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逆清1845

作者:江南烟雨秀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56章 长洲营

书名:逆清1845 作者:江南烟雨秀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0

按照赵源的计划,首批大公报并没有进行大规模印刷,仅仅只印刷了五百份,同时并没有采取对外发售的心思,而是以汇丰银行的名义向所有达到一定存款基础的客户进行免费发放。

原本陈俊卿还有些不太理解,但是他很快就发现这一招竟然取得了极为惊人的效果。

原因很简单,赠送的那些客户在汇丰银行有一定的存款基础,几乎囊括了整个广州城的精英群体。

这些人过去就听说过报纸,再加上大公报为第一份报纸,因此他们对大公报的接受程度要高得多,许多人在看完了第一期大公报后,便表示要连续订阅,而这些人里面不乏一些官员和商贾。

经过了最终汇总之后,赵源也得到了一个极为兴奋的数字,直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超过二百人要表示继续订购大公报,这些人的嗅觉极为灵敏,瞬间就意识到了报纸本身所带来的价值。

有了这二百人作为基础,大公报第二期将会正式在广州发行,而这一次也将会有更多人知道这个名字。

除了大公报一炮打响外,这件事对于汇丰银行的好处也颇多,首先大公报上长篇累牍介绍了汇丰银行的优惠政策,将这把火宣传得更加旺盛,其次这些用户群体本身都是汇丰银行的拥护者,有了他们的进一步推荐,使得汇丰银行的名声进一步扩散开来。

在尝到了甜头以后,赵源决定趁热打铁,他很快就写出了第二篇文章,而这一次的文章则不再围绕着汇丰银行,而是围绕旗下的自行车行和机器厂展开,阐述了一番实业兴邦的道理,当然他在文章中也谈到了国家富强需要从工商着手的道理。

由于大公报属于半月刊,陈俊卿接下来还得继续马不停蹄填充其他板块的内容,为此还专门开通了一个约稿渠道,但凡有人提供有价值的内容,大公报都可以出一笔钱买下来,算是提前将后世记者这个职业给催生了出来。

在忙完大公报一事后,赵源又找到了亨得勒,让他用香山主人的名义去香港找人经营一份中英双语的报纸,可以暂时取名为大同报,即取名天下大同之意,而到时候大同报将会以连载的形式将民族自强论发表出来。

亨得勒明白这件事情的重大意义,他便亲自启程前往香港办理。

赵源考虑到其中的风险,打算让亨得勒找一个英国人出面来办理这一家报社,从而规避将来可能会引起的一些麻烦他可以明确的是,一旦这份报纸流通到了满清统治者的手中,他们一定会想方设法去封禁大同报。

处理好这件事以后,赵源便正式向赵志提出,将之前家族收养的那些孩童全部迁往长洲岛,他要亲自在长洲岛上开办一所学校,而这些孩童就会成为这个学校的第一批学生。

“学校”

赵志顿时有些好奇,道:“源儿,你说的莫不是之前提过要培养商界人才的学校”

赵源轻轻摇头,道:“教育重在因材施教,前期主要是蒙学为主,后面会根据他们个人的特点来进行分别教育。”

当然,赵源没有说的是,后续的教育也将会搭配不同的学校来实现,但是长洲岛将会成为他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这里相对封闭,且能够接触到更多的实务,更加方便孩子们成长。

赵志一如既往地对好侄子表示了支持,道:“源儿,既然你已经有通盘的考虑,二叔自然要支持你,我们赵家原本就收养了几十个孩童,后来由于你的建议,又收养了四十来个,现在加在一起差不多有一百多个,你前面大概需要多少资金”

对于赵家这种地方豪强而言,收养孤儿培养成心腹这一套早已纯熟无比,再加上现如今这个时代人命贱如草,其实除了供他们吃穿,也用不了多少钱。

赵源仔细考虑了一番,为了将这些孩童变成可造之材,很多成本是不能节省的,比如他会让这些孩童接受长期的军事化教育,那就必须充分保证成长需要的营养。

“这些人吃穿用度,读书识字,还要盖一些宿舍和教室,准备一些教具,怕是都需要钱,我会让他们在长洲岛种一些菜,尽可能减少成本,但不管怎么算,前期投入至少也得三四千两银子。”

赵源扳着手指头仔细计算了一遍,这笔钱看上去不多,但是它不同于那些生意,明年上是看不到收益的,而且后续每年还得继续维持投入。

正因为办学这件事做起来非常不容易,因此但凡能做办学这件事的人,往往都会被地方县志记录进去,大肆表彰。

当然,赵源倒不是为了这个虚名,他还是为了日后的大业考虑毕竟自己目前也才十七岁,至少还需要蛰伏好几年,完全可以多培养一些自己人,而这些收养的孤儿自然是最好的选择。

两天后,赵源再一次上了长洲岛,而这一次陪在他身边的主要有二叔赵志,管家赵全、掌柜薛桂年以及赵横几人。

由于赵源这几个月以来的所作所为,也使得长洲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到处都是新建的工地,还有一排排拔地而起的房屋,将原来有些荒凉的岛屿变得繁荣起来由于赵家的人脉关系,也没有那些不开眼的官人来找麻烦,就连番禺县衙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赵源有时候也非常庆幸,自己没有重生在一个贫困之家,否则光是这些前期的积累,他可能都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甚至还需要冒更多的风险。

长洲岛占地面积足足有万两千多亩地,赵家明面上在岛上购置了一千多亩地用来办工厂,但是由于上下打点下来,实际上也没人管赵家到底用了多少地,因此这所学校的地址就被赵源放在了岛屿的中心部分,圈下了二百亩地作为校址。

赵源在临行前亲自画下了一副学校的规划图纸,他向众人介绍道:“我打算在这里建立两所宿舍,还有两间教学楼,还需要平一块地方作为训练场。另外整个学校需要用栅栏围起来,防止岛上的野兽冲击。”

防止野兽冲击自然是接口,更重要的还是防止有外人窥探。

介绍完以后,赵源看向了薛桂年,道:“薛掌柜,你看看大概需要多久完工”

薛桂年如今也在建自行车厂,再加上当初筹建机器厂的经历,使得他在这方面的经验十分丰富,很快在心中默算了一个数,道:“前期可以先找人平实场地,后面等到自行车厂建成后,原班人马可以直接挪到这里来,大概两个月就够,年底就可以完工了。”

赵源在心中默算了一下,摇了摇头,道:“还是有些太慢了。”

薛桂年顿时愁眉苦脸道:“少东家,咱们眼下要做的事情太多了,不光有自行车厂,还有行动队那边需要盖一些房子,如今再加上学校,最快也就赶上年底”

赵源想了想,道:“前面可以稍微简陋一点,咱们先用草垛临时盖上几间土屋,作为临时的教学点,至少让孩子们先学起来时不我待,到时候如果人手不够,可以让孩子还有行动队的人一起参入进来。”

赵志点了点头,道:“就按照源儿的意思去办。”

“是,二爷,少东家。”

薛桂年知道赵源雷厉风行的性格,做事情决不能拖拖拉拉,当即便去做一些准备工作去了。

一旁的管家赵全上前道:“二爷,少爷,我已经让富贵派人去老宅那里接那些孩子去了,他们最迟也就傍晚到,还请二爷和少爷去歇息歇息。”

赵源点了点头,看向一直跟着自己的赵横,轻声道:“横哥,咱们都是赵家人,说话比较直接,我打算将你留在长洲岛,帮我看着这些孩子,你愿意吗”

赵横顿时有些迟疑,道:“可是,可是我什么都不会”

赵源安慰道:“每个人都是从不会才到会的,不经过锻炼你怎么知道不行呢这所学校代表的是我赵家的将来,不能完全交给外人,你明白”

一旁的赵志静静听着,也没有开口说话,但是看向赵源的眼神中却带着几分欣赏。

用赵简去管理行动队,再用赵横去管理这些雏鹰,赵家的人才梯队算是正式建立了起来,而且都放在了值得信任的人手里,这一点可不是一般人能想到做到的。

赵横听到赵源的鼓励,不由得咬牙道:“行,那我就接下来了,只是有些事情你还得告诉我怎么做才行”

赵源顿时放声笑道:“你放心,不会让你孤军奋战,我打算亲自出任校长,你来担任教导主事,到时候再拉来几个教员,也就差不多了。”

“源儿,你想好给这所学校取什么名字了吗”

赵志的脸上带着几分疑问,要是没有个正式名称,叫起来也着实太别扭。

赵源微微一笑,道:“既然学校位于长洲岛,那么不如就叫长洲营”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xgbqg。梦想手机版阅读网址:xgbq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