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八十四章广武之围(五)

书名: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6

赵翊所统领的大军,有三万余人。

其中,左领军有两万五千余,陈留、荥阳两郡的郡兵各有三千余。

左领军本就是中军精锐,但陈留和荥阳两郡的郡兵,则是在赵翊接手之后,经过训练整编,以及实战历练,才能脱胎换骨,成为一流精锐。

王赟率一千轻兵跃上子于原之后,突厥人果然如韩彬所料,出动骑兵进行包抄合围。

而赵翊亲自率领的八千精锐步军,也在恰当时间出现突厥人的身后,利用狭窄的地势对突厥完成了反包抄。

随着赵翊一声令下,八千左领军将士手持长枪大盾,如墙而进,抵御着突厥人箭矢的同时,不断的缩小着突厥骑兵的活动区域。

石延超率领两千骑兵包抄封堵,策应中军和防止突厥军队绕后突袭。

此外,鹰扬郎将马士夷率领两千关中骑军,虎贲郎将苏勇率领三千冀州步军,太原郡丞王辩率领三千并州军,分别奉各自主帅的将令与赵翊所部的韩铎合兵一处,组成了一支万余人的精锐,目的威慑突厥本营,阻拦救援之军。

突厥方面,领兵的是特勤阿史那禄支。

按照突厥官职,可汗之下有小可汗,也叫副汗。其下分别有叶护、刹、特勤、土屯等二十八个等级。

特勤已经是地位很高的首领了,阿史那禄支更是能够参加金顶大帐议事的王族。

这次出兵是他亲自向小可汗阿史那结社请命,率领三千控弦之士和一千拓羯,准备包抄燕军后路。

没想到却中了燕军的圈套。

现在正面是不断推进的燕军步阵,长枪如林,盾列如山,唯一的缺口还有燕军骑兵封堵。

对着几千突厥骑兵来说,已经陷入绝地。

另一边,突厥大营里的小可汗阿史那结社在看到燕军出兵之后,想立即出兵接应,却没想到燕军早有防范,数不清的燕军队伍就阵列在前,想要救援被围的数千骑兵只有出动数万人大军才有希望。

但如果动用的兵力过多,势必影响崞县围城态势。被围的可至少还有上万能战之兵,若乘势出击,这样突厥人就要面临内外夹击的风险。

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阻击的燕军用骑兵拖着树枝,掀起漫天的尘土,有携带了数量众多的鼓角和旗号,从而使阿史那结社无法判断眼前晋军的人数。

阿史那结社迟迟没有作出反应来,其实也等于是默认放弃了作为包抄的数千骑。

毕竟孰轻孰重,他是分得清的。

为了解救数千骑,让崞县围城以及大军安危做赌注,并不值得。

河边战场,特勤阿史那禄支在初时的慌乱之后,迅速冷静下来,随后下令全军反击。

四千突厥骑兵呼号啸叫着夹马反冲,不用命令就把箭雨抛射在燕军前部的头顶。

不过这次突厥人的弓矢之利,却没能对燕军前部造成太大的阻碍。

顶在队伍最前面的是虎贲郎将韩铎手下的三千重装步军,人人身披重甲,突厥人的羽箭根本无法射穿。

如蝗的箭矢射在燕军的铁甲上叮当作响,火星溅射,却极少有士兵被羽箭伤到。

整个队伍就像是山在移动,仿佛坚不可摧。

双方已经无限逼近了,最终在互相的箭雨覆盖了几轮之后,两军终于短兵相接了。

如林的长枪不断的向前戳刺,让突厥人的骑兵根本无法招架。

偶尔有冒死突进的突厥骑兵踩到一個,周边的长枪立即密集攒刺,最多有一件皮甲的突厥人自然会被扎出无数个血窟窿。

突厥人也算是骁勇,并没有立即崩溃,奋力的挥舞这弯刀与燕军厮杀。

不过弯刀想要破重甲,很难,除非砍到要害,不然一刀砍在重甲上,可能刀都卷刃了。

又因为空间不足,无法发挥骑兵的突击优势,只能是被如墙而进的燕军步阵不断的绞杀。

前排的步军大枪长矛不断的戳刺,一旦有骑兵掉下就是被踩成泥的结果。

眼看战局越来越接近单方面的屠杀,突厥人鼓气的勇气还是崩溃了。

溃败局势一旦形成,就变成了追逃逐亡。对于突厥人来说,想要逃命只有骑马上山,或者涉水过河。

不少人被湍急的河流冲的不知去向,最终到达对岸的突厥人还不足三百人。

此战,燕军大获全胜,斩首一千五百余级,生俘三百余,还有许多人不知去向。缴获战马千余匹,弓千余,箭矢万支。

而自身的伤亡只有不到三百。

庆功宴上,赵翊在感谢各部友军出兵援助之后,第一个敬酒的对象就是陈留郡丞郑善道。

赵翊在战后长出了一口气,就差要拉着献计的郑善道拜把子了。

但郑善道始终对于赵翊的亲近和拉拢保持非常冷静的对待,这对于想要将其收入麾下的赵翊来说,就像是碰了个软钉子。

却又无可奈何。

在赵翊兼任陈留太守的数月以来,类似昨天一样的献计可不止一次,郑善道不仅能够出谋划策,陈留郡的政务也是其一手操持,甚至治军也是同样可圈可点。

这样的全才,对于赵翊来说,必然是需要笼络的。

但问题是,郑善道虽然在公务上无比配合,但对于赵翊的私下拉拢却始终不冷不热。

而赵翊其实也拿郑善道没什么办法,毕竟这位可是出自荥阳郑氏,还是嫡派子孙,左将军郑果的嫡长子。

未来甚至有机会担任郑阀阀主的。

一个左领军将军,还是出身豪强武家,值得人家堂堂荥阳郑氏嫡宗投效?

就三个字,差远了。

赵翊目前也只是希望跟郑善道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虽然有些上赶着。

但无论是能力,还是出身,都值得赵翊下功夫费心思去结交,甚至交朋友都是勉强够格。

毕竟在士族门阀时代,上层最有效的敲门砖不是你有多少功劳,也不是你有多大的能力。

而是出身血统。

世家子弟从一出生,要读什么样的数,走什么样的路,吃什么样的饭,交什么样的朋友,早早就安排好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569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