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逆清1845

作者:江南烟雨秀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323章 人心在我

书名:逆清1845 作者:江南烟雨秀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0

汉王府正值打天下之际,军人地位十分崇高,再加上赵源屡屡摆出军人的做派,使得当下社会风气十分尚武崇武,就连黄埔大学许多学子都有执笔从戎建功立业的梦想,因此这么多复汉军军官汇聚在码头前的情景,让许多人都感觉到惊奇。

“张参谋,您怎么在这里”

姓陈的中尉眼睛尖,他一眼就看到了相熟的人,对方姓张,也在总参谋部任职,过去跟他兄长陈元礼相熟要好,因此他们也见过一面。

张参谋顿时惊讶地看了一眼陈中尉,“你是元杰我记得你,前年在你哥哥那里,我们还见过一面呢。”

陈元杰嘿嘿一笑,道:“张参谋真是好记性呢,我哥现在还好吗”

“你哥现在也挺好的,只是总参谋司一忙起来都没个完”

张参谋笑呵呵地回应了一句,道:“行了,你们赶紧回去吧,赵枢密马上就到了,我不能再跟你多说了。”

陈元杰顿时一愣,当今复汉军中能被称为赵枢密的只有赵简,看来还真有什么事情要发生了呢

很快,一队人马也从船上走了下来,其中走在正中间的正是赵简,他身旁簇拥着一堆将领,人人近乎都佩戴者高级军衔,最低也都是少校级别。

张参谋连忙迎接了上去,道:“枢密,请”

赵简点了点头,当即便走上了来人准备的一辆马车上面,身后的众人则纷纷登上了其他的马车,一辆辆马车迅速朝着市内驶去。

“枢密,最近这段时间,外面似乎有些风言风语”

马车上,一名佩戴着中校军衔的复汉军军官低声说着话,眼神则小心翼翼地望着面前闭目养神的赵简。

赵简睁开了眼睛,沉声道:“咱们都是军人,一些不相干的事情就不要参与了。”

话虽如此,但是赵简的眼神中依然闪过一丝凌厉之色。

原来,就在前端时间,随着复汉军占据了华夏的半壁江山,便有许多人在汉王府内掀起一波热烈的立帝舆论,关键是有人认为赵氏应该继承明统,也就是说要先寻找前明宗室,重立大明,再由前明禅位于赵氏,以确立正统。

不得不说,这一理论受到了许多文人士大夫的认可,甚至就连孔氏北宗也有表态,他们借助大公报发表了评论,表示赞成此举,而这么一来却惹到了大批跟着赵源打天下臣子们的禁忌,尤其是军中许多人宣称,眼下这个天下都是汉王殿下带着大家伙打起来的,凭什么转手让给已经亡国几百年的朱家子孙

当然,明面上这股舆论也只敢从侧面辩解,那就是立明朝法统只是为了禅位,而非是将天下让给朱家。

但是即便如此,这一消息依然引起了广泛的波动,一部分复汉军将领们便打算鼓动着上书,恳求汉王殿下即皇帝位。

赵简当然也知道这一风波,也有一些人从侧面试探这位赵家的宗亲态度,只是他心中明白,何时即皇帝位赵源自有主张,至少是在将来北伐成功之后才会进行,而眼下绝不是最佳的时机。

在当今汉王殿下心中,有两件事必须在即皇帝位之前完成,一是天下一统,二是宪法确定,如果没有完成这两件事,则意味着时机尚不成熟。

中校点了点头,小心翼翼地说道:“那怎么处理那帮人”

赵简缓缓道:“既然他们不想当一个纯粹的军人,那就干脆脱掉军装去参政好了,剩下那些跟着起哄的,都送到最前线去,让他们的脑子跟着清醒清醒。”

“是,枢密。”

中校没有丝毫犹豫,在复汉军现如今的体制下,军人看似地位崇高,但是实际权力却非常小,像寻常的师团一级的军官,看似拥有相当强大的军事力量,但是也只能负责平日驻防常训和战时指挥,像后勤给养和军令调度方面,往往都有另一套系统来负责,且军队虽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但是内部的种种制约也使得任何一个人都无法蹦跶得起来。

赵简望着车外飞速而过的风景,重新闭上了眼睛。

江南得到平稳接收,四川战局顺利进行,也使得许多人重新将目光投入了内部,而赵源同样也不例外。

原来的金陵皇城已经正式进入了修缮期,这座原本明初时期修建的庞大皇城,正在逐渐复苏之中,大量废弃的宫殿被重新建造,且布局也进行了一定的改变,第一阶段工程将在未来三年时间内完成,而全部工程则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

当然,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自从永乐皇帝迁都京师以后,金陵皇城便鲜有修葺,风吹雨打,再加上战火影响,导致金陵皇城损毁严重,尤其是清军入关灭南明后,改南京为江宁,为两江总督署所在,将明故宫改为八旗驻防城,又设置将军及都统二衙门于明故宫中,导致原先的建筑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在原本康熙二十三年时,康熙皇帝曾经抵达江宁,见到残破不堪的明故宫更是大为感叹,专门作过金陵论一文,中间有一定的描写,“道出故宫,荆榛满目,昔者凤阙之巍峨,今则颓垣残壁矣顷过其城市,闾阎巷陌未改旧观,而宫阙无一存者,睹此兴怀,能不有吴宫花草、晋代衣冠之叹耶”

赵源虽然不喜大兴土木之举,但是也明白未来金陵作为很长一段时间的统治中心,必须要有新朝气象,不过在金陵皇城修建完工之前,临时建立了一座占地面积不算大的宫殿,被称之为汉王宫。

汉王宫也是在原本的宫殿群中进行的改造,仅仅用时三个月左右,一应官员入驻之后,倒也不觉得狭窄逼仄。

“庵老终究还是被那些人当成了枪使”

赵源摇了摇头,望着桌子上摆放着的奏折,脸上也有几分无奈。

这是贺长龄送来的一封劝进表,希望赵源能够早日即皇帝位,以全天下民心。

一旁的罗泽南轻轻咳嗽了一声,脸色略微有些苍白,道:“庵老也是多此一举,他这个时候站出来,怕也是不太清楚当前的局势了。”

劝进风波从占据江南开始便已经在酝酿之中,士林原先输了立宪这一筹,便想着重新在劝进一事上赢回来,奈何赵源始终不愿意为了一个区区的皇帝名号放弃实际的权益,导致这帮人开始从舆论上着力,贺长龄、常大淳以及潘世恩等一帮老臣们也开始入局。

在这场套路当中,就连孔家北宗也在有意无意地去施加影响,毕竟只要赵源愿意立刻即皇帝位,也就意味着需要封孔,从而落入士林精心谋划之局。

左宗棠则是冷笑连连,他也是因为此事赶回了南京,沉声道:“北面还在打呢他们就这么急不可耐,甚至有人觉得要殿下继承明嗣,着实诛心”

继承明嗣统,看上去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实际上一旦赵源选择了继承明嗣,也就意味着需要重新接受士大夫们的定位但是大明是怎么灭亡的对于这个经验教训,赵源始终不会忘记,也不敢忘记。

新朝工商大兴,在读书人看来是倒转纲常,立宪之举则更是严重威胁着士林的权益,他们明面上是劝进,实则逼宫,甚至还有人打算在明年正式新式乡试和会试举行前,定下这一桩大事,也好到时候将新制改回旧制。

赵源当然明白其中的缘由,说白了大清朝已经距离彻底完蛋只剩下一哆嗦,太平军在目前还不是读书人的最佳选择,因此汉王府虽离经叛道,但是在他们看来却成为了最佳的选择,只需要在此之前进行一定的改造

只要赵源接受了劝进,那么这些人就会要求封孔,下一步也就是改宪,到时候便可以一步步将复汉军抛头颅洒热血建立的新国给彻底摘了桃子,化为孔儒之国。

“枪杆子里出政权,他们再怎么闹腾,终究闹不过复汉军的强权”

赵源冷哼了一声,道:“不妨就将明年的科举作为一次试探,看看这帮人到底还能玩出什么花样来”

左宗棠和罗泽南对视了一眼,顿时放声大笑起来,二人齐齐拱手道:“殿下若能这么想,则是天下万民之福非常时,当行非常事,殿下绝不可为人心所困”

赵源哼哼了一声,道:“人心在我,局势也在我,一帮区区的读书人,还代表不了天下人”

三言两语间,赵源便将这股风波给直接定了性,而得到赵源交底以后,罗泽南和左宗棠也放下心来,他们最担心的还是赵源动了心,到了那个时候反而就为难了。

“殿下,外交司司长伍崇曜已经携使团和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赶赴了日本,最迟两三个月也就有了结果,到时候总要谋划一番。”

左宗棠抚须微笑,道:“若得日本助力,则殿下海参崴之大计可成。”

“对于日本,将来可不仅仅只是一个海参崴”

赵源沉吟了一番,道:“得让军情司加快向日本渗透,除了日本一国之外,对于南洋也需要提前布下棋子”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xgbqg。梦想手机版阅读网址:xgbq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