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逆清1845

作者:江南烟雨秀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50章 技术委员会

书名:逆清1845 作者:江南烟雨秀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0

对于赵简而言,昔日败于英夷之手,的确是一个偌大的耻辱。

即便他早早从军中退出以后,也时常在思考着这件事,并最终得出来了自己的结论英夷的确很强,可是仗打成这个样子,也属实是因为绿营早已经腐化没落,实不堪战。

正因为如此,赵源请来英夷教官这件事,对赵简并没有产生很强的刺激,反而认为这是应该做的一件事唯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一旁的赵横微微感叹道:“若是当年战前就能知晓英夷兵法,或许也不至于败得那么惨说不定还有打胜仗的可能。”

然而,此话一出却让赵简和赵源都纷纷摇头,尤其是赵简,他直接出言反驳道:“再好的兵法,也得将士们认真执行才行,可以当前绿营的情况来看,就算将英夷兵法给他们看,也没办法运用起来。”

赵源顿时连连点头,看来简叔的确从中吸取了不少教训。

实际上,他的判断跟赵简是一模一样的,凭借绿营的这几把柴火,就算把西洋的所有兵书都翻译过来也没用,因为解决不了军中的那些痼疾这也是赵源为何不会彻底迷信西式训练的缘故,很多东西不是搬过来就能产生相同的效果,它需要搭配相适应的环境和土壤。

赵源微微一笑,朝着赵简道:“简叔,这一次我们利用长洲岛为基地,招募朴实青壮八十人,配上英夷主力火器,搭配英夷战法,可最终能发挥出多少战斗力,还得看你。”

赵简沉默片刻,缓缓开口道:“我也想看看这些英夷的真本领你放心,当年败了就是失败了,我会好好向他们学习。”

赵源这才松了一口气,他就担心赵简会抱着老一套不放,这样反而会极大影响到行动队的战斗力在他看来,相比起清军和英军的武器代差,军官的职业素质差距才更加令人绝望。

在这个时代里,大清对基层军官的培养体系几乎为零,仅仅只是奉行以骑射为根本的原则,军事人才的选拔仅仅只依赖于武举制度和战争培养,在军官教育上也只注重军人的个人武勇,而忽视对军官的理论教育,这种严重落后的军事人才培养体系使得清军中基层军官毫无战斗力可言,无论是八旗还是绿营,都不具备战斗力。

与之相比,西方各国早早就建立相对完整的军官培养机制,初级、中级、高级军事院校教育体系,像各级军官一般都需要通过军校的系统培养,从而保证军队中拥有一支足够专业的军官团体,从而撑起整支军队的战斗力。

根据赵源的了解,这一状况几乎持续到了清末,国内才涌现出一批真正的陆军军官学院,严重落后于其他国家,甚至比起后发的日本还要落后,当时的清军固然使用的武器足够先进,可由于缺乏专业的军官指导,使得这些武器根本没有发挥出足够的优势。

如今赵源要建立的固然是一支隐藏在安保公司下的行动队,可也希望这些人能够从中得到学习和培养,成为未来新军的种子。

等抵达了长洲岛时,时间已经过了晌午,赵源却惊讶地发现薛桂年、何文慧、弗里德以及弗兰克已站在机器厂门口等候,也不知等待了多久。

“你们怎么都在这里”

还没等薛桂年开口,弗兰克就冲上前来激动道:“天啦,赵,你是一个真正的天才,或许仅仅次于牛顿爵士我是说,我们的新型转炉炼钢法实验成功了”

听到这个消息,赵源也是一愣,自从他上次向弗兰克指导了这个法子后,也才过去没多少天,没想到弗兰克这么迅速就完成了试制和验证,看来这家伙也的确是个可造之才,光是执行力就足够了。

“恭喜你,弗兰克,我只是提出了一个想法,最终将它变成现实的是你。”

赵源拍了拍弗兰克的肩膀,笑道:“看来后世的历史书上,将会写上你的名字了。”

这一点并不夸张,转炉炼钢法的出现几乎给工业革命插上了一双腾飞的翅膀,如果没有这种大规模炼制液态钢的技术,那么大部分的工业成果将仅仅只会停留在纸面上。

弗兰克连忙道:“好了,我先带你去看看我们的宝贝。”

赵源想了想,便让其他人暂时前往机器局,而他则带着薛桂年、弗兰克、弗里德以及亨得勒前去看一看转炉,这也是出于保密的需要。

几人迅速穿过了机器厂,很快就来到了临时搭建的露天冶炼处,只见那里已经摆放着两只鸭梨形状的炉子,炉侧分布着许多小孔,而小孔前则放着几台鼓风机,正在呼呼地朝着炉子里吹风,还有几名壮汉正打着赤膊在观察着炉子的动静。

众人走近前,只觉得一股股热浪迎面而来,再加上本身也到了夏日,不一会汗水就滚落如雨。

随着炉子里进一步烧炼,很快一炉生铁被烧制而出,只是此时的生铁里还含有大量的杂质,只见一名壮汉上前将一包生石灰撒入炉中,然后大力转动着转炉,将更多的空气鼓入其中,很快炉中产生了剧烈的反应,钢液在剧烈沸腾下产生了一股褐色的蒸汽。

弗兰克介绍道:“这是生铁水里面的杂质。”

说完,他命人停止鼓风,并将转炉转到水平位置,然后再将里面的钢水倾倒进入钢包里面,一炉液态钢便宣告冶炼完成,用时只用了不到一个小时。

赵源微微叹一口气,道:“这一炉能生产多少钢”

“三百五十公斤。”

弗兰克似乎也不太适应,喃喃道:“如果采用这种冶炼方法,光是一只冶炼炉一天都至少可以冶炼出七千公斤的钢而且初步预估,我们在成本上能够节省至少七成到八成。”

无论是哪一个数字,放在过去之前都是遥不可及的神话,可如今却成为现实。

赵源沉吟了片刻,叮嘱着薛桂年一定要做好保密工作,像这种机密尽量减少接触的人,另外要跟每个参与者签订保密协议这也是他的无奈之举,毕竟在大清还不存在所谓的专利制度,到时候只能让亨得勒派人前往西方各国申请专利保护。

至于对弗兰克的安排,赵源也早早考虑过。

“我打算成立一家技术委员会,可以根据一定的标准来邀请一些有成果的技术专家加入,我们可以给予这些技术专家一些必要的支持,比如每个月提供一定的津贴,可以申请对一些项目立项,我们可以拨付部分科研资金进行支持,也可以适当组织一些科研会议,提供给学者们一个交流的平台。”

他朝着弗兰克伸出手去,道:“弗兰克先生,希望您能加入技术委员会。”

“亲爱的赵,我十分荣幸能够得到邀请。”

赵源点了点头,又看向了弗里德,道:“还有弗里德先生,希望您能加入技术委员会。”

弗里德性格简单直接,当即便同意了下来。

赵源继续道:“如今我们解决了钢材量产的技术问题,最大的难关不复存在,那么冶炼厂也必须加快投产的进度,我们没有太多的时间等待趁着技术还没有扩散出去,我们必须赚够每一块钱。”

在原本的历史上,转炉炼钢法本身就是在几年便宣告问世,如今有了赵源这个案例摆在前面,恐怕还会大大加快这一进程,倘若到时候西方大规模使用这种技术手段,钢材的价格恐怕会迅速跌落。

因此,赵源必须赶在转炉炼钢法被西方掌握前,攫取到更多的利益。

当然,这件事也就落在了弗兰克的手上,不过赵源也给他配备了一个副手来管理冶炼厂的日常工作,这个人正是薛桂年,至于现有的机器厂则会交给原来的副掌柜高健德打理,只需要再通知一声老约翰即可。

除此之外,钢材的问题得到解决,也就意味着枪械厂面临的主要难题得到解决枪管的质量本身就会受到材质的影响,使用水利锻锤和钢材锻造出来的枪管,在质量上自然要大大优于传统的熟铁卷制,使用寿命上要长许多。

与安排弗兰克一般,赵源同样让弗里德来负责燧发枪的生产环节,至于日常管理则是交给了另外一个叫做秦宪刚的掌柜。

赵源还给弗里德下达了一项任务,那就是在向亚历山德罗商行供应褐贝斯燧发枪之前,先采购二百杆给行动队使用,等到他们试用结束后再开始供货。

原因也很简单,他希望能够等到生产品质足够稳定以后再供货,这样也能给这位大买主更好的印象,总不能干完一锤子买卖就结束了。

根据赵源的预估,想要建立一套稳定的生产标准,放在这个时代其实非常超前,需要在很多细节上反复磨合这不是急得来的事情,必须要保持足够的耐心,要充分给予试错的机会。

但如果这套标准成熟后,也就意味着可以进行更大范围的推广,对于赵源未来的计划将会极为有利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xgbqg。梦想手机版阅读网址:xgbq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