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逆清1845

作者:江南烟雨秀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266章 祖宗之法

书名:逆清1845 作者:江南烟雨秀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0

听到赵源这一番话,罗泽南却表现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态度,自信道:“殿下,对付此三人并不困难,只需采取分化瓦解之策即可。潘世恩所求的无非就是子孙计,只要给潘家一条晋升之途,便不会反对殿下;林则徐乃当世君子,爱惜羽毛,只要殿下许他在两江保全百姓不受戕害,他也不会反对殿下。至于合肥李文安、李鸿章父子二人,给其一个开国侯,三万淮军便尽入殿下麾下。”

赵源微微一笑,道:“如此便应了用而又防,罗山倒是好计策。不过有一点,他们会如何终究是他们,只要我们自己能保证持续发展壮大,将来也就不用担心他们会造成威胁。”

众人纷纷点头,这个的确才是正理。

实际上,汉王府和复汉军的发展已经极为迅猛,三大政策全面普及到了复汉军所控制下的六省以及安徽一部分,合计七十六府以及十亿三干万左右,算得上已经有了三分之一华夏,因此从三月份开始,从广州迁都至武昌的计划就已经开始实施。

与此同时,汉王府所制定的五年工商业计划也在全面铺开,各个领域都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像钢铁产量已经飙升到了年产量,他们的钢铁产量为二百五十万吨,而在此之前,清廷的钢铁产量却仅仅只有,英国人的百分之三左右。

倘若五年计划执行完毕,也就是到公元54年,汉王府麾下的钢铁产量将会是目前是六倍,也就是四百倍左右。

这个目标看似十分遥远,但是在复汉军采用了贝塞麦转炉炼钢法后,钢铁产量就一直处于暴增的状态,尤其是拿下了南方六省后,原先的铁矿问题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解决,四百八十万吨钢铁也就不再显得多么艰难。

在主导工业革命的进程中,赵源其实并没有过多参考英国或者法国的例子,而是参考了美国工业革命发展的道路原因也很简单,英法走在最前面,他们属于开拓者,是老牌资本主义帝国,由于先导优势,市场和原料都不匮乏,只需要正确引导即可水到渠成,反观此时的美利坚,在工业化的道路上与华夏一样十分艰难,更具备参考的意义。

在历史上,美国的工业革命自十九世纪初开始,直到十九世纪未初步完成,从一个农业国蜕变为工业国,其中工业生产能力增长了整整十七倍,在总和上超过了欧洲,成为了世界第一,工业化进程可谓极其顺利。

在美国早期工业革命进程中,自身也遵循着一定的发展规律,主要按照农、轻、重的次序逐步发展,而在美国工业革命开始前,大约在10年时期美国依然是一个相对落后的农业国,大约有95的人口住在农村,基本上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远远落后于欧洲。

在发展工业之初,美国资产阶级内部也曾经产生过路线分歧,其中被誉为现代资本主义的缔造者和美国商人第一人的汉密尔顿认为发展工业必须排挤农业,而作为另一派的杰斐逊却认为发展工业必须依靠农业,而后者的观点也成为了美国发展经济的一个长期指导原则。

在后来,美国在考察了英国工业革命的教训后,通过结合本国特点,并没有盲目采取剥夺小农的圈地运动,来大规模发展资本主义农业,而是采取了向西部开拓疆土的方式,驱逐和屠杀印第安人,实现移民垦殖,来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从而发展出了美国模式的资本主义农业。

在美国农业发展起来后,美国迅速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输出国,其中小麦出口能占其产量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棉花出口能占其产量的百分之六十以上,而大规模的对外贸易出口,也给美国工业化提供了大量资金。

有了这些农业支持的资金后,美国人便开始大力发展轻工业,相应地发展了钢铁业、机器制造业以及交通运输事业,从1900年的二十年时间里,美国煤炭产量达到了两亿四干万吨,生铁达到了一干四百万吨,钢产量达到了一干万吨,铁路更是达到了三十一万宫里,二十年内修建的铁路比过去七十年内修建铁路的总和还要多。

像这样的工业革命发展道路,无疑是相对稳定且正确的,美国通过发达的农业实现了对工业的反哺大大降低了美国人民的负担,其相反的案例则是大英帝国大英帝国的工业革命历史堪称是一部真正的血泪史,其不仅对外进行殖民开拓,同时也对内压榨底层百姓,造成了英国工业革命时代的英国工人平均寿命从四十岁下降到只有三十五岁。

但无论是英国还是美国,对于华夏更多只有参考价值,因为华夏到了晚清时期,耕地面积已经处于巅峰时期,很难再通过拓荒的方式获取耕地,可是人口数量却激增至41亿,严重的供给需求使得华夏面临着空前的压力,最终酿成了历史上规模宏大的太平天国运动,通过战争的形式将人口降低到3亿左右,从而实现了再平衡。

因此,赵源眼下所面临的最艰难的问题,其实还是农业问题。

历朝历代都是如此,只要解决好了农业问题、农民问题,往往都会迎来一段所谓的盛世,而这些盛世的本质也就是没有发生大规模的饥荒。

在华夏农业问题上,赵源必须要拿出一套足够解决问题的方案,尽可能缓解人口土地压力,才能让统治长久下去,否则所有人的仇恨对象只会从清廷身上转移到自己身上来。

好在当初复汉军崛起之时,赵源就已经跟广东的士绅形成团结,拿出了一个初步的土地改革方案即三大政策中的减租减息令,旨在降低最底层百姓,也就是佃户们的生存压力,但是并不涉及到土地所有权的改革,很显然后者要更加敏感,也更加容易引起反对。

因此,在复汉军即将进行的第二个阶段的农业改革中,就会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开拓殖民,将更多的无地百姓送到婆罗洲去,占领当地肥沃的土地,为将来夺取婆罗洲奠定根基;另一个方面则是从上而下全方面重新拟定田土,登记鱼鳞皇册,从而明确隐田的归属,并且制定新的税率。

当然,农业改革意味着利益上的冲突,而对于任何一个新生的集团而言,财权永远都是最重要的因素毕竟打天下容易,坐天下难,基本制度将会直接决定一个王朝的未来存活周期。

就在赵源离开广州赶到武昌之前,广州就出现了一场大规模集会,大量前来广州参加科举考试的士子、广东十三行行商们,还有大量六省士绅代表们,一个个都穿着最为正式的衣服,聚集在汉王府门前,上万民表,恳请赵源登基为帝。

在赵源看来,这些人的背后存在着许多势力,其中既有汉王府的基本盘,他们希望能够获得劝进的大功,还有六省的广大士绅,他们希望通过支持劝进来换取汉王府对他们利益的让渡,再加上怀着各样心思的人群,从而上演了这么一幕万民景从。

不得不说,当赵源看到这一幕时,他的确产生了几分登基的冲动但是老爹赵诚之前的话提醒了他,如果想要做大事,就得忍受住这种诱惑,尤其是眼下过速登上那个位置,对于赵源而言并不算是一件好事,在没有完成利益调和之前,登上皇位等于自造囚笼。

于是,赵源便率领众臣赶到了武昌,并且开启了这么一场堪称汉王府和复汉军的核心会议,所有与会者都堪称是汉王府和复汉军走到目前的核心人士,也是赵源最强有力的支持者,在进行这一次改革之前,赵源也存在着相当大的底气。

说到底,赵源持大义而起,堪比昔日奋起的洪武皇帝,手上既有华夏正朔名义,又是事实上的开国之君,还通过种种手段掌握着工商之利,堪称威望权势第一,且复汉军体系内并没有什么功高盖主的功臣,整个复汉军集团已经被赵源用黄埔军校以及先进的制度稳稳捏在手上,既不存在所谓的军头,也没有什么真正权势滔天的人物。

就连昔日唯一有可能演变成军阀的洪兵,也被赵源及时进行了瓦解,融合进了复汉军的体系,因此赵源想要进行一场声势浩大的改革,时机已经初步成熟。

左宗棠自然深知赵源的心碎,他主动站出来道:“殿下手握威权,口含天宪,乃天下之福,眼下正应为华夏奠定盛世之根基,祖宗之制度”

“没错,孤想要颁布一部真正意义的祖宗之法,即华夏宪法”

赵源站在身来,环视了所有人一眼,脸上带着几分油然自生的气势,让众人都忍不住低下了头。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xgbqg。梦想手机版阅读网址:xgbq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