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逆清1845

作者:江南烟雨秀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322章 鸭脷洲老二期

书名:逆清1845 作者:江南烟雨秀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0

当城中燃起了熊熊烈焰之际,西门方向守将姚千鹤顿时觉得有些不妙,他已经看到许多乱民开始朝着西门方向而来,只能带着麾下少数亲兵前去弹压,然而就在他刚刚在南门内街心上马,王新瑞等人所率领的骑兵竟从人群中冲杀了过来。

“你们到底是什么人”

姚千鹤又惊又怒,他还没有搞清楚情况之际,王新瑞等人便已经冲杀了过来,人借马速一刀挥下,便将姚千鹤的头颅砍了下来。

见此情形,姚千鹤麾下的亲兵们顿时四下逃窜,其余的守城兵丁也没有抵挡多久,很快就被后面跟上来的复汉军死士们击溃,并打开了城门。

当西城城门打开以后,王新瑞也立刻从怀中掏出了一支焰火,用火折子点燃了引线,只见焰火瞬间窜入夜空,绽放出一朵璀璨的烟花。

守在城外的复汉军第三师第一团团长孔南见此情形,立即下令挥军入城,并迅速分兵占据各处城门,等待后续大军的抵达。

与此同时,重庆知府钟学杰也从睡梦中被人叫醒,当他抬头看到被染红半边夜空的景色时,整个人顿时就意识到大事不妙,他立刻派人前去通禀守城副将何云山,然而派出去送信的人出了门以后,就彻底失去了消息。

始终等不来援军的钟学杰只好冒险出门,他带着一队家丁打算先去寻找何云山,却没想到还没有找到何云山,就被入城的复汉军给抓了个正着。

“看样子是一条大鱼”

王新瑞率领一帮兵丁将钟学杰围了起来,道:“你是什么人老实交代”

“本官乃重庆知府钟学杰,你们这些叛逆,要杀便杀”

钟学杰也是极为光棍地站出来,闭上了眼睛,等待着被杀。

王新瑞顿时一喜,笑道:“好好好,你放心,我们不会杀你,来人,将钟大人带下去歇息,切不可让他自尽。”

钟学杰轻轻叹了一口么,老老实实被带了下去。

等到天色渐亮的时候,重庆城内只经过零星战斗,数千清军大部分都已经选择了投降,还有少数人在混乱中缒城逃散,复汉军官兵很快就控制了四处的大小衙门,将清廷一干重要官吏将佐尽数拿获,负责守城的副将何云山则化妆潜逃,被复汉军官兵给当场擒获。

在占据了重庆以后,孔南立刻派人去向军部报告,见到王新瑞走进来以后,笑道:“这一仗能取胜也多亏了王少校,不愧是陈司长看重的栋梁之才,这一次我一定会向军部给王少小表功。”

王新瑞连忙敬了一个军礼,诚恳道:“分内之事,自当尽责。况且此次能够成功,也绝非下属一人之力,若非前面打下的铺垫,这一次恐怕也不会这么顺利。”

话虽如此,王新瑞的脸上依然浮现出一丝喜悦,有了拿下重庆这个大功劳,他今后在军情司内的地位将会有一次十分明显的上升,而这一点对于尚且不到三十岁的王新瑞而言,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从当年军情司改组以来,军情司就越发趋向于专业化和年轻化,甚至军情暗探方面已经脱离了原先黄埔军校的限制,开始组建真正的军情院校,并对外界大肆吸收新鲜血液,其中军队和长洲营都是绝佳的生源来援。

王新瑞也是从军队出身的专业密探,他过去是军中的夜不收,对于刑讯审问和秘密调查都有一套,后来到了军情司以后更是如鱼得水,很快就得到了陈锦耀的欣赏,很快就升任为少校行动队长,而这一次立下功劳后,他很有可能会被任命为军情司重庆站中校副站长,配合新上任的上校站长在重庆编制一张巨大的谍报网。

重庆被占据的消息并没有瞒过赶回来的清军,琦善得知这一消息后失神了许久,他知道局势已经极端不利,如果继续赶往重庆,恐怕也是顿于坚城之下,倘若再耽搁时间,很有可能导致全军覆没。

得知这一状况后,琦善无奈之下只能率领残部向贵州方向南逃,可是一路上却接连遭遇复汉军的围追堵截,等逃到了贵州桐梓的时候,只剩下了残军万人不到,其中大部分练军都已经溃散,只剩下了部分八旗残军和绿营残军。

川西的清军在复汉军的进攻下,自然难以支撑,他们一路纷纷溃退,或死或降,局势很快就进入了复汉军的掌控节奏之中,而方孟昭在顺利拿下了重庆之后,清军在四川的防御体系基本上被复汉军彻底打烂,大军顺着长江一路打到了安岳,距离成都府也没剩下多少距离。

光靠着成都府为数不多的清军,自然挡不住复汉军大军进攻的步伐。

当复汉军在重庆大胜的消息就已经一路传到了南京,赵源立刻下令给与前线将领嘉奖,并另外单独调拨了十万只猪、羊入川犒赏官兵。

上海青浦码头,一艘体积庞大的货船停靠在了码头之上,它不同于寻常的广船和米艇,倒与斯库纳帆船有些相似,这是广东造船厂在今年制造出来的新船只,被命名为长洲船,其吨位在八百吨左右,既能载人又能运货,还跑得快,受到了远洋商行的十分青睐。

对于当前的广东、浙江、上海一带的远洋商行们而言,他们早就渴求国内造船厂能拿出一款主力商船,从而降低远洋航行的成本在过去这一部分的市场始终都是外商的天下,

只因为国内缺乏建造远洋商船的能力,只能坐视这块蛋糕被人吃下。

当然,在赵源的过问下,华夏造船工业的发展也极为迅速,广东黄埔造船厂、江南造船厂都在进行技术升级和大规模扩建,而长洲船就是这一结果。

在今年长洲船问世以后,国内商行远洋商船短缺的现象得到了改变,且长洲船已经被授权给各大船厂进行建造,在未来的三年时间里,订单数量已经上升到了足足三百艘,相信在未来华夏远洋船队中,长洲船将会成为最为常见的角色。

“咱们这些人啊,别看现在爬的高,可用过去的话来说,得懂得失,知进退,可不比过去,做人做事都得思量着点。”

“没错,就不说别的,今年监察院已经成立了军队纪律检查委员会,明面上有上面人在管,但是谁不知道,真正做事的都是那些个小崽子,他们年轻火力旺,做事没个轻重”

“哎,老陈,现在军中谁不知道,金一期,银二期,剩下像我们这些三期,可不就是破铜烂铁的待遇了不像你,你老哥现在可在总参谋司,将来少不了你的好处。”

“哎哎哎,这话我可就不爱听了,他是他,我是我,咱虽然军衔不高,那也是我亲自打出来的,跟他有啥关系你老韩可别埋汰人”

一群穿着灰色军装,脚踏高帮黑色军靴的年轻军人踩着踏板,一边走着一边聊着,他们不同于前线的官兵,军装始终都保持着笔挺,军靴也擦得乌黑油亮,让人一眼就能看穿他们的身份,这是一群刚刚从黄埔军校毕业没多久的军官。

众人的肩膀上大多都佩戴者肩章,上面通常都是一道拐,少数人则是二道拐,仅仅只有一个人的肩膀上则是三道拐。

所谓的一道拐,指的是少尉军衔,两道拐则是中尉军衔,而三道拐则是上尉军衔。

码头上来来往往的行人看到后,有懂行的通常会仔细看一眼,眼神中顿时就带着几分好奇,像这么年轻的军官通常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黄埔军校出身。

像普通大头兵通常只能往军士的方向发展,比如一级军士、二级军士、三级军士长、四级军士长以及传说中的最高级别五级军士长,但是不通过军校这一道门槛,往往无法成为真正的军官,除非在战场上立下大功,才有机会被保送到军校学习,这样才能成为军官。

对于旁人而言,这些军官们无疑都是天之骄子,将来干得好未必没有步步高登的机会,可是对于他们自己来说,却常常惋惜自己错过了第一期和第二期的招生,军中所谓的金一期、银二期,破铜烂铁是三期便是一个佐证。

原因很简单,当年黄埔军校刚刚成立之处,复汉军尚未真正发起起义,第一批招生规模十分有限,且人人都是赵家的心腹,等到后来正式举义之后,这些人但凡能顺利活下来,在今天无一不是团营级别以上,甚至有不少人已经成为了主力师副师长之类的高官,且这批人年轻也都不大,未来前途自然是一片金灿灿。

其次就是第二期,黄埔军校第二期跟第一期一样,都是建立在鸭脷洲上面,因此他们也被称为鸭脷洲老二期,后来加入军中的时候正是复汉军大举扩军之际,也都有了相当不错的前途,不少人甚至弯道超车,成为了比第一期老学员更加出色的军官。

唯独比较尴尬的就是后面的第三期和第四期,他们入学时已经在广州黄埔,虽然还在不断扩军,但是前两期老学长们已经占据了相当多重要的位置,再加上复汉军也处于大规模调整的阶段,使得这帮人毕业的时候,大仗基本上已经打完,现如今也没有更多的立功机会了。

等到众人上了案以后,却发现面前已经汇聚了不少的复汉军军官,他们似乎都在等待着什么,目光中带着几分向往。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xgbqg。梦想手机版阅读网址:xgbq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