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逆清1845

作者:江南烟雨秀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221章 洋务计划

书名:逆清1845 作者:江南烟雨秀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0

将军起于行伍,学出军校,已经成为了复汉军内部的铁律。

哪怕是作为赵家自己人,哪怕是赵源身边的人,同样也不能破坏这个规矩,因为这个规矩就是赵源本人亲自定下。

然而,赵河始终无怨无悔,他恭敬地站在赵源的面前,等待着命令。

“刚刚接到了澎湖方面的消息,局势出现了很大的变化,我打算派侍卫营前往澎湖,守住那里。”

“是,殿下。”

“没有命令,绝不允许撤退,违令者可当场击毙。”

“是,殿下。”

赵源脸色平静,道:“此次作战颇为危险,且孤悬海外给你们一晚上的时间跟家人告别,明日一早出发。”

“是,殿下。”

赵河欲言又止,他最终缓缓道:“殿下,我们走了,您的安全”

“不用担心,会有其他人暂时行使职责。”

赵源上前拍了拍赵河的肩膀,轻声道:“将你们派上去,也是让全军将士看看,本王身边的人没有一个人是软蛋将来要将你往上提拔,同样也少不了军功,这一次好好把握吧。”

“是,多谢殿下。”

赵河眼眶微微有些红,他自然知道汉王殿下的良苦用心,守澎湖是一件大大的美差,全复汉军怎么可能一个营都抽调不出来,无非还是希望给赵河和侍卫营一个展露头角的机会,也好将来省去许多闲话。

等到赵河下去准备后,赵源左思右想之下,道:“得让海军那边布下疑阵,不能随意透露出行踪,大军作战在即,军纪要严,这件事得抓起来”

左宗棠微微点头,拱手道:“臣这就去安排。”

上海,洋务衙门。

当道光的密旨抵达了洋务衙门后,耆英顿时喜从中来,他知道自己押对了宝,中了皇上的心思,也不再顾忌外界的看法,让黄茹加速推动跟英国人的谈判,其中包括最为关键的鸦片解禁问题,也都松了口,双方之间的进展神速。

“大人,这位是代表璞鼎查爵士的汇丰洋行大班经理约翰先生,他是受璞鼎查爵士和文咸总督先生的委托,前来跟我们沟通未来的洋务。”

黄茹小心翼翼地向耆英介绍着对面的英国人,而约翰也是一个中国通,他熟练地从身后拿出了一个木盒子,从里面取出了一只精致的银质怀表,双手递到了耆英的面前。

“总理大臣阁下,这是璞鼎查爵士赠送给您的礼物,他说本来这一次应该亲自来见朋友,只是事物太过于繁忙,就委托我先来,等到爵士先生的事情忙完后,他就会来上海见您。”

耆英连忙接过了怀表,只见上面雕刻着繁密的花纹,表盘上还镶嵌着一颗红宝石,顿时满意地点了点头,将其小心翼翼装进木盒,紧接着随手交给了身后的听差。

“约翰先生,请代我向爵士先生表示感谢。当年本爵尚在广州之时,就曾与爵士先生是非常好的朋友,甚至爵士先生的长子也是我的儿子。只可惜因为后来的许多事情,爵士先生调回了英国,而本爵也因为后面的变故离开了广州,如今重新见到故人,本爵心中亦不胜感慨万干。”

耆英的确十分感慨,他的官场前途不知从何时起,竟然与英国人之间的渊源这么深厚,甚至可以说成也英夷,败也英夷,如今对于英国人,他的内心也怀着几分复杂的感受。

“多谢总理大臣阁下。”

“叙罢私谊,那咱们接下来就要说公事,曾经你我两国之间曾经有过一些不愉快,但是那都已经过去了。如今我大清愿意与贵国达成一系列的合作,诚意满满,只是咱们都已经谈到这个地步,可始终就关键问题没有达成一致本爵想问,贵国到底是怎么考虑的”

耆英目光紧紧盯着面前的约翰,希望对方嘴里能够说出一句实情。

约翰自然知道对方所求,只能坦诚地用说道:“总理大臣阁下,实际上针对复汉军的问题,总督阁下和特使先生还需要等待伦敦的命令,因此无法出兵协助不过还请总理阁下放心,我们可以跟贵国进行交易,帮助你们建设工业。”

“建设工业也就是办洋务”

耆英听到这番话时却来了兴趣,一方面朝廷之间就已经定下办洋务的策略,另一方面他自己也不是那种古板的理学大臣,对于英国人的洋务还是颇为感兴趣,当即主动询问道:“若是要办洋务,咱们需要从哪些地方开始呢”

约翰沉吟了一番,道:“原本在贵国中,广州是最为适合办西方工业的城市,那里长期进行对外贸易交流,很多广东人善于说英语、法语或者是荷兰语,不会缺乏相关的人才,且广东工业基础较好,比如佛山的铁厂,还有刚刚兴起的黄埔钢厂,都极为适合发展工业,若是大人想要发展西方工业,或许可以先找一个适合发展钢铁产业的城市”

约翰一番话说得头头是道,让耆英也连连点头,他固然是一个无能之辈,但是在这方面也倒不是毫无眼光,至少广东的情况他还算比较了解,也认为那里很适合发展工业,只可惜如今广州已经不再属于大清了

“或许可以在上海发展洋务。”

耆英给出了一个建议。

约翰微微皱起眉头,但最终松弛下来,道:“上海或许也是一个选择,不过面对复汉军的进攻,贵国能守住这里吗”

听到这番话,耆英顿时面色一阵尴尬,一旁的黄茹连忙上来打圆场,道:“约翰先生,恐怕你还不知道,林则徐林大人已经带着三万人到了两江,守住上海定然不是问题。只是我们若是需要发展洋务,除了钢铁厂,还需要从哪一步开始呢”

“对于目前的大清而言,自然是以办军工为先,再加上纺织业和铁路便能构成初期的工业框架。”

约翰耐心解释道:“实际上,西洋各国中,但凡国力强大者,都会尽快发展这三点。”

他的一番话倒也没有撒谎,只是放在这个时候说出来,多多少少有些居心叵测。

原因也简单,大清其实并不具备一开始就发展军工业的条件,比如想要发展军工业,造枪造炮,那就得大规模生产钢铁才行,而以眼下大清的钢铁产量来看,想要尽快投产军工,还得从英国人的手上购买原材料,甚至还要自办铁矿、煤矿。

在这个过程中,大清又需要购买大量的器械装备,林林总总算下来都是要花钱的项目,且这些还都得依靠大英帝国的帮助也就是说一旦大清真同意了从军工开始,等同于上游会被大英帝国钳制,一旦大英帝国断绝了供应,那么这个军工厂也就成了垃圾。

问题是,耆英听完约翰的解释后,竟然觉得十分有道理。毕竟眼下打仗屡屡失败,前线将领一直认为是枪械火器不如对方,那既然都这么认为,还不如重新制造,到时候再看看前线将士怎么去解释。

只是,一说要办军工,尤其是还要涉及枪械制造,耆英便迅速推翻了先前的想法,他缓缓道:“冶铁炼钢或许可以放在上海,但是枪炮制造就必须得放在京师八旗炮场。”

听到这番话,约翰顿时一愣,犹豫道:“总理阁下,须知军工业最好与冶炼厂放在一起,毕竟铁矿、煤矿和铁厂之间的交通极为要紧,若是一者在京师,一者在上海,只怕距离过于遥远还得修铁路来畅通道路。”

“铁路铁路就算了,交通运输问题,不如就让人从运河起运便是。”

耆英摆了摆手,他可不会给自己惹麻烦,修铁路这件事要耗费大笔钱财不说,还有人说会破坏大清的风水龙脉在这种关键的问题上,他自然不会轻易犯错。

约翰想了想,决定先不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他继续说道:“光有厂还不行,还得有足量的技术人员,无论是钢铁厂还是枪炮厂都是如此”

一听到技术人员,耆英再次麻爪,京城原本供养的匠人并不多,且人人手头上都有自己的活计,先不说数量够不够,光是调走这些人如何填补空缺就又是一个问题。

“这个”

耆英斟酌了起来,竭力想着托词。

然而,耆英这番举动却被黄茹误解,他立刻开口道:“大人,约翰所言倒也不假,毕竟新开那么多矿和厂,总得找真正会的人去做”

“你呀,不明白我的苦衷”

没有等耆英说完,一旁的约翰主动道:“大人放心,我们可以派遣相关的技术人员,来为你们的工匠上课”

“什么,你们的技术人员还要进入京师这个怕是要从长计议。”

耆英再一次表示了拒绝。

开什么玩笑,让英国人堂而皇之进入京师,这事只怕会闹翻天,他耆英还不想立刻体会被人踩上一万只脚的感觉。

约翰无奈地耸肩皱眉,他看了一眼黄茹,又看了一眼耆英,只能开口道:“如果不能进入京师,就只能让你们的人来上海学习”

黄茹小心翼翼地在耆英耳边附声道:“大人,朝廷若是不放心枪炮火药技术落入居心叵测之辈手中,不如派内务府的人前来学习。”

耆英微微点了点头,表示认可。

说到底,满汉之间的关系从未弥合过,如今汉臣中更是屡屡造反,也使得清廷不敢再将这种军国机密交给汉人来处理。

如此一来,让内务府的那帮蠢材来上海学习反倒是一个好主意。

唯独坐在对面的约翰,望着面前两个心思一肚子的大臣,多少有些无奈。

上帝啊,还请原谅他们的愚蠢吧。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xgbqg。梦想手机版阅读网址:xgbq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