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三百三十三章张良归汉

书名: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6

燕军得胜之后,士气大振,连续数次发动对黎阳和朝歌的进攻,却始终无法撼动唐军的防御。

李元徽带着齐王府护军以及帐下亲军合计万余人赶到黎阳,跟李孝察、赵翊等一起巩固了黎阳的防线。

赵翊在突围之后,其麾下的两万多兵马,也散去大半,只剩下七八千人。

这七八千人多是当初招募的流民和赵翊从兖州带去的亲信,而魏郡人士都被赵翊遣散了。

赵翊之所以选择突围,其主要原因在于,城内的粮食快不够用了,这是最大因素。

不然就凭借邺城的城防,和他一手打造的军队,能守多久那真是个未知数。

可一旦缺粮,这城就守不下去了。

所以得知唐燕大战之后,他就立即召集兵将全部出城作战,因为这是他唯一突围的机会。

他本来还想着能借此机会击败燕军,夺回漳水以南的控制权。

但没想到唐军一败涂地,而他也只能顺势出逃,因为回城已经回不去了,在临走之前他就已经对留守的老弱下命令,若是天黑没回去,那就开城投降,保邺城平安。

毕竟刘玄机一路南下所做的也是收买人心,严明军纪,所以赵大也并不担心刘玄机对邺城百姓有什么过分之举。

等跟唐军一同到了黎阳之后,赵大又把麾下的邺城人全都遣散了,毕竟邺城已经落入刘玄机之手,这些人跟着他也是不太适合的。

这种行为,自然是让赵大手下的冀州将士痛哭流涕,感念其恩德。而后扔下武器装备,北向投燕。

不过李元徽倒是对赵大这种魄力大为赞赏,连声称赞赵将军乃国之柱石,将军来此就是张良归汉云云。

并亲自上表,请求李源将刘文惠空出来的右骁卫大将军授予赵大。

并且把整个黎阳防务都交给了他负责,同时任命他为总管,负责整肃败军。

赵大虽然初时面对李元徽的时候有些不自然,但却很快就摆正了自己的位置。虽然七八年在洛阳,赵大就已经是官拜左领军将军,统率由勋贵子弟临时组建的新军,但是李四不过是个小队正。

后来北邙之战,李元徽一箭射杀杨熙,挽回败局,名扬天下,此后一路平步青云,甚至整个李家都龙成大形。

如今更是大唐最有实力的皇子之一。

而他曾经也有机会一问鼎之轻重,但却在取得漳水大战的胜利之后,迅速跌落谷底。

如果他当时能够在刘玄机南下之前,攻下晋阳,那么局势会朝什么方向发展,谁又能说得清呢?

不过现在,都是过眼云烟了。

在来到黎阳之后,赵大也就自然而然就知道唐军内部发生了什么事情。

心中更是感叹李元徽这年轻人手段之老辣,非比寻常。

所以现在的态度,虽然不至于恭谦,但是姿态也放的比较正。

而李元徽则完全就是礼贤下士,对待赵大和他手下的一众将领非常礼遇,还对他们委以重任。

不说赵大这伙人死心塌地跟大唐混了,但最起码眼下是没有二心的,同时也觉得李四郎这年轻人值得投效,给他效力也什么不好的。

至于派系斗争?这种事是在所难免的,所以你是愿意跟個手段高超对自己人极好的上司混,还是愿意跟个拎不清轻重,分不清里外的二愣子混呢?

黎阳的局势稳住之后,李元徽将军务交给了赵大负责,颍川郡王李孝察作为他的副手。自己率齐王府护军和帐下亲军返回了朝歌。

临走之前,赵大和李孝察,韩铎、石彦超等一众将领聚集送行。

李元徽上马之后道:“赵将军,黎阳至关重要,此地我就交托给你了,孝察兄长,你要尽力辅助赵将军镇守此处。”

两人一起抱拳。

“齐王殿下请放心,黎阳若有失,赵某提头来见。”

“殿下放心。”

李元徽见状,放心离去。

赵大本质上,算是新归附势力,而黎阳聚拢的败兵两万余人,李孝察所部五千人,加上赵大目前的本部的七千余人,总兵力也超过了三万人。

兵力上,足以跟朝歌形成掎角之势,抵御魏军。且外将和败兵,也杜绝了此前那些乱七八糟的幺蛾子。

还有李家宗室坐镇,黎阳是不用担心了。

至于朝歌方面,是他的老底子江淮军。比起耐心和防御战,无疑是天下间最有经验的部队。

甚至可能都没有之一。

燕军连续进攻十几次,损兵千余人,领兵的将领田弘嗣见状,只能退去。

刘玄机亲自率军赶至,遥望朝歌方向,看到唐军依靠太行山脉的陵川安营立寨,防御工事修筑的极为妥当,几乎是无懈可击。

不由的两声感叹道:“唐军虽败,李氏未可轻也。”

随后引军退还邺城。

在邺城投降之后,刘玄机命令进城的部队要严守军纪,侵扰百姓者立斩。

严明的军纪,往往是占领者最好的瓦解抵抗的手段。邺城人虽然还有大批在怀念赵家兄弟的恩德,却终究不会为此去抵抗燕军。

随后,刘玄机更是接受了赵大队伍北上的万余降兵,除了选拔其中健者,充任自己的亲军之外,还仍旧让他们剩余的人手镇守邺城。

在迅速完成了邺城的接收工作之后,刘玄机也收到了上党的求救文书。

目前上党正在遭受唐军的强攻,其中以大唐右骁卫大将军李思行为主将,统率将近五万兵力分别进攻长子和屯留。

同时,晋阳的拓跋浚也响应军令,拍出了万余骑兵参战。

娄代文率五千余兵马驻守在长子,张世武率五千人驻守屯留,两人面对唐军的强攻,也是勉强支应,但因为准备还算充分,一时半会还能守住。

但面对唐军的优势兵力,两人也只能在全力抵抗的同时,跟刘玄机求救。

而冀州这边,刘玄机在收到告急文书之后,留下数万兵马驻守邺城,亲率十万大军通过滏口陉奔赴上党。

唐军这边收到消息之后,李思行召集众将商议,无论是李药师还是朱德裕、慕容三藏,全都建议退兵。

“我军攻城十数日,不能克,现在士卒疲敝,而燕军得胜之师,士气旺盛,此时与之战,殊为不利。此时正该缓缓而退,河东表里山河,多陵川谷地,可多设伏兵,若燕军追击,则必能破之。”

李药师从士气和敌我,地形等多方面因素,提出了建议。

立即就得到了众人的一致认同。唐军于是拔营,烧毁攻城器械,缓缓像轵关方向退去。

待刘玄机赶到上党之后,唐军已经追兵百余里,左右皆欲追之,但听了斥候回报之后,刘玄机却断然拒绝。

“我军亦疲,不可久战。”

随后眼神望向西面,心中暗道,长安也该有些反应了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775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