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逆清1845

作者:江南烟雨秀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66章 种下种子

书名:逆清1845 作者:江南烟雨秀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0

押送过山标并结案后,方孟昭算是正式交付了差事,他便准备赶回虎门镇交令,毕竟眼下他还率领着一队绿营人马,在广州城内停留过久容易引起非议。

赵源为了向方孟昭表示感谢,便在府里准备了一桌好菜,还抱来了两坛子好酒,亲自招待方孟昭。

二人举杯喝过几轮后,方孟昭对赵源也更加亲近了许多,言辞间倒也不再将赵源单纯当成上官家里的公子,而是当成了真正的朋友看待,

当然,二人的年龄相差也不大,方孟昭也才三十二岁,再加上军途也算顺利,并没有养成那种绿营散漫的风气,自然颇对赵源的胃口,二人便以表字相称。

二人说着说着,很自然便转向了上次还没有谈论完的话题上。

赵源夹了一筷子狮子头,囫囵吃下后,好奇道:“方大哥,上次看你持弓射杀贼人之时,只觉得酣畅淋漓,不知你练弓箭却是练了多久”

“大约有二十多年了。”

方孟昭脸上带着几分自得,道:“秀山,我绝非自吹,一般人还真练不出我这般连珠箭术,全都是日积月累的水磨工夫。”

赵源微微一笑,故意道:“也难怪有人轻视火器而重视弓弩了,像那日一战,你若是手持火器,怕是只能射出一轮,绝不会有连环射出七八箭的壮举。”

方孟昭端起酒碗痛快喝了一口,他摇了摇头道:“像我这般练十年二十年箭术的怕是没有几个,寻常的弓箭手至少也需要个三五年的磨练,否则上了战场也无大用。”

他微微叹了一口气,继续道:“现如今绿营所用的都是鸟枪,兵丁还需要点燃火绳才能发射,三十息才能一发,且不能排成密集阵型,只能排成散阵可昔日英夷入侵广东时,用得却都是不用火绳的自来火枪,只需要扣动扳机以燧石发火,最快十息就能一发,还能结成阵型,倘若那一日能有十几个持有自来火枪的兵丁,以密集阵型攒射,绝不会比我用弓箭差。”

赵源点了点头,道:“没错,英夷的战法正是如此,他们以线列兵组成空心方阵,四周布置上火炮,纵使敌军以骑兵冲击,也难以奏效”

历史上爆发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便出现过这一案例,即大名鼎鼎的八里桥之战,当时的清军正是僧格林沁率领的满蒙马队,手持长矛、弓箭,凭着一腔热血从正面冲击英法联军的空心方阵和三排阵列的战列步兵线。

在战场上,清军的一部分骑兵几乎冲到了离敌人四五十米的地方,却受到了联军步兵密集火力的阻击和敌炮榴霰弹的距离轰击,最终伤亡过半不得不退散,而英法联军却仅仅只有十二人阵亡,取得了一场大胜。

这些骑兵的勇气十分可嘉,但是落后的战术代差却不是勇气能够弥补。

方孟昭脸上露出了几分沉思,他轻轻叹了一口气,道:“话虽如此,可朝廷在经历过庚子之败后,却仍然痴迷于骑射,不着力于火器之上,着实令人费解。”

赵源悠悠道:“方大哥,你应该明白,绿营可不是八旗”

方孟昭摇了摇头,道:“不然,绿营没有火器,广州城的满营不也没有火器吗”

赵源嘿嘿一笑,道:“方大哥,你这就一叶障目了。广州满营固然没有火器,可并不是因为朝廷不知道火器强大,而正因为火器强大,这才予以控制要知道大清开国所靠的,可不就是乌真超哈的那些红衣大炮吗”

的确,与很多人想象的不同,满清发家靠的绝不是天天挂在嘴边的骑射,而正是红衣大炮。

昔日宁远之战,努尔哈赤率军围攻宁远,结果被袁崇焕指挥的红夷大炮痛击,甚至将努尔哈赤也给打伤,而后没过多久努尔哈赤便死于伤势复发。

后来过了一年,不信邪的皇太极再次围攻宁远,结果再一次被明朝的红夷大炮击退,于是这一次皇太极痛定思痛,开始让工匠仿制红夷大炮,并组成了满洲第一支火器部队,也就是后来的乌真超哈。

之后明将孔有德、耿精忠及尚可喜带着大炮投降了清廷后,更是使得后金迅速跨越了引进红夷火器技术的初始阶段,因为这几个人麾下的火器部队都是经过葡萄牙人培训的精英,让八旗的装备水平得到了大大增强。

在后来的松锦决战时刻,明清双方都使用了大量的红夷大炮,但与过去不同的是,这一次清军的火炮力量要远远超过明军,光是松山之战中清军就调运了三十七门红衣大炮,包括上万颗炮弹以及万斤炸药在阵前备用,由此迅速攻下了松山城,并取得了松锦之战的决定性胜利。

正因为如此,清廷一直都很重视火器,但是对于绿营始终严格控制,不要说红夷大炮这种重型火器,就连佛郎机炮都不许绿营自造,为此康熙甚至专门下文强调过,“子母炮系八旗火器,各省概造,断乎不可。前师懿德、马见伯曾请造子母炮。朕俱不许,此事不准行。”

除了火炮以外,清廷对火枪的控制也非常严格,可以说从明末清初一直到鸦片战争这二百年以来,无论是直都使用火绳枪,甚至当年雅克萨之战以及对噶尔丹之战中,八旗吃够了燧发枪的苦头,却始终没有着力于改进,就连后来乾隆征缅甸也是如此,大清的火枪便一直都是火绳枪了。

根据赵源所知,清廷内绝不是没有燧发枪,光是各国使团就曾经给满清皇帝送来了许多最先进的燧发枪,这些清廷皇帝也不是傻子,不可能看不出哪个更加先进。

方孟昭顿时有些迷惑,道:“可是,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只有一点,清廷并不希望燧发枪肆意发展。”

赵源悠悠叹了一口气,他沉声道:“火绳枪早在明末时便已经广为运用,清廷立国后就算想要禁用,也不切实际,而火绳枪由于缺陷太多,于战阵之中作用也没有那么大,可反过来燧发枪却不一样,此物一出现将会直接改变战争的模式,就好比线列战术”

“若真是放任燧发枪发展,到时候清廷还能以区区十几万八旗控制天下吗”

听到这里,方孟昭脸上冷汗直冒,道:“慎言”

赵源微微一笑,后面的东西就算他不去说,方孟昭也不可能不去思考。

在这个时代,燧发枪的出现无疑于一场革命,它彻底改变了战争的形态,将少部分精锐即可决定胜负的模式转变成了排队枪毙的消耗模式。

正是因为这一点改变,导致了欧洲多少顶王冠的坠落,也进一步催生了民族主义的出现。

清廷不是不明白这个逻辑,正是因为太过于明白,才清晰地认识到,他们打仗绝不能陷入到被动的消耗模式中,必须要保持八旗核心的镇压能力,实现对各地绿营的控制。

为此,清廷在镇压地方时以绿营为核心,将兵权分解到零零碎碎的地步,一方面为了防止有人掌握绿营兵权作乱,另一方面倘若遇到了匪情和民变,地方军政也能迅速通过塘、汛方式出动镇压军队。

正是因为如此,清廷才不能让汉人拥有过于先进的火器,否则这个满人江山将不再稳定。

赵源通过这一番话,只为了给方孟昭的内心种下一颗种子。

等到将来机会合适时,这颗种子就会破土而出,成长为一颗参天大树

送走了方孟昭以后,赵源并没有歇息多久,直接前往潘家拜访便宜老丈人潘正炜,打算将后续收尾的事情弄清楚。

到了潘家后,潘正炜看了他一眼,道:“看来那位总督大人答应下来了”

“没错,总督大人已经默许将茶园交给同孚行,代价就是要给他留一份好处不过这也没什么,至少同孚行终于能重整旗鼓了。”

的确,这一次绞杀同顺行,收益最大的除了汇丰行,其次便是潘家。得到了同顺行积累下来的茶叶生意,让同孚行这一次重新开业起了个好头。

潘正炜微微一笑,道:“你放心,老夫说过的话算数,等你跟清涵成亲的那一天,同孚行会完好的交给你。”

赵源嘿嘿一笑,却是没有开口,他如果选择拒绝,那实在有些太不要脸了,可就这么答应下来,也多少显得有些厚脸皮了。

潘正炜站起身,道:“你陪我去花园走走吧。”

“是,前辈。”

赵源也很乐意跟老爷子相处,主要还是因为潘老爷子一生的谋略智慧相当不凡,绝不能将其仅仅视为一名商人。

一老一少漫步在潘家花园的檐廊前,倒有几分写意。

潘正炜一边走着,一边问道:“听说你打算让汇丰银行印发纸钞”

赵源点了点头,认真解释道:“经过此役,汇丰银行基本上可以掌握广东全省的存款、借贷业务,就连承兑也完全能掌握在手中,纵使还有一些钱庄竞争,但终究不足为虑晚辈以为,时机已经成熟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xgbqg。梦想手机版阅读网址:xgbq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