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四百五十八章北伐中原!

书名: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6

消息的流通,在这个时代,是非常巨大的延迟性。

就比如目前的东魏和西魏,此时他们收到的消息,还都是一两个月之前北燕势如破竹,如有神助,一路进攻到洛阳城下了。

因此更早一些,在冬季这个不适合南方进军的时候,打着趁火打劫算盘的西魏就率先出兵。

发大军十万,由西魏主曹烜亲领,大司马丁景珍等相随,试图夺回江夏,围攻夏口三十余日,不克。而后荆州刺史李大亮出兵进攻襄樊,江州之军也赶到救援夏口,西魏于是退兵。

至于东魏,同样蠢蠢欲动。

去年白沟之战后,东魏朝堂上就觉得现在机会到了,应该出兵了。

大将军苗先云,楚王曹成,这次全都觉得有利可图,力主出兵北伐。

而新帝曹炎,在继位以来,跟大将军苗先云这个国丈,以及楚王曹成这個皇叔之间,有不少矛盾。

曹炎想要建立新军,整肃军队,希望能够组织起一支能够令行禁止,战斗力强悍的队伍。

但无奈的是,朝中反对的浪潮很高,特别是国丈和皇叔,以及部分豪强出身的元老。

东魏的兵权,新帝曹炎只能够控制原本隶属于东宫的卫队和先帝曹元静的禁军。

其余各部,分别掌控在苗先云和曹成这两个权臣手中,毕竟他们都是跟着曹元静起兵的老兄弟,现在面对身为晚辈的皇帝,自然是不像过去那么听招呼了。

年轻人想要权利,老一辈不想放权。

这其中还掺杂了江东豪族和先帝旧部,这就让东魏的局势更加混乱。

苗先云和曹成这次想要趁着北方大战的时际,未尝没有想用出征和军功来限制皇帝的想法。

直到快出正月,临近二月的时候,建邺方面收到了两则情报。最终让皇帝应允了曹成和苗先云的出兵计划。

第一则是有关于北燕大唐战事的结果,邙山之战宣告结束,此战燕军并没有能够一口气拿下洛阳。

但算上邙山大战之前,燕军夺取了黄河重镇黎阳,随后又夺取河内十六县,除了河东之外,已然全据河北,在战略上似乎是占了不少便宜。

但邙山之战损兵折将,韩珪、娄代文两个大将战死,损兵数万,无疑算是败退了。

只看这个情报,大唐在取得洛阳战场的胜利之后,想要夺取江淮恐怕并不是好时机。

至于第二则就是重大利好了,大江对岸的唐军已经在做开拔的准备了。并且这个情报还是经过多方认证,可以确凿无疑的。

对江淮的情报工作,不管是曹元静还是曹炎,全都下了不少本钱,投入不少人力和物力,不敢说对江淮了如指掌,但大军开拔这种事做不得假。

这就让东魏不少人觉得,大唐即便取胜了,但肯定也是惨胜,并且兵力上面对北燕有些相形见绌。

所以才要调集回到江淮的唐军北上洛阳,应该是局势不容乐观。

总而言之,只要江淮唐军大批北上,就肯定有利于魏军北伐。

最终曹炎不知道打的什么算盘,同意了苗先云和曹成的北伐之议。

二月开始,东魏正式下诏,任命苗先云为左军大都督,任命曹成为右军大都督。

出兵二十万,北伐中原!光复大魏!

其中苗先云率军十万,攻历阳,曹成率军十万,攻濡须口。

而此时,常雁衡张坚率三万步骑已经陆续集结北进,前往洛阳,同行的还有主动请命来洛阳效力江淮豪强,约有万人,都是各家从部曲之中精选的精壮之士。

一直留守江淮的水师都督吕钦,被任命为镇南大将军,使持节,都督三郡军事。负责淮河以南的防务。

濡须督夏侯元弘,进位横江将军,历阳督殷拱,进位荡寇将军,合肥督周本,进位征虏将军。

一直负责扬州内政的治中张抚被任命为扬州刺史兼任淮南太守。

而张共烈、周虬等江淮豪强武家,也全都都得到了封赏。

江淮留守的军队,有数千人扬州镇戎军,还有五个折冲府的右武卫精锐,并不算多,其中只有濡须坞有四千人,历阳有三千人,合肥守军三千人,其余各处也就是数百守军,加上巢湖的水师也有万余人,这也就是唐军在江淮地区的总兵力,两万三千余。

之所以巢湖水师的人数比起巅峰时候的数万人减少了许多,也是因为江州水师的组建,以及青州水师,全都离不开巢湖水军的支援。

而庐江、淮南、广陵三郡的豪强部曲,其实人数不少,少说也能征召个几万人。

但这些豪强部曲在李元徽看来,战斗力很堪忧,也就能打打顺风仗。打硬仗还是得靠自己老部下带的老队伍。

所以李元徽给江淮方面的留守文武的军令政令上,都要求他们要时刻警惕,在作战的时候尤其要小心,甚至有时候还得防备一下这些地方豪强势力。

谁知道他们会不会在唐军出现颓势的时候倒向东魏?这种事可不新鲜。

得知魏军正在筹谋北伐之后,刚刚被授予“镇南大将军”“使持节”“开府仪同三司”的吕钦一方面派遣信使前往洛阳,一方面按照李元徽在江淮时候的旧例,巡视沿江防务。

军报先于大军来到洛阳。

李元徽见到吕钦发过来的军情之后,反而是笑了。

从事中郎高侃有些诧异道:“大王为何发笑?东魏虽然五次北伐全部败退,但我听说新帝曹炎骁勇善战,且知人善任,苗先云和曹成也是久经行伍的老将,如今倾国而来,大王为何轻视之?”

一众幕僚也都点头表示赞同。

李元徽笑道:“孤与东魏周旋十载,岂不知东魏底细?此次北伐,若新帝曹炎亲率三军北上,左右武卫三十个折冲府,最少要留下一半,夜晚才能安眠,若是苗先云和曹成率军北上,则遣南豫州三千兵驰援,以壮声势即可。”

见到众人全都露出一副不解的神色,李元徽从容道:“孤听窦识说,东魏新帝曹炎,他每日三餐只吃四菜,身上穿的衣服,有的还是当太子之前穿过的,后宫的女眷只有数人,且不喜舞乐,桌案上从来没有奇珍异宝,摆的全都是州郡奏表和军中档案孤虽然没有跟他对阵过,但却极为忌惮,但如今主战的却是苗先云和曹成这两个手下败将!难道还用担心吗?江淮诸将都是孤亲自任命的,沿江防线是孤亲自督造的上了岸的魏军,不足道哉!”

李元徽如此淡定,言语之间更是充满了对魏军的轻视。这让一众将领和幕僚在原本还有存在的担忧,也都尽数消散。

不管什么时候,主帅的态度都关乎人心稳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594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