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逆清1845

作者:江南烟雨秀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93章 黄埔军校

书名:逆清1845 作者:江南烟雨秀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0

在整个四月和五月份,赵源几乎都待在了香港,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避开徐广缙,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接下来的大业。

早在一个月前,香港大同报上就已经悄悄记载了这么一则消息,那就是黄埔军校正式开启招生。

没错,赵源虽然将军校开在了鸭脷洲,但是他并不打算一直放在鸭脷洲这里距离香港还是太近,为了避免英国人施加太多的影响,将来肯定还是要迁回黄埔,还不如就随一次历史热潮,就叫黄埔军校。

招生通告上主要有四点要求。

一、年龄需要在十八岁到二十五岁之间;

二、营养状态良好,强健耐劳,无眼疾、痔疾、肺病、花柳病等疾害;

三、无抽鸦片、逛窑子等恶习;

四、需要识字三百以上,能完整介绍自己的履历。

表面看上去这些要求并不高,但是根据实际招生的情况来看,并没有赵源想象的那么乐观,只因为这个年代里大部分人几乎都是文盲,识字三百本身就是一个非常高的要求,而能符合这些条件的人,家庭环境都还不错,并不想去当兵。

更何况,这一则报纸仅仅只在香港发售,能看到消息的也只有香港和南洋的青年,能够挑选的余地并不大,一个月下来真正招录的生员只有一百人不到。

在赵源最初的计划里面,黄埔军校第一期招生至少在三百人以上,而眼下却只完成了三分之一,他也只好冒险让商行在广东进行招录。

由于在广东招录二百名新生预估还需要一个月左右,他索性利用这段时间将场地修整起来,等到所有的学生就位之后,便可以正式开学。

在赵源的规划当中,黄埔军校属于正规的军事院校,跟他在长洲岛训练的行动队在本质上截然不同行动队更多还是训练的士兵,而黄埔军校需要培养的却是军官,正因为如此,赵源毫不客气地找戴维斯要来了十几个资深的英国军官,由他们来组成教官团,赵源则是自任为校长。

黄埔第一期学生们共分成步兵、炮兵、骑兵、工兵以及辎重五科,为期一共九个月,其中第一个月全体参加步兵科训练,然后便会根据个人成绩以及兴趣进行分科,在正式学习五个月后,开始正式分配到军队里进行实用。

当然,按照赵源这般规模,到时候这三百军官至少能撑起一万大军的架子说个难听一点的,像这么多人才放到清廷,至少能撑起三万大军来。

这一点赵源也是充分听取了英国人的意见,毕竟这年头西方的军事组织学已经发展到得长出色的地步,其中的精髓在于军官的培养上,这也是东西方的显著差别,在东方可能更加讲究将领本身的艺术才华,而在西方却更像是一门严谨的科学,每个人做好自己的分内事,就能自然地打胜仗。

赵源自然是推崇西方的这种做法,毕竟历史也验证过,个人再怎么武勇在组织面前都是不堪一击的,从这个程度来说,黄埔新军虽然还没成立,可是起点就已经比清军高出了许多。

当然,这是军官层面的差异,至于普通的士兵就不需要那么讲究,按照英国人的说法,只要不是傻子,能扣动扳机,他们可以在短短一两个月内将这个人训练出来,变成一个合格的耗材,或者说是士兵。

对于英国军官的成色,赵源已经有所了解,无非就是皮鞭加大棒,但凡敢炸刺的家伙都会被彻底磨平,变成一个只知道听从命令的士兵,当然这个过程中,士兵们的感受是无关紧要的,只有胜利才是真正的追求。

除了办黄埔军校以外,赵源还打算将之前在广州没有完成的计划一并完成,那就是同步开设一家综合大学,同样被命名为黄埔大学,此大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后续的综合化人才,他们所学的科目主要就是数学、化学、物理、英文以及相关的军事化训练,学制共一年,只要考核成功后都会下发毕业证书。

当然,黄埔大学的校长依然由赵源兼任,不过像一些日常事物,都交给了一个叫做郑云秋的教育主任这个家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南洋华人,过去也接受了一定的西式教育,与赵源的想法倒是不谋而合。

以上的两所院校都不会收取任何费用,只要通过要求都可以免费入学,不仅仅是学费全免,还包下了衣食住行等基本开支,条件就是军事学院毕业的学生必须听从安排完成至少三年的服役生涯,而黄埔大学的毕业生则需要同汇丰行签订至少五年起步的用工合同。

不过让赵源有些惊讶的是,尽管两所学校几乎都是同时招生,且黄埔大学的要求还要更加严格,需要识字五百以上,可是报名黄埔大学的华人子弟却非常多,一度有五百人进行了报名,但是黄埔大学第一期招生只有一百二十人,其余人要么只能选择黄埔军校,要么就只能等明年的第二期了。

后来赵源询问过郑云秋,才明白了其中的缘由。

原因很简单,南洋也好,香港也罢,这里的华人子弟并没有多少出路,他们不像大清的士子们,还有科举的希望摆在眼前这些人早就绝了读书做官的想法,要么是进入洋行奋斗,要么就是教书育人,他们自然希望加入到黄埔大学来,至少还可以免费进行学习。

为了投资这两所学校,赵源也算是掏了不少钱,但是他眼下却是甘之如饴要知道,现在拉拢的这些家伙,可都是将来造反的主力,不给他们好一点的待遇怎么行呢

除了办学的事情在稳步开展外,赵源也已经将亨得勒派去了新加坡,将会在新加坡组建汇丰银行的分公司那里将会成为他进入兰芳共和国的跳板,同时也需要一些人提前驻扎,至少到时候能更加清晰地了解到当地的情况。

对于兰芳,赵源自然是有很大的想法,一方面西婆罗洲有两三百万华人,如果取得了他们的支持,不仅仅意味着可以彻底占据西婆罗洲,还能给他提供至少十万人的生力军,另一方面西婆罗洲目前固然穷困,但却是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发展路线,而赵源有手段将这里变成一个富裕之地。

关键就在于一点,那就是橡胶。

这年头兰芳主要依靠的资源是金矿,但是金矿只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还有荷兰人在觊觎,并不是一个合适的选择,反之他先前在广州种植的橡胶树苗已经有一部分可以移栽,而婆罗洲这个地方气候湿润,很适合橡胶树生长,且橡胶未来的行情一步步看涨,只要在这里多开橡胶园,未来的收入肯定能超过金矿。

赵源就打算用橡胶作为砝码,再以鸭脷洲的武力为支撑,强行进入兰芳当然,如果原来的兰芳公司高层愿意合作,那固然更好,倘若不愿意,那也别怪他动用武力了。

送走了亨得勒,赵源接下来又送走了洪仁玕有了赵源给到足够多的支持,洪仁玕也顺势赞同可以提前举事起义,但是他还得回去和洪秀全统一思想,至少得提前做好举事的准备。

就在赵源美滋滋地待在香港干着反清大业的时候,广州却炸了锅,甚至赵家将相关地消息都传到了香港赵源的手里。

原来,就在徐广缙等人就任广州后没多久,有一个叫做金顿的英国商人无故殴打中国的水果摊贩,激发了广州百姓强烈的民愤,以致于广州民众纷纷奔赴现场,直接包围了广州的外国商馆,并且还推倒了院墙,砸烂了窗户。

百姓之所以如此,也是积怨已久所致自从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很多外国的官员、水手以及商人自以为是征服者,在广州横行霸道,引起了许多不满,于是之前英国人进入广州城一事才引起了广州百姓和士绅们的强烈反弹,而这一次矛盾被激化后,广州百姓自然不再选择容忍。

面对愤懑的广州百姓,英国领事却一方面通知广州官府,另一方面则是让使馆内的人向百姓们开枪,当场打死了三人,打伤了六人,而事发之后,清兵赶到却驱散了百姓,两广总督耆英唯恐引起英国人的不快,甚至命令文武委员,连日金带兵差,无分昼夜,常川驻扎,简直就是给这些英国鬼子当保镖。

听到这里,赵源简直气炸了肺,他万万没有想到耆英竟然如此卑躬屈膝不过这事也给他创造了一定的机会,因为只要百姓们的怒意积攒下来,将来或许就有一呼而天下景从的效果。

赵源思考了一番,朝着来人问道:“徐广缙可有什么表示”

在目前的广州城,只有徐广缙有资格向耆英表示抗议,毕竟无论从什么角度来说,巡抚都不是总督的属下。

来人盛赞道:“据说徐巡抚本来想叫英国领事将杀人凶手交出来,还要公开道歉赔偿,却被总督大人给拦下来,听说徐巡抚都向总督大人拍了桌子,现在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情况呢。”

赵源沉吟了一番,却是想到了一个主意,道:“回去后告诉二叔,就说为了表示对英国人杀害我同胞的抗议,汇丰行旗下所有业务,从今天开始拒不与英国人合作,除非对方交出杀人凶手,并公开道歉赔偿”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xgbqg。梦想手机版阅读网址:xgbq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