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逆清1845

作者:江南烟雨秀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240章 一线生机

书名:逆清1845 作者:江南烟雨秀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0

上海。吴淞口码头。

作为后世远东繁华首要之地,此时的上海还没有那么大的威风,只是一个区区的小县城,而随着局势的发展,上海也逐渐日新月异起来,黄埔江面上的商船来往络绎不绝,还有许多挂着外国旗帜的商船兵舰穿梭不止。

随着一艘船只抵达了吴淞口码头,从船上很快就下来了十几人,其中为首之人正是湖广总督林则徐的公子林聪彝以及帮办魏源,他们脸上似乎都挂着几分不渝之色,还有几分灰心丧气。

等上了码头以后,一名中年男子快步迎接了上去,微笑道:“听孙,默深,你们总算赶到了。大人现在就在衙门内等着你们。”

林聪彝看了一眼中年男人,低声叹了一口气,道:“周先生,我对不起父亲的期望,把团练丢了”

那中年男人正是林则徐府上的幕僚周腾虎,他本是常州阳湖人,自幼嗜读书,博览强记,雄于辩论,更是通晓古今史事,深得林则徐的信重,无论去哪里都会带上此人,甚至有人声称海内贤才,以腾虎与左宗棠齐称,将他与左宗棠并列为上上之选。

周腾虎看了一眼带有几分自责之意的林聪彝,宽慰道:“实际上,曾国藩已经写了信给大人,信比人早到,所以大人已经知晓了其中的缘由,他老人家也并没有生气,毕竟都是为国谋划,想法不同也可以理解,幸好你们没有出事,要不然大人才会伤心。”

一旁的魏源也是深深叹了一口气,道:“也是没有想到貌似忠厚的曾国藩行事如此果决狠辣,此人实在不可小觑。”

周腾虎瞥了一眼魏源,轻声道:“大人倒没有对曾国藩有过多评价,如今上海局势也陷入了诡谲之中,他已经没有更多的精力分心他顾了。”

听到这里,魏源顿时一愣,道:“哦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周腾虎轻轻叹了一口气,道:“据说受到耆英的邀请,英、法、美三国公使都已经汇聚到了上海,疑似跟海关总税务司的成立有关系,据说此约定签订之日起,届时新的江海关将在苏州河北岸挂牌办公,英法美三国领事每人可推荐一名外籍人士担任税务司领事代表,没有这些代表们同意,任何文件都不得签署也就说到时候我大清的海关都将由税务司做主了”

话说到这里的时候,二人的脸色也多有阴沉了几分,像这等丧权辱国之条约,竟然堂而皇之的要在上海签署,是可忍孰不可忍

周腾虎看了一眼左右,发觉没人靠近后才低声道:“更过分的还不是这个,朝廷已经授意耆英跟英国人谈判开放鸦禁,据说跟英国人这次要求复汉军停止北进一事有关系,也就是说到时候鸦片开禁一事同样会在条约里体现大人不惜抛开军务,转呈赶到上海来盘桓一个多月,就是为了劝阻此事,只可惜这件事终究是劝不住了。”

“开鸦禁这些人到底想干什么”

林聪彝又惊又怒,他的确没有想到朝廷会干下这种事,当初若非其父一力主张禁烟,殊不知多少国人惨遭鸦片荼毒,可是今日朝廷为了利益,竟然再一次开放鸦禁,这简直就是在逼着老父亲去死

“走,我们赶紧去洋务衙门,我倒要看看,大清朝的官场上养了多少禽兽”

上海洋务衙门内正济济一堂,洋务总理大臣耆英、湖广总督林则徐以及军机大臣赛尚阿都坐在椅子上,手中各自捧着茶杯,脸上则都带着几分思绪。

曾国藩谋夺团练一事,虽然是赛尚阿的手笔,但是此刻几人倒也没有在这个问题上深究,因为更加关键的问题摆在面前朝廷要开鸦禁,可又不能过于光明正大,就必须要在明面上将这件事给理顺,而林则徐的态度就很关键。

如果林则徐始终抱着强烈反对的态度,那么也就意味着这件事至少在明面上很难掩盖下去,而以林则徐的影响力而言,清流恐怕都会将矛头指向朝廷。

像这种涉及大义之事,没有人愿意站在风口浪尖上,哪怕是已经臭名昭著的耆英,面对这件事也更多是希望藏在幕后,而不是站在前台。

赛尚阿看了一眼林则徐,缓缓开口道:“少穆啊,你我同朝为官数十载,也就不再兜圈子了,朝廷到了眼下这个节骨眼上,的确不能再继续内耗下去,为了国事考虑,有些骂名你我就一同分担了吧。”

一旁的耆英眼观鼻,鼻观心,沉默寡言,似乎跟自己毫无关联一般。

如今的林则徐已经头发花白了大半,宛如风中残烛,明眼人都能看出没有多久时间可活,可是他却依然透露着几分顽强之意来,沉声道:“为了朝廷,些许骂名担了也就担了,可是骂名也要看是什么骂名,把关税交给外人来管,本来就不妥当,再开烟禁,让烟毒残害百姓,这样的骂名我区区林则徐担不起来,诸位也担不起来,这可是要上史书遗臭万年”

耆英顿时皱起了眉头,他没有急于反驳回去,而是又看了一眼赛尚阿。

果然,赛尚阿根本不去正面回答林则徐的问题,他缓缓叹了一口气,低声道:“少穆,你说的道理我何尝不懂皇上和朝廷衮衮诸公又何尝不明白可是眼下粤匪兵锋近在眼前,等到再丢了浙江,你我还能安坐在这里吗等到教匪攻下了襄阳,距离京城的距离还远吗”

说完,他沉声道:“少穆,你不妨好好想想,咱们割让了些许利益给英夷,但是却能换来英夷的支持和对粤匪的控制,到时候粤匪不过长江,教匪呈孤军之势,朝廷集合主力大军,未必不能在江北剿灭这股教匪,到时候没了教匪作为屏障,咱们也可对粤匪徐徐图之,天下重新恢复安宁也就有望了”

林则徐却嗤笑了一声,道:“鹤汀兄,莫非你觉得眼下朝廷大军就能对付教匪了”

“少穆,你的意思是朝廷连北上的粤匪都打不过”

赛尚阿皱起了眉头,他死死盯着面前的林则徐。

林则徐轻轻叹了一口气,他之前在长沙的时候就跟太平军接触过,再加上对麾下的清军也有了足够清晰的认知,使得他也不得不相信自己的判断。

“打不过不是教匪太强,实在是我们太弱,眼下朝廷并无多少精锐能够挡住教匪的百万大军,襄阳城迟早会丢掉到时候一旦教匪进了河南、陕西后,那里又有多少人会揭竿而起”

听到这番话,赛尚阿的神情终于凝重了,他忽然间意识到,林则徐说得有道理朝廷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赵源身上,这并不能说有错,可是这么一来似乎也忽视了太平军的威胁,要知道,自古以来河南和陕西都是出强军的地方,且匪患猖獗,就是现在河南都起了捻匪,陕西出了刀客,真要等到太平军去了这些地方,岂不是如鱼得水

若是太平军占据这些地方,恐怕数十万之众都能一呼而来

耆英嘬了嘬牙花子,皱起眉头道:“正因为如此,咱们更要对英夷妥协才是”

林则徐深深叹了一口气,道:“可若是这样,咱们就失去了一个对付教匪和粤匪最有力的武器,那就是人心”

朝廷带头跟英夷勾结,那就是自丧民心,不管明面上的理由多么冠冕堂皇,不管背后的利益多么惊人,都逃不过万人戳脊梁

林则徐苦笑道:“倘若到了那时,教匪和粤匪反而会得民心,再加上他们内部团结一心,怕是寻常军队都已经不是对手,到时候咱们就算以八旗新军对垒,可是区区二十万八旗新军真能对付这上百万的匪军吗”

就好比历史上的李自成,他屡战屡败,被明军跟赶鸭子一样从湖广赶到陕西,从陕西又赶回湖广,最惨的时候麾下只剩下了十苟活可是当李自成一旦成了气候,得了民心,便又在短短数年间恢复了数十万大军,更是直接攻破了京城

民心似水,民心如烟,平日里看不见摸不着,可是在关键时候,却又能常常体现出它的厉害来。

赛尚阿皱起了眉头道:“可若是这样,咱们现如今又该怎么办少穆,你过去一直在地方上,可有什么办法”

“必须挫其锋锐”

林则徐毫不犹豫地说道,“教匪全凭着一口气在吊着,在这口气没有泄掉之前,咱们任何盲目的决战都是提前葬送了朝廷的希望,不如就一路苦守坚城,待其锋锐自堕,到时候其内部必定会生出乱子,届时便是朝廷的机会所在。”

“如果朝廷打算眼下就去跟教匪决战,恐怕会中了粤匪的计策,他们一路驱赶太平军为先锋,恐怕就是抱着这个目的”

林则徐过去常年为封疆大吏,他在地方上也屡屡剿匪,知道对付太平军这样的流寇绝不能呈一时意气,更不能以为一次决战就能解决掉他们一股成了气候的流寇极难以扑灭,因为他们的背后往往有着源源不断的补充,而朝廷却是没有这般韧性

只有拖,必须往死里拖,才能求得一线生机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xgbqg。梦想手机版阅读网址:xgbq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