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三百九十章陛下想要谋反?

书名: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6

武德四年,正月。

刚刚过了年节,洛阳似乎才沉浸在欢快的气氛之中,主政的齐王虽然还没从长安回来,但留守的镇军府长史、署镇军府府事、河南赞治、陕东道行台右仆射李百室在负责留守期间,将洛阳以及整个河南府的政事打理的井井有条,甚至一贯看本朝各项举措都过不去的前朝宰相高士则,也难得称赞李百室有宰相之才。而这位李百室也还不知道齐王已经被封天策上将,名义上跟天柱上将晋王一同执掌大唐的兵权。

而高士则虽然一直秉持着不跟大唐合作的态势,似乎是铁了心要做大燕的忠臣。

但其实他的两个孙子高宗彦,高宗周,都已经分别进入了镇军府和陕东道行台任职。

而高家目前的代表人物是高士则的族侄,到了大唐仍旧挂着左威卫大将军、渤海郡公的高晃,更是跟齐王府走的非常近。李元徽在洛阳之时,也时常问计于这位姑丈。

都是前朝大燕的驸马,这个共同点或许是让两人关系友善的原因之一。

此外,洛阳的鲜卑大族,也开始筹谋,想要投军谋取功业。毕竟大燕已经亡了,北燕虽然具有河北,但做主的已经是刘玄机这个边地武人。他们这些鲜卑大族即便去了河北,也未必能得到重用。

反倒是原本在河北的一些寒门鲜卑,因为作战骁勇得到了刘玄机的看重。所以目前大唐北燕两個势力之间的主要矛盾根本就不是汉人和胡人的矛盾。

目前河北的北燕,已经形成了一个由寒门武人、河北士族组成的新的势力,跟前朝的大燕已经没什么必然联系了。

皇帝慕容鞅形同傀儡,连蓟都城的皇宫都不能掌控。

即便是这样,慕容鞅还是没有停止搞事情,在春节的时候,慕容鞅想要借着刘玄机来宫中拜年的机会发动袭击,诛杀权臣,“夺回”权柄。但可惜的是,慕容鞅身边的人之中就有刘玄机的布置的沿线。

在正月初一的时候,刘玄机全副武装,带着五百甲士入宫拜年。直接在殿内的屏风后抓住了慕容鞅的几十个死士。

随后刘玄机看着慕容鞅惊慌失措的表情,提出了一个灵魂的发问,“陛下想要造反吗?”

因为是正月初一,刘玄机没有杀人,只是命人将死士收押,慕容鞅的几个亲信,包括梁崇礼等全部下狱,皇帝本人直接就被软禁了。

甚至这件事都并没有掀起多大的风浪,因为皇帝目前在北燕,也仅仅就是个符号,没有任何的实际权力和作用。

北燕政权的政务是刘玄机总领,刘道和、李元忠、张皋、崔信等人负责,军事上更是刘玄机一把抓。

发生了皇帝想要“谋反”的事情之后,就算影响再小,也还是会有些风声走露。于是北燕朝中有不少人打起了劝进的主意。有的劝刘玄机干脆走一个禅让的流程。让慕容鞅发挥最后的余热。

但刘玄机却拒绝了,因为他得知了一个很奇妙的消息。

“先帝”慕容超,是被“韦太后”毒死的,并且这事也是慕容鞅知情的。这个消息是梁崇礼在被下狱之后,受了严刑拷打才吐露出来的。

这个消息直接就让负责审问的御史都下了一大跳,再三确认之后,这御史连夜前往汉王府求见。

将这个消息禀报给了汉王刘玄机。

刘玄机听到这个消息也是下了一跳,“你说什么?”

说罢,直接走到那御史跟前拿起这个审问的记录看了起来,他是越看越心惊。

大唐当时的檄文,居然是真的?居然是真的?

刘玄机颇有些错愕,他完全没想到这个事情居然是真的。先帝慕容超真的是被毒死的。

那这也就说明,慕容鞅的皇位来源不够合法?因为他毒杀了先帝慕容超!

刘玄机立即召集刘道和、王思政、李元忠等几个心腹,然后将这个消息告知。

王妃李氏也参与了这次议事,并且旗帜鲜明的劝说刘玄机,毒杀先帝这个理由不能用,甚至不能见光,但可以废掉慕容鞅。另立一个皇帝。

而刘玄机则委婉的提出,能不能借用这个名义,直接让慕容鞅把手里的皇位禅让过来?

李元忠直接就指出了这么做的问题所在。

“若是慕容鞅弑兄夺位,那我们这个大燕朝廷岂不是笑话?当年李源打的就是慕容鞅弑兄的理由,立慕容昌为帝,起兵反叛,如今慕容鞅弑兄的事情一旦做实,那就代表他们李唐当年起兵是替天行道了!我们岂不是助纣为虐?”

刘道和也说道:“今上品行不端,汉王的确可以行霍光之举,将其废掉,却不可自立,也不可公开其杀兄的劣迹,不然道义上,可就输了.”

看见包括王妃李氏,以及几个心腹谋臣的劝谏,刘玄机也终于是收回了想要公开这件事,让慕容鞅身败名裂的打算。

毕竟慕容鞅现在是他手里的招牌,虽然他完全可以用自己的名字当招牌,但这样做无疑的显得太急了。且李王妃李元忠刘道和说的话也的确是有道理。

慕容鞅可以废,但不能用它弑兄的理由,因为北燕朝廷可就是因为慕容鞅北渡才有正当性。

如果慕容鞅的正当性不存在了,那么北燕朝堂的正当性也将随之不存。

不过在选择新君上,众人却形成了分歧。

李元忠说应该在河北的慕容宗族之中,选一个偏远宗室的年轻子弟,过继给先皇慕容超,或者直接过继给昭武帝慕容英。

反正是要易于操控,不要像慕容鞅这样,整天想着搞事,没有几斤几两,却是整个国家的隐患。

对李元忠的建议,刘道和、王思政都表示赞同。

因为以往这种事也都是有迹可循的,一般都是找个年轻或者年幼,没有城府,最好本性老实一些的宗室子弟。

特别是刘玄机的大丞相府目前实际上已经成为了霸府,国家大小事悉由大丞相府决之。

这种情况下,需要的就是一个没有声望,没有能力,最好连脑子都没有的小孩子。

小孩子比较好摆布,易于控制。但王妃李氏却提出了一个不同的建议。

“诸公所言,皆有道理,但为何只能选择年轻人?或者少年人?为何不能选一个老成持重者?”

这话一说,顿时给几人都说不会了?老成持重的?王妃是认真的?

不过很快,他们也就反应过来了,老成,持重.王妃的意思是,找个上了年纪,但没有人望,胆子小却辈分不低的应声虫?

这下子轮到李元忠等几人赞叹了,“王妃真是女中豪杰,见识广博,非我等所能及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741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