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三百九十二章入瓮

书名: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6

并州太原郡,晋阳城内,都督府。

魏王李孝正倚在榻上,右手转动着大拇指手上的玉板指,两眼却好像是看着房梁一般,不知神游何处。

半响之后,才从榻上坐起来,看着前面站着的长史韩必和司马张固,眉头一挑:“韦孝矩是燕帝慕容鞅的表兄,现在慕容鞅暴毙,韦孝矩使人前来想要归附,这难道不是好时机吗?若能取得壶关,则上党就是我大唐的囊中之物了.若是能拿下上党.”

后面的话李孝正还是有些顾虑没说出口。

他其实是想说,若是能够拿下上党,他在皇帝老子面前肯定大大长脸,也能有更多资本跟几个兄长相提并论。

张固是李源的护卫出身,也就是个武夫,如今是魏王司马,但指望他出谋划策,也是难为他了。

所以实际上李孝正问的就是长史韩必。

而韩必想了想之后,也是有些委婉的说道:“殿下,可若外一韦孝矩是诈降,非但上党拿不到,晋阳也容易发生危机,还是要稳重一些。”

“稳重一些?我自然是知道稳重一些,可若是坐失良机.”

李孝正对于这件事抱有极大的兴趣,他现在虽然是都督并州军事,但有机会出战的机会也没那么多。所以现在对李孝正来说,壶关献城这个事情是个非常好的机会,他不想坐失良机。

原来韦孝矩除了给河内的李思行之外,还给晋阳的李孝正也送了一份请降书信。

韦孝矩信上说因为表弟慕容鞅被毒死,所以他跟刘玄机不共戴天所以请求归附大唐。

而李孝正还觉得是真的。因为这很符合常理。

首先韦孝矩是京兆人士,出身京兆豪族韦氏,家族所在和父母兄弟都在大唐治下。

他跟着表弟慕容鞅北上的时候,甚至连妻儿都没能带上。

这么坚决的北上,足可以证明他是对慕容鞅忠心耿耿,所以在慕容鞅暴毙,有传言是被毒死之后,韦孝矩所谓要归附大唐,是很合理的选择。

所以李孝正才会这么相信韦孝矩。

不过韩必的话,也同样让他也觉得有些道理。他是应该要稳重一些,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随后李孝正一想,晋阳令刘文惠是李源留给他的副手和统兵大将。

但他从来不觉得刘文惠能帮他什么,毕竟邺城之战是大唐立国之后输的第一场大仗,因此非常自负的李孝正一直觉得这人无才无能,不过这次他却觉得这人倒是有些用处。

当即命人招来刘文惠,并把决定出兵接应壶关的消息告知。

刘文惠闻言大惊,虽然从太原太守被贬谪成了晋阳令,但还兼任着右卫将军的职务,晋阳的两万大军之中,有五千人是他麾下的。

而他一听说这個,当即就表示这投降一定是有诈的,所以奉劝李孝正不要出兵,并且言明。但李孝正哪肯听他的,甚至直接让刘文惠率领三千人,前往壶关去接应韦孝矩。

刘文惠是不相信韦孝矩会真的投降,但李孝正直接拿出军令来压他,根本没有什么办法。

并且只给他两天的时间准备。

李孝正想的是,让你刘文惠率军在前,我率军在后面,若真的是诈降反正有人帮我探路。

于是刘文惠就这么被李孝正逼着率军为先行,去接应韦孝矩。

经过连行军五日之后,刘文惠率步骑三千进入了上党盆地。随后在刚过了太岳山脉后不久,刘文惠就察觉到了异常。并立即派人通知李孝正,接应韦孝矩应该是此行有诈。

但李孝正却丝毫不以为意,逼令刘文惠继续前往壶关。

刘文惠无奈之下,沿着浊漳水朝着壶关方向进军。随后在距离壶关数十里之处,遇到了燕军的伏击。

刘文惠虽然心里有所准备,但他麾下的士卒被逼着连续行军,此时已经是人困马乏,面对四面冲杀过来的燕军,只能勉强招架。

刘文惠其实也算是有些本事,不然也不可能被李源引为心腹,这一路他都是小心戒备,但上党盆地的地形,实在太适合埋伏了,沟沟壑壑的非常多。能藏几千上万人马的地方多的是。

而刘文惠就是再小心,也扛不住后面有个催命的。

当即,他就组织起手下的唐军将士就地结阵对抗燕军伏兵,虽然是被伏击,落于下风,但唐军在一开始就结起了阵势,燕军虽然攻势如潮,但也能勉强扛得住,不过随着时间推移,本来就人困马乏的唐军已经开始展露出败绩了。

如果这时候,在后面率军的李孝正能够立即发兵解救,是有机会能拔出前面被围士卒的。

但李孝正却对属下众将请求救援的声音置若罔闻,因为他记恨刘文惠告他的黑状。

所以故意拖延救援的时间,而诸将即便有心救援,但没有军令也不敢轻举妄动,只能望而兴叹。

而也就是李孝正拖延的功夫,燕军完成了合围。

北燕方面被全权任命为都督并州诸军事的韦孝矩,督领张世武、韩珪、娄代文等部万余人,全力围攻唐军。

而另一边刘长民、赵襄两人所率领的阻击部队,也就在这段时间里完成了对通道的封堵和防御。

等李孝正觉得给他个教训也差不多了,率军准备救援之时,迎面正撞上严阵以待的燕军。

这次手下诸将见状,又开始劝李孝正了,说对方军容严整,已经做好接敌准备了,而且前面的唐军已经被围半日之久,你去救不救都没有意义了。

而李孝正又不听诸将意见,执意下令发起进攻。他觉得刘文惠应该没那么快玩完,现在里应外合一定能大获全胜。

但刘长民和赵襄两人的阻击队伍已经完全做好了接战的准备,列成了大阵,唐军连续发动三次进攻,全都失利了。

李孝正这下算傻眼了,亲自带兵去冲了一阵,若不是因为身上的甲胄精良,怕是要被射成刺猬。

无奈之下,只能同意诸将所请,开始退兵。

但却也晚了。

有一支只有千人的北燕骑军,在年轻骁将斛律明月的带领下,从井陉连续奔袭数百里赶到了上党战场,随后直接对着唐军背后就是一刀。

突袭之下,唐军后阵出现乱,刘长民和赵襄在知道己方的奇兵已经完成绕后突袭之后,也立即率军从正面挥军掩杀。

即便是连续发动四次作战失利,又紧接着要面对两面夹击,但唐军精锐还是经过最初的慌乱之后渐渐稳住了阵脚。

但随之,主帅的临阵而逃,让唐军陷入了群龙无首的境地。随之而来的就是兵败如山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890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