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逆清1845

作者:江南烟雨秀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278章 真理与问题

书名:逆清1845 作者:江南烟雨秀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0

当大明的正税额度被定死之后,明廷官员们也就没有动力去统计新增人口和土地,因为这种做法毫无意义,且反而可能给自己带来“增科扰害”的罪名,因此这么一来反过来导致明朝在册的人口统计越来越少,从朱元璋时期的六千万人,到了明未反而只有五千万人口在册。

为了彰显宽政,明廷又屡屡主动降低税额,再加上土地兼并等一些问题出现,使得明朝初期的三千万石田赋收入,到了中期只剩下了两千多万石,收入不增反降,而朝廷的支出却已经出现了暴增,即便是经历了张居正改革,明朝统计的人口、田亩、税额等都低于洪武时期,很明显这已经说明了很多问题。

明廷朝廷正税严重不足,支出却屡屡暴涨,其中的差价自然不可能由大明朝的官员来出,自然都变成了苛捐杂税,加征到了百姓的头上。问题是加征并不是进行全天下普遍性质的加征,而是主要加到了只拥有十分之一土地的百姓头上,使得大量的百姓无法生存下去。

因此,答案其实非常明显,苛捐杂税的出现本身是对正税的补充,只是因为制度的严重滞后,与现实中的极端矛盾,才导致出现这种补丁时的方式,而这种方式又极大地破坏了朝廷的公信力,使得百姓对朝廷彻底失去信任,也使得纳税人数大大减少。

在这一方面,赵源早已经行文地方,针对地方私征和加派的行为进行了限制,目的一是为了让百姓们得到切身的好处,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护工商业发展。

在这方面,赵源采取了后世的一种办法,即将税法的有关规定以告示的形式张贴在官衙前,并且推行纳税通知单,在每处州县官府在征税前的一个月时间内,先将列有税率、应纳钱粮及欠交钱粮数等的通知单发给百姓,从而让百姓们能够提前知晓,核对数字是否准确,并且也能避免官府进行额外的加征。

等到当地百姓们完成了按期纳税后,衙门在钱粮入库后,则会发放截票,截票上面会盖有衙门的铃印,就印字中分为两联,官民各持其半。

为了进一步避免里长冒名征收,李晟还专门规定纳税通知单必须由地方衙门签发,且需要提供到华督府进行盖章,届时单上会注明纳税人姓名、应纳税额等,先给首名,依次滚催,不许里长等征收,避免出现私派滥征。

当然,赵源在免去一些加征的同时,也需要重新梳理正税的收入。

由于免去了一切加征,再加上丁银摊入到田赋里面,因此财政司最终核算出来的基准田税比例大概在百分之十五左右,也就是十税一点五,表面看上去田税的比例要远远高于大明朝立国初期的田税,但是这是将丁银和其他的加征都算进去的结果,整体而言比起目前清廷的实际田税少了一半多。

当然,这仅仅是基准田税,赵源还制定了一个新的原则,即不再从明面上禁止土地兼并,但是要采取阶梯收税制度,像拥有土地五十亩以下为百分之十五的田税,五十亩至二百亩之间征收百分之二十的田税,二百亩至五百亩之间征收百分之三十的田税,五百亩至一千亩之间则征收百分之四十的田税,一千亩以上即统一为百分之五十的田税。

很显然,这一条原则并非针对的普通老百姓,因为绝大部分普通老百姓名下拥有的耕地面积都是在五十亩以下,他们仅仅只需要交纳最基础的田税,反之,名下土地面积越多者,则征收的税率越高,像那种拥田五百亩以上的地主,所承受的赋税简直就是一把血淋淋的刀,硬生生往下刮肉。

面对这一原则,在场众人顿时议论纷纷,人人都显得极为关注,而赵源则冷眼旁观,他知道这一条制度将会引起许多人的反对原因也很简单,在场能坐在这里的人要么已经是大地主,要么在将来会成为大地主,不要说百亩土地,就算是千亩万亩都会嫌少,倘若眼下定出了这样奇高的税率,对于汉王府和百姓们是好事,可对他们自己而言却是一件大大的敝事。

“殿下,正税似乎有些过高,只怕于天下民心有所不利”

当即有人站出来反对,当然他们反对的原因也很冠冕堂皇,打着一副为民请愿的模样。

赵源瞥了那人一眼,立刻开口道:“当今天下寻常百姓,不要说百亩土地,就算是十亩二十亩都没有,又哪里需要担心过高的田税而眼下的一成五的田税,已经去掉了苛捐杂税部分,百姓的日子应该过得更好些才是。”

“可是殿下”

来人顿时有些紧张,他不敢再看向赵源的眼睛,而是低下头道结结巴巴地说道:“可是这么一来,岂不是绝大部分的赋税都让那些土地多者承担了”

“土地对,纳税多,这一点难道还有什么疑问么”

赵源脸上的笑容缓缓消失。

来人深深吸了一口气,低声道:“可是殿下,这些人无一不是朝廷的栋梁以及地方上的表率,若是重税他们,只怕会引起一些误解”

“误解”

赵源冷哼了一声,沉声道:“我没有什么误解,须知天之道,乃损有余而补不足,我等便是为了反对清廷这个不公,所以才愤然起兵。若是你们将来也这么做,那咱们这个天下也就算白打了。我只想告诉你们,咱们必须要形成一个共识,这个共识即王在法下,你们同样也在法下。”

听赵源这么说,其他人迫于他的威望,也就不敢再出言反对,但是赵源心中也明白,这样的服从并非真心,只是让不满藏在了心里。

赵源的神情也稍稍缓和了几分,道:“当然,你们想要更多,这一点我也能理解。大家跟着我将脑袋系在裤腰带上打江山,没道理不让你们去享受荣华富贵。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有些话说在前面,总好过将来闹出一些不可收拾的乱子。你们放心,该有你们的,自然少不了,只是不能再从土地上打主意。”

听到赵源定下了调子,其他人微微一怔,知道重点应该在后面。

赵源缓缓开口道:“土地乃国之根本,不让你们动土地,是为了给底层百姓们一条活路,让他们不至于抄起家伙跟你们拼命,而且土地经营产出所得,也没多少银钱,你们若是信我,不妨看看咱们新生的工商之道,尤其是眼下正是工业革命时期,采矿、冶炼、制造、纺纱、交通等等大量领域需要资金投入,也代表着拥有无数赚钱的机会”

听到这番话,众人多少有些意动,原本复汉军的崛起就依托于广东行商,对于经商这块他们自然不会陌生,只是他们也十分关注一点,那就是赵源将如何征收商税呢

不得不说,清廷的一些做法让行商们也算是吃光了苦头,他们宁愿要一个明面上高一些的税率,也不希望在所谓低税率下,还藏着那么多的后手,这样以来反而使得实际税率变得奇高无比。

“商税的征收总体原则上,还是会遵循原先的宗旨,尽量减少工商行业发展的负担,因此基准税率同样也是15,但是我们会再额外划分两个领域,一个是重工业重点领域,比如炼钢冶铁、比如蒸汽机制造、比如铁路建设等等,将会根据实际投资情况划分税率,从百分之一到百分之十二不等。”

赵源也是汲取了历史上的一些经验,他知道想要发展重工业,光是依靠私人资产十分困难,必须依赖国家的力量,但是这并不等于他不支持,反而他十分鼓励私人加入到这些行业当中来,从而加快工业的发展。

他继续道:“至于另外一个领域,则为高级奢侈品领域,它将会跟关税绑定,对于进口来的烟草、酒水、服饰、珠宝等一些高价值商品采取重税,税率将会在45到80之间,未来该领域也将会进行动态调整。”

说白了,赵源的倾向已经表达得明明白白,想要拿钱去投资工商业,尤其是回报比较慢且投资比较大的重工业,他将会采取极低的税率进行支持,反之如果是一些吃喝玩乐,那么就得课以重税,至少要把价格抬到一个应该有的水平线上。

除此之外,即便是做正常的工商业投资,其税率也并不算多么高,而反过来田税一旦动辄百分之四十甚至是五十,那可是非常要命的事情

总之,在赵源的明示下,道已经画下来了,只要不越线,一切都好说,但若是还想像清廷的满蒙亲贵一样过甩手老爷一般的富贵,抱歉,没有。

至此,宪法草案会议进行到这里,时间已经过去了四天左右,最后两天的时间里,所有人围绕着民生这一部分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各方都在代表着自己的利益展开争夺,大地主士绅与新兴工商贵族之间的碰撞也在火花四溅地进行着。

在这样的氛围下,一张张火热出炉的报纸正在向整个天下宣扬着这一场会议的进程,其中的内容也引起了无数人的讨论和争辩。

赵志曾经有所担忧,认为像这场会议的内容应该做到严格保密,不应该公之于众,劝说赵源下令禁止刊登此事。

但是赵源却不这么想,他说出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话,“真理越辩越明,道理越讲越清。有些事情瞒着并不是一件好事,尤其是今天的我,如果不能坦诚以待天下人,又如何能让天下人相信我的志向呢”

说出这番话的时候,赵源的脸上洋溢着几分坚定的笑容。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xgbqg。梦想手机版阅读网址:xgbq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