恢复大燕盛世,他其实已经不抱期望了。

他知道自己是没有那个才能的。

但又担心国家败在自己手中,无法下去见祖宗。

想要奋起收拾旧河山,却完全没有任何的头绪。

想要摆烂躺平,又不太甘心。想要做事,又没有能力不知道能做什么。整天都在怀疑人生。

为什么是我当皇帝,如果不是我,会不会局势就不会这么糟糕?

如果是老三当皇帝,当时李四郎如果跟他说老二会造反,他肯定会选择相信李四,从而作出预防,这样老二造反估计就成功不了,天下也不会大乱,荆州的曹烜和江东的曹元静两个逆贼也没机会做大

本来还有两个智囊可以时常问计。一个是给已故卫王当过参军的中书舍人蒋益。

不过也正是因为慕容超屡次向他问计,这个蒋益就被宰相们盯上了,联手给安排到陈郡去当太守了。

另一个是中书侍郎李孝俨,本来他对李孝俨是非常倚重的。

但现在的问题是,李孝俨的父亲和兄弟们都成了手握重兵的将帅都督,已经快要跟洛阳朝廷分庭抗礼了。

所以慕容超很对李孝俨的观感也更复杂。

之前屡次献计,为他出谋划策,招安瓦岗,在他眼里李家大郎那是宰相之才。

可现在这种情况下,再让他出谋划策,时时召见,宰相们都不会同意。

所以李家大郎这段时间也没有受到召见,甚至据直接宅在家,连中书都没去了。

中书令柳壑自然也不会不开眼的拿这个事出来苛责他。有些事大家心照不宣就好。

所以慕容超现在基本不会召见大臣,每日就是跟几位宰相见面走过过场。

而之前请出来镇场子的两个定海神针,也纷纷以身体不好为由告病在家,基本上是不问朝中事了。

魏王慕容显宗其实是为了避嫌,毕竟魏王妃就是李源的亲姑母,他是李源的姑父。

至于太师段世桓,纯粹是不想跟着掺和了。

所以,皇帝慕容超,也就成了事实上的孤家寡人。

虽然还能指挥的动中军,但他却很担心自己的胡乱指挥引发什么严重的后果。

这点上,是已故的老卫王跟他提过的,所以他一直牢记在心。

等于整个洛阳朝廷,他这个皇帝其实基本上就是个人形玉玺,没什么实际作用。

他也没有什么意志加诸于州郡和军队之中。

如果是个太平盛世,那他这种不折腾,不乱杀人,性情宽厚的主上,会是一个很不错的皇帝。

但很可惜,这是个乱世。

“圣人真是仁君啊,可惜,可惜”

李宅,李孝俨和慕容无忌相对而坐,吃着泥炉涮羊肉。

这是洛阳贵人们最喜欢秋日美食之一,据说是从魏宣帝时期开始流行,美其名曰“贴秋膘”。

李孝俨喝了一口温度正好的黄酒,不由自主的感叹道。

慕容无忌虽然是宗室,但两人来往日久,又有共事之谊,因此无话不谈,也无所顾忌。

“所谓仁君,其实倒不如说是庸碌,圣人本就不是作为储君被先帝培养的,其实当时最好的选择,还是吴王殿下。”

“我倒觉得,前太子,蜀王殿下聪睿果决,可能比吴王还要好些,无忌看好吴王,难不成是因为无忌与吴王是表亲?”

“哈哈哈,也不无这方面的考量,不过若是吴王殿下即位,以他跟梁逆的关系,都不用四郎提醒,就得提前提防梁逆起事.”

“这也正是先帝之所以传位于今上的理由把,仁德宽厚,可惜遭逢乱世,也算是生不逢时吧.”

两人谈论起这些犯忌讳的事,也全然不在意,好像都已经习以为常了。可见交情之深厚。毕竟是一同前往瓦岗招降的,也算是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慕容无忌现在对已经过事的父亲高阳王慕容颌是佩服至极。

早早就跟李家交好,还在“殁于王事”之前给李家送去一个大人情。难怪他说要自己不要贪恋旧船的珍宝,该弃船逃生就要弃船逃生。

现在看,这路都被父亲铺好。

李家,已经到了起势之际。

不管是凭借父亲的余荫,还是跟李家兄弟的情分,他都没有理由守着宗室的身份为大燕尽忠。

大魏功臣刘晔难道不是汉室宗亲吗?

刘晔的可是光武之后,比起刘备这个西汉远支可尊贵多了,还不是一心为大魏效力?

当然,要是有这个本事和那个运气,他也愿意当刘备。

可这不是没有吗?

所以,顺其自然的上李家这艘大船,有什么问题嘛?

完全没问题。

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上船晚了,可就没有好位置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122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