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逆清1845

作者:江南烟雨秀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272章 病入膏肓

书名:逆清1845 作者:江南烟雨秀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0

面对耆英这一副态度,文咸反而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他说得并非没有道理,两江作为大清朝的一部分,官员任命自然是朝廷做主,可现如今两江摆明了要东南互保,旁边还有复汉军虎视眈眈,朝廷的命令到了两江到底还有几分效力,只怕也不好说。

说到底,他们的外交工作到了此时已经陷入了一个困境,大清朝固然是已经躺下,予取予求,丝毫都不带反抗的,但问题是大清朝也不是过去的大清朝,版图已经四分五裂,天下具体还有几块地方听朝廷的也不好说了。

至于复汉军这一边,文咸就更加头痛,赵源的态度过于强硬,又熟稔西方外交的那一套做法,手段极为老辣,使得文咸压根没有用武之地。

而最后的太平军这一边,文咸更不可能去接触一群冒犯主的东方异端,他从心底里就不愿意接触这股势力,也不知道他们到底持着何种态度但是有一点很明显,除非太平军从这一次战役中取胜,否则他不会去立刻接触太平军。

到了这个时候,想谈的谈不了,谈得了的又办不了,陷入了原地的死循环。

当然,英国人和法国人在来之前已经互相沟通过,他们的意见其实十分一致,那就是维持清廷在华夏的统治,确保华夏长期的衰落,从而使得华夏沦为列强的公共殖民地,还不需要面对四亿人口带来的压力。

“耆英,或许大清朝需要大英帝国更多的帮助。”

文咸朝着耆英微微一笑。

东暖阁。

道光并没有昏迷过久,他很快就清醒了过来,将穆彰阿和祁隽藻都召集了过来。

穆彰阿小心谨慎地将后续的情况一一汇报给了皇帝,包括众人在军机处所作的种种决议,也都没有丝毫隐瞒道光皇帝。

二人心情忐忑地跪在地上,等待着随时可能会来的雷霆雨露。

然而,道光皇帝却并没有多么恼怒,他望向了穆彰阿,低声道:“英夷英夷可曾退了兵”

“启禀皇上,英夷的军舰只是运送英使前来天津,并没有攻击大沽口。”

“那就让耆英好好谈,该答应的就答应吧,大清朝已经禁不起折腾了。”

道光长长叹了一口气,他忽然陷入了长久的沉默,低声道:“僧王的兵到哪里了”

“已经到了开封,与教匪正在对峙。”

“好好好让赛尚阿率领江宁八旗新军赶往河南,还有那个曾国藩,现如今该不该用他”

道光始终对汉臣怀着几分戒心,他对曾国藩也并没有多少信任。

“启禀皇上。”

穆彰阿仔细思考了一番,决心为学生说句话,“如今天下并非没有为大清效死力的汉臣,曾国藩就是其中一个,此人向来勤勉,忠于大清,连弟弟都战死在了同粤匪交战的战场上,是个可用的人才。”

“曾国藩当真可用”

道光有些不确定地询问了一句。

听到这里,穆彰阿连忙加了一把柴,道:“启禀皇上,曾国藩当真可用,他也是奴才是学生,奴才自信没有看错人,他对皇上对大清那是再忠心不过,和潘世恩、林则徐不是一路人,先前还是此人从林则徐手下夺得湘勇,否则今日林则徐麾下平添三万湘勇,威胁可就太大了。”

道光仔细想了想:“既然此人可用,那就让他在河南办团练吧。”

他也愿意给曾国藩一次机会,也是给天下汉臣证明,真不是咱爱新觉罗不信汉臣,但是你得向我证明忠诚

穆彰阿趁热打铁,连忙开口道:“皇上,奴才觉得,既然让曾国藩去河南,还是得给他名位,不如就让他担任河南巡抚,一来可以坐镇河南,震慑地方,另一方面也是团结当地汉人士绅,借他们的力来抵御教匪、捻匪的进攻。”

道光仔细思考了一番,缓缓道:“要让曾国藩去震慑地方,只怕有些难度,毕竟他可不是河南人,怕是当地士绅不会买账。”

这倒是一句大实话,穆彰阿也没想到道光竟然能突然说出这么有道理的话来,他急中生智,连忙道:“军机处军机章京袁甲三是河南项城人,在地方上颇得人望,不如就让他去辅佐曾国藩,这样一来也不会耽误事情。”

提起袁甲三的名字,道光皇帝倒是有几分印象,毕竟袁甲三一直在军机处当军机章京,本人也年轻,生得相貌堂堂,言谈举止都不是一般人物,自然让道光略微留下了几分还不错的印象,他缓缓道:“那就让他去河南担任按察使。”

讨论完了此事以后,道光皇帝看向了祁隽藻,深深叹了一口气,道:“祁隽藻,你可曾怨恨于朕”

“启禀皇上,臣罪该万死,还请皇上严惩臣,臣是绝不敢对君父有半分怨言,此乃臣节,绝非虚言。”

祁隽藻跪在了地上,额头狠狠磕在了地上。

道光皇帝深深叹了一口气,道:“祁隽藻,你说的那些问题,朕其实心里也是清楚的,眼下大清朝到了这个阶段,也的确到了刮骨疗毒的阶段,可是你也要明白朕的为难之处,大清朝到了这个阶段,着实禁不起折腾了”

很多人都不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当一个帝国到了病入膏肓的时候,反而已经不再适合施加猛药,一旦用药过猛,搞不好就把整个帝国给整得分崩离析了。

就比如说大清朝,其中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满汉问题,而这个问题也并不是没有解决办法,就连赵源在大公报上就阐述过民族国家论的问题,其中针对这一点还专门给大清朝开了个方子,那就是旗汉合一。

而他之所以有这个底气去开方子,就是因为大清朝根本就做不到,因为利益根本不够分,一旦数量庞大的汉人涌入八旗这个盘子里,势必会造成原有的满蒙八旗严重不满,到时候清廷统治者很可能就会失去基本盘的拥护。

其次,大清朝除了解决民族问题以外,还需要解决财政问题,而解决财政问题的前提就是进行新政改革,需要完成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实力,而这就需要清廷尽快收回地方督抚手中过大的财权和兵权,可问题是大清朝真要强行收回来,那么地方又往往会陷入了糜烂之中,到时候同样是一堆问题。

至于再往后的军事问题,或者是外交问题等等,反而没有那么重要,也没有那么麻烦,因为光是前面几关,大清朝就已经过不去了。

想到这里时,祁隽藻也只能深深叹了一口气。

时间很快就到了道光二十九年五月,就在清廷忙于左支右绌之际,就在复汉军也忙于调理内政之时,太平军的动作却显得有些过于雷厉风行了。

自从太平军三月从襄阳出发以来,四月份就拿下了河南重镇南阳,而等到了五月上旬的时候,太平天国天王的旗帜就已经在许州的城头上高高飘扬,距离开封也只剩下了一步之遥。

可偏偏就这一步之遥,却让太平军陷入了难言的困境之中,原来随着战火在河南境内蔓延开来,百姓们也纷纷舍家弃业躲避战火,而清军又早早在河南坚壁清野,打下来的官仓和粮库里往往又是空空如也,使得太平军的粮食供给出现了一定的困难。

东王杨秀清为了尽快筹措到粮食,只能将大军现行展开,分别前往各地募集粮食,而此番重任则是交给了北王韦昌辉,韦昌辉为了尽快完成命令,也只能带着人四处征粮,引起了河南百姓的强烈抵制,并没有征集多少粮食。

按道理来说,太平军虽然缺粮,但也不至于缺到这个地步,但凡能攻下开封,光是缴获开封的粮食,都足够好好吃一顿,不至于出现断粮的风险。

杨秀清的确有这个冲动,但是他自己却抑制了这股子冲动,只因为今日的太平军亦非昔日,现如今太平军抛掉老弱病残后,光是青壮还有二十五万人之多,而这二十五万人当中,这有区区不到两万人才是在广西和湘西参加太平军的老兄弟,剩下的这些人他们固然投靠了太平军,但是却并不相信洪秀全和杨秀清这一套把戏。

因此,杨秀清为了让决战不出现任何隐患,决定先借着这个机会,好好对下属的兵丁们进行一番思想教育,让他们能够充分理解到太平奥义过去在广东的时候,这一招堪称无往不利,底层百姓们在走投无路之际,往往就会主动加入太平军。

按理来说,这一招也不应该会失败,但是洪秀全也好,杨秀清也罢,却忽然意料之外地发现了一点,那就是很多新兄弟根本不懂广西话和客家话,他们大部分来自湖广或者河南,双方堪称是鸡同鸭讲,教育作用自然也极为有限。

为了突破这一点限制,杨秀清只能在军中选拔一些懂双方语言的士卒,用来充作说书先生,专门用来给新兄弟们进行教育。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xgbqg。梦想手机版阅读网址:xgbq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