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九十六章贼不走空

书名: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6

丁景珍没有任何的犹豫,立即率军退却。也就是在李元徽到达安丰之前的一天。

撤退的态度异常坚决。

这给李元徽都整不会了,这是不是诱敌之计啊?

不然怎么会走的这么干脆?

赶到安丰的李元徽这一犹豫,也就浪费了一天时间。

丁景珍和雷世猛还有沈柳兴三人迅速撤退,带着十几万大军一路退到戈阳,毕竟戈阳距离安丰和雩娄也就是百余里的路程,加快些脚程足够他们撤退的到戈阳了。

如果李元徽先遣骑兵进行追击,倒是能追击到,但行事素来小心谨慎的李四不是李二。

晋阳夺城那是因为面临生死存亡,必须拼命,如果有的选,肯定是稳字当头。

所以,客观上来说,李元徽的犹豫和猜疑,也是错失了作战的机会。

而这,也就是两天的时间。

等斥候探马回报丁景珍率部已经退到戈阳了,并且只留了一部守戈阳,大部分继续向西退却,估算一下这时候应该已经通过义阳三关,回到荆州地界了。

李元徽和一众将领对此都有些疑惑,对方是优势兵力,号称三十万大军,就算对半砍也有十几万人马,己方不过三万余,一仗都没打就跑了?

至不至于啊?

这还让李元徽产生了些许错觉,我这么威?

不过这点错觉很快就被他排除掉了,能让丁景珍这么快撤军,一仗都没跟李元徽打,那就只能说明,西魏军的这一路是佯攻,目的就是把他吸引过来。

事实上跟他猜想的也差不多,西魏在蒯文贤的主持下,也是要对几十万人的大军进行裁撤。

这次丁景珍和雷世猛等人带的军队,除了他们本部的万余精锐意外,大部分都是要裁撤为民,让他们去种地的。

丁景珍好歹也是大燕的将校出身,在感受到江淮燕军跟豫州燕军的不同之处,当即决定撤退。

毕竟本来就是佯攻,没成想豫州军不抗打,直接连下三关和戈阳,这才一路推到安丰、雩娄一线。

现在这种情况下,李元徽亲率精锐前来,战略目的已经达成了,剩下就全看皇帝曹烜和大将军游子路能不能拿下皖县和皖口了。

曹烜和游子路的水陆大军十五万,在西魏军中已经算是精锐了,都是拣选青壮成军的,分别交由交由将军张文秀、许玄、万瓒、徐德基、郭华、韩绣、齐权等统率。

这些大将这次也都跟随曹烜走大别山南麓进攻皖县。

其中游子路率领水军围攻皖口,曹烜率十二万军围攻皖县。

但皖县的城防之坚固,守军抵抗之顽强,都超出他的预料。一句话,很难打。

负责守卫皖县的是周本,出身庐江大族,原为汝南袁氏的分支,两百多年前有个非常有名的祖宗,那人叫周公瑾。

虽然在前魏的时候有些没落,但怎么也事强宗豪右,能够武断乡曲的大族。

所以周本也是自幼熟读兵法,练习武艺。

面对眼下的局面,也并不惊慌。

此前李元徽派遣他驻守寻阳和薪春,后来情况有变,豫章太守投靠东魏,李元徽便让他后撤道皖县一带。

他在皖县也没闲着,先是让人清理和加宽了护城河,又整修了城墙、望楼、马面和羊马墙。

夜叉擂、滚石、狼牙拍等守城武器更是准备的极为充分。

所以李元徽在巡视过皖县防务之后,很放心的回了合肥。

并且在得知敌军两路进犯之后,很坚定的选择先解决大别山北麓的安丰之敌。

事实证明,皖县的城防和周本的庐江左营是经得起考验的。

十二万曹烜眼中的精锐,打了一个多月,折损了七八千人,一座只有两千人坚守的小城,还是巍然不动。

直到李元徽率军从安丰雩娄一带率数万大军折回来,先行的骑兵赶到舒县了,收到消息的曹烜立即给同样围攻皖口不利的游子路传令,准备后撤。

不过这次李元徽却是没有在犹豫,亲自率领淮上、怀远、越骑、突骑四营骑军,加上自己亲卫武卫营的五百余骑,合计六千余骑,越过石亭,直趋皖县。

曹烜还算清醒,没有立即率军撤退,而是在挖了好几道沟,又派人把官道挖断之后,才率军各部交替掩护撤到江边上。

曹烜的动作还是在一定程度上迟滞了李元徽骑兵的速度,但骑兵就是骑兵,哪怕花了大半天时间恢复道路,李元徽的骑兵还是在曹烜后撤道江边之后追上了他的后军。

负责殿后的是大将张文秀,他率万余步卒为了掩护主力且战且退。

李元徽让常雁衡、刘聚、王统三部轻骑袭扰了半日,甚至张文秀部的步卒都没等到突骑营的重骑兵上场,就在已经四处溃散。

虽然不堪一击,但张文秀还是替曹烜和主力争取了一天的时间。

而这宝贵的一天,让曹烜和所部全都度过了大江,并且奇袭了东魏手里的彭泽。随后包围了柴桑。

不过张文秀部,除了他本人仅以身免之外,在燕军铁骑的追击下战死的不到一千,有数百人畏惧燕军直接选了跳水。而俘虏高达八千人。

随后得知后军大败的曹烜并没有因此大发雷霆,反而是亲笔写了封信,命人送去给燕军主将李元徽。

信上的内容大概就是:西魏这次出兵皖县,纯粹是假道伐虢,而不是真心想要跟李将军为敌,现在他们袭取了彭泽,接下来还会进攻柴桑和整个豫章郡。

希望能跟李元徽部达成共识,双方共同对付东魏。

李元徽看过之后,很是无语,又把信交给几个将领传阅。

跟他一道而来的军师祭酒李青莲看过之后说道:“这曹烜倒是好算计。他一开始应该打的是驱虎吞狼的计策,想要趁着曹元静跟我军大战,坐收渔翁之利,却没想到去年秋天曹元静吃了大亏,这次直接屯兵大江南岸,悬而不发。而他率军攻打皖县、皖口不利,无奈之下只能退而求其次,袭取豫章郡,以作为沿江东进的跳板.如此反复小人,真是无耻之尤啊。”

倒是淮上营主将刘聚笑道:“李先生说的不错,这倒是跟咱们这种盗匪出身的人很像,贼不走空”

“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

几人闻言全都放声大笑,对于西魏如此行事,充满了轻蔑。

倒是李元徽始终保持着冷静,没有加入他们的欢笑之中。

因为他觉得,曹烜这手段,还真有几分大魏吴王孙仲谋的风格。

那孙仲谋好对付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别看孙仲谋打了五次合肥,全都铩羽而归。但曹孟德父子同样也没少在濡须口碰壁。

曹魏和孙吴在淮南一线对峙基本就是谁先动手谁吃亏。

而李元徽主政江淮之后这两次胜仗,也都是防守反击。

所以眼下的荆州,好像还真不好出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532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