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逆清1845

作者:江南烟雨秀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258章 东洋来客

书名:逆清1845 作者:江南烟雨秀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0

在郭嵩焘的劝说下,曾国藩终于想明白了眼下的处境,他派人组织了城内的青壮上了安庆城头,趁着复汉军还没赶来之际,又派人去向两江总督赛尚阿求援,一时间两江各地清军纷纷朝着安庆方向汇聚。

所有人都知道,一旦安庆被复汉军攻下,也就意味着从安庆到江宁将无险可守,两江局面将会彻底面临崩盘。

得到这一消息的赛尚阿顿时也急了,他立刻派人去找到了耆英,脸色难看地说道:“安庆快丢了,咱们必须要议和了。”

耆英深深叹了一口气,他的脸色也显得极为难看,议和失败以后的教训实在太过于惨痛,倘若真等复汉军兵临江宁再去议和,恐怕最好的时机也过去了。

问题是面对复汉军的要求,大清朝但凡还有一点挣扎的余地,都不愿意接受复汉军的条件,这意味着是在慢性死亡。

就在二人思考之际,英国公使文咸也得到了张集镇一战的消息,他立刻派人叫来了负责和谈事项的约翰。

“公使阁下,事情发展到了这一步,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复汉军拥有攻克江宁的能力,而一旦等到江宁被复汉军拿下,则意味着我们将不得不与复汉军进行妥协眼下如果要维持均势,就必须让清国统治者放弃可笑的幻想。”

约翰深思熟虑了一番,道:“除此之外,我们必须确保两江的实际统治者是成熟且可靠的人选,我们需要让耆英成为这一重要人选。”

文咸若有所思,缓缓开口道:“想要达成这样的目的,恐怕没有那么简单。先不说清廷这边,复汉军是否愿意重启谈判,同样需要进行考量。”

“如果清国皇帝不答应,我们就联合其他人逼迫他答应下来至于复汉军这一边,大卫先生已经给我写来了信件,他认为可以考虑同复汉军发展更加深入的贸易关系,而非过去的鸦片贸易。”

说起这番话的时候,约翰始终有些无法理解,大卫渣甸背后的渣甸家族可是当年鸦片战争的推动者,是真正的大鸦片贩子,而这样的一个人,今天竟然反过头来说不做鸦片贸易,实在让人感觉到有些匪夷所思。

文咸已经从大卫那里得知了赵源未来的建设计划,他仔细想一想就明白了过来,说到底鸦片这桩生意并不那么好做,在华夏会受到当权者长期而深远的抵制,过去的走私利益也在被削减,这自然让大卫有了转向的想法。

相比起不稳定且具备相当风险的鸦片贸易,同复汉军的合作似乎才是真正的长远之道,想一想那庞大的商业计划,想一想稳定而长期的收益,都让人为之艳羡。

想到这里,文咸沉吟了一番,继续道:“战争对于我们所有人而言,都不是一件好事,也是时候需要停下了。约翰先生,你还是继续留在上海跟耆英沟通,至于我或许需要和法国公使去一趟京城,得让清国皇帝好好明白明白现在的情况了。”

道光二十九年正月,一艘崭新的海船缓缓停靠在了广东黄埔的码头前,码头上的工人们手脚利索地接过船上的绳索,将它牢牢系在了码头上的柱子上,紧接着就将跳板搭在了船舷上面。

很快,拥挤在船舷边上的旅客们有条不紊地通过跳板上了码头,他们当中大部分都是从南洋回来的旅客,人人穿着各式各样的服饰,有人穿着绫罗绸缎,有人穿着粗布大褂,相同的是人人踏上了坚实的土地时,脸上浮现出了几分笑意。

在人群当中,却有两名打扮略微有些古怪的青年人随着人潮到了码头上,其中一人竟然直接跪在了地上,眼含热泪。

片刻后,那跪在地上的青年才重新站起身,朝着身旁的青年用一口古怪的汉语道:“大久保君,这是朱子先生的故乡,我们从今天开始,应该多说汉话。”

另一名青年轻轻点了点头,望向远方厂房区的黑色烟柱,脸上却浮现出几分羡慕。

二人身份都相当不凡,其中跪在地上的年轻人名叫吉之介隆永,而另外一人则叫大久保利通,若是赵源听到了二人的名字,定然会立刻让人杀了他们。

原因很简单,吉之介隆永和大久保利通都是未来日本崛起过程中的关键人物,世称“维新三杰”。不错,吉之介隆永后来有一个更加出名的名字,也就是西乡隆盛,而最后一人则是木户孝允,又叫桂小五郎。

年仅二十岁的吉之介隆永穿着一身和服,拥有着一双狭长的眼睛,整个人看上去又黑又瘦,唯独惹人注目的则是腰间别着一把武士刀。

大久保利通年龄相仿,他与武士打扮的西乡隆盛不同,穿着一身干净整洁的便装,看上去更像是一个读书人。

“我们这次贸然去投奔源君,会不会有些冒昧”

吉之介隆永心中有些忐忑,他的年龄虽然比大久保利通要大上两岁,可平日都是大久保利通拿主意更多。

大久保利通脸色也微微有些黯淡,道:“为了父亲,为了齐彬君,就算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我们也必须要去尝试。”

“为了齐彬君”

吉之介隆永脸上也浮现出一丝狂热,像他这样的年轻人,往往心中都会怀着一个伟大的理想。

和原本的历史上一样,此时的大久保利通和吉之介隆永正面临着人生的低谷,而这一切都要从日本此时的现状说起。

当华夏局势沸沸扬扬之际,日本同样面临着暗流涌动,仍然处于小农经济状态下的日本,明面上以天皇为尊,可实际上权力都掌握在德川幕府手中,而德川幕府在日本推行“闭关锁国”政策,使得日本处于比华夏更加封闭的状态,只有萨摩藩的藩士可以轻易离开日本。

原因很简单,萨摩藩早在百年前就通过武力征服了琉球国,使得琉球成为了萨摩藩的附庸势力,而德川幕府的锁国令并不能约束琉球国,也就间接导致萨摩藩具备一定的自由,像大久保利通和吉之介隆永就是通过琉球国的船只来到广州。

琉球国在名义上还是大清的藩属,因此日本人便通过琉球国先前在广州设置了一个琉球商馆,主要是萨摩藩希望能够借助这个窗口窥测华夏虚实,以及了解世界。而赵源和复汉军也早早通过这个窗口,将名声传到了萨摩藩去,受到了不少日本精英藩士的崇拜,而大久保利通和吉之介隆永便是其中的代表。

大久保利通出身于萨摩藩鹿儿岛下家治屋町的一个城下武士家庭,尽管从社会阶层上勉强可以称之武士阶层,但是眼下正处于社会变革时期,武士逐渐趋近于没落,而大久保利通父亲大久保利世由于在萨摩藩内部斗争中支持开明的岛津齐彬一派,结果岛津齐彬在争斗中失势,便使得大久保利通晋身无望,便萌生了跟同乡吉之介隆永一同前往广州寻求改变的想法。

而吉之介隆永的出身则要略微好上一些,同样出身于武士家庭,但是他的父亲西乡九郎隆盛当上了御勘定方,使得吉之介隆永无需为了生存压力而焦虑,还使得他从小就受到了严格的武士训练,培养了尚武的习性。

上岸以后,大久保利通和吉之介隆永商量了一番,便决定先前往琉球商馆安顿下来,再找机会去寻求见到汉王赵源的机会。

然而,他们的身影却没有瞒过内务司密探的眼睛,很快密探们便通过船方将二人的身份信息弄了个清清楚楚,并且极为迅速地在凌晨时送到了赵源的案头。

赵源此时正在批阅着下面送上来的奏折,他最近这些时日忙得脚不沾地,不是在开会就是在批阅折子之所以这么繁忙,也是因为种种事物都渐渐堆积在了一起,尤其是他还需要随时关注前线的军情,以保持做出最正确的判断。

大量的事物使得赵源的脑袋都有些昏昏沉沉,他随手打开了折子看了两眼,原本还以为只是寻常的崇拜者前来面见偶像的单纯举动时赵源忽然从上面看到了吉之介隆永和大久保利通的名字。

赵源虽然不知道吉之介隆永就是西乡隆盛,但是大名鼎鼎的大久保利通还是知道的,当即提起了兴趣,仔仔细细将密折看了一遍。

看完了密折后,赵源将上面的信息与自己前世的记忆互相拼凑了一番,最终得出了结论,这个人的确就是历史上的维新三杰之一,也是日本日本明治维新的第一政治家,人送外号东方俾斯麦。

赵源早年间在香港见到过正版的俾斯麦,对这个东方俾斯麦的名头倒不感兴趣,但是他却深知一点,此人堪称是日本明治维新的奠基者,如果能够提前扼杀了此人,不说完全改变日本未来的道路,至少能让他们的明治维新之路走得坎坷一些。

“来人,加派人手看好这个大久保利通,决不许此人离开广州明天将他和那个吉之介隆永一起带过来。”

尚在琉球商馆内睡得香甜的大久保利通死活都没想到,他们想要面见的偶像汉王殿下,已经在琢磨着弄死他们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xgbqg。梦想手机版阅读网址:xgbq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