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三十三章封山

书名: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6

巢湖的银鱼、白米虾味道都很不错。这顿湖鲜吃的还是挺满意。

特别是那个白米虾,民间久有“死虾泛红“之说,巢湖白米虾却不然,烧熟也不变红,浑身依然白色。跟李元徽前世在老家不远的兴凯湖边上吃的那个湖虾有些相似。

吕钦喝了不少酒,也说了不少话,看他的状况李元徽觉得这人应该可以拉拢。

在来巢湖水师之前,李元徽可是特意查看过吕钦的过往履历和籍贯。

这位吕将军是荆州人,二十多年前杨素在永安督造战舰,招募水师。作为南郡人的吕钦应募而去,因为长在江边,熟悉水文气候,又有胆略,所以被杨素器重,提拔他做校尉。

后来果然立下战功,得封横江郎将,统领巢湖水师。

不过平灭南魏之后,各大水师基本上都闲置了,无论是益州水师,还是荆州、扬州、徐州水师,还没有青州水师的作用大。

各处水师的主要任务,是清剿水上贼寇,保护水道的安全。

而巢湖这边,因为缺少漕运的价值,这二十年间,水师的军费都是连年消减,船虽然还在,但兵员却是连年递减。

所以李元徽几乎可以确定,这个吕钦是能够拉拢的。但不能太急。

差不多二十年没升迁,对大燕能有多忠诚呢?

第二日回到合肥,李元徽在议事大厅的后堂的书房刚坐下,水都没喝一口呢,校尉殷拱过来交差了。

“大将军,这是我这几日收集和整理的大贼郭凤凰,和天柱山的情报。”

李元徽轻轻扣了下桌面,又伸手示意殷拱坐下。

殷拱会意,将整理好的情报册子放在桌案上,随后退了一步坐在一旁的凳子上。

李元徽一手端着茶杯,吹着热茶,另一支手翻着书折。

李青莲和谢巽以及长史曹策听说李元徽回来了,也陆续来了书房,李元徽见几人到来也分别示意他们坐下。

另一边又让仆役给他们上茶。

待仔细看过前部内容之后,才问道:“殷校尉,你来淮南多久了?”

“末将于淮南军中五载有余。”

殷拱三十左右的年纪,陈郡人,家族在前魏的时候有些也算是望族,出过不少太守、将军一级的高官。

其父殷贾曾经做过淮南太守,也就是陈王慕容安国的前一任。

殷贾在任上去世之后,殷拱才在父亲旧部的照顾下在投入淮南军中。

因为不接受慕容安国的拉拢,所以被踢出了寿春,换防到合肥,这却让殷拱成功逃离了慕容安国起兵之后的牵连。

在淮南军中经过一番大清洗之后,殷拱绝对算是老资历。

李元徽继续问道:“殷校尉,那你可知这大贼‘郭凤凰’盘踞天柱山多久了?”

殷拱想了想之后道:“家父就任淮南太守是天盛四年,这郭凤凰应该在天盛四年之前就已经在天柱山了,据说在先帝时候已经在了。”

李元徽闻言笑道:“这么说,这郭风和,在天柱山,最少也有十年了?有意思啊,说这郭风和还有他的党羽都是淮南贫户,因为生计占据天柱山为寇,郭风和,夏元弘,马务本,陈崇仁”

一旁的谢巽立即明白了李元徽所指之意,“我知道了,这些人要么是后改的名字,要么就不是所谓他们口中所谓的淮南贫户。应该都是出身不俗之辈。”

李元徽点头笑道:“敛兵聚谷,齐民编户,这也是乱贼能有的眼界?天柱山,有能人。还不少呢。”

殷拱的情报还算细致,包括了历年来官军与天柱山作战的档案战报,以及郭风和本名,以及这个“郭凤凰”的由来,所部的首领以及他们的年岁,性情。

还有一些跟天柱山老营来往比较密切的流寇,暗中跟他们勾结的豪强大户等信息。

情报算不上详尽,但也勉强能够让李元徽满意。

足够根据这些情况做些针对性的部署。

“将军,我也觉得这群人,并不像是贼寇出身,开田耕地,可没有贼寇会做这些事。”

贼寇,哪怕到了瓦岗寨那个规模,纵横三州之地,拥兵十余万,虽然自称义军,还敢袭击圣人,但李元徽还是会把他们叫做贼寇。

因为他们现在做的就是贼寇做的是,劫掠为生。这跟他们的规模没关系。劫掠,代表他们只是掠夺者,而不是生产者。

但天柱山这伙人,不一样,他们主要的生计来源是种地为主,劫掠为辅,且有固定的根据地,还知道养蚕,织造布匹,用以对外交换盐铁。

这简直就是一个小型政权的状态。甚至绝大多数乱世军阀的治政能力,都比不了天柱山的这几个贼头。

还有根据以前的战报记录来看,这些人的军队在作战的时候也颇有章法,知道列队而战,这同样不是流寇能够掌握的。

去年天下大贼在慕容英被困广武之际,都纷纷攻略郡县城池,掠夺燕军的辎重和给养。

天柱山却没什么动作,也没趁机劫掠,只是收容了部分流民。并且把势力范围扩展到了六安和舒县界域。不声不响的悄然扩充实力和势力范围,却没有攻击主要城邑而引起朝廷关注。这本身就是一种智慧。

“将军您是想要招降郭风和?”看过书札的李青莲察觉到了李元徽语气之中对天柱山这些“大贼”的欣赏。

李元徽点了点头,“的确有此想法,不过招降这些人恐怕不容易,得先做好出兵剿灭的准备,才能跟他们谈招降。而等可有破贼之策?”

李青莲道:“将军,李某以为天柱山群贼,据山而守,但他们根基却在山外的田地,山中虽有积蓄,以贼众人数估算,山中最多不过一年的存粮,且食盐、铁器需要山外转运。若想要攻山,一要坚壁清野,毁其田亩,使其粮食匮乏,二要以六安、舒县、合肥三城为核心,修建烽燧坞堡,行封山之举,使其内外不可连通,而坐吃山空,时间一久,贼众必溃。”

李元徽道:“以此法破贼,要多久能建功?”

李青莲道:“少则一二载,多则三五载。”

“太久了,没时间和精力跟这些人耗下去。”李元徽摇摇头,然后又问道:“可有速战之策?”

李青莲所言的封山,其实可行性很高,而且耗费也不算大,唯一让李元徽难以接受的,就是时间太久了。

完全就是跟对方耗下去。

可一旦跟天柱山的群贼耗的太久,势必影响整体上对于江淮战略的执行。

毕竟没有上万兵力的围困,以及附近强宗豪右的协助,封山不过是空谈。

不过李青莲很快就拿出了速战之法。

“有,还是封山。”

李元徽闻言一愣,还是封山?这

“你的意思是,以封山之计,威逼天柱山群贼投降?”

“然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542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