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逆清1845

作者:江南烟雨秀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245章 相忍为国

书名:逆清1845 作者:江南烟雨秀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0

东暖阁。

“无耻,混账林则徐无耻,赛尚阿混账,就连耆英也是个彻头彻尾的蠢货”

年迈且头发花白的道光皇帝怒不可遏,脸上的皱纹也因为愤怒而变得扭曲变形,过去的两年时间里简直就是他人生中的最低谷,几乎没有过一次好消息

为了抑制内心的郁闷,道光皇帝甚至已经开始吸起了内务府上供的鸦片,当然报给皇帝的说法可不是鸦片,而是一种叫做百忧解的灵丹妙药

道光皇帝懵懵懂懂间吃了鸦片,只觉得身轻体健,心情也好了许多,就连夜里甚至还有心思临幸了后宫的宠妃,而就在皇帝飘飘然之际,林则徐、赛尚阿联名的请办团练开满洲疏则一下子将他打落入了现实。

在这一封折子里,林则徐和赛尚阿竟然声称眼下局势已经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必须要尽起地方团练,以团练为核心来抵挡教匪的进攻,才能等待时机扭转当然,这个也就意味着朝廷必须给汉人大臣放权,甚至还得让汉臣去勾结地方豪强搞藩镇

为此,赛尚阿甚至还提出了一个方案,那就是让林则徐担任两淮团练大臣,让孔繁灏担任山东团练大臣,让潘曾绶担任江苏团练大臣总之,让这些誉满天下的汉人大臣去地方搞团练,用他们的名望来团结地方士绅大族,从而尽起团练来抵挡叛军。

严格来说,这个方案具备很高的可行性,至少在实现后会有不少人买账但问题是,这事是赛尚阿或者是林则徐一个作为臣子能提的吗

除了这个问题以外,赛尚阿和林则徐提出的第二件事就不是戳道光的肺管子,而是在戳道光的心脏了他们竟然打算开发满洲

赛尚阿和林则徐认为,大清朝发展到这个时候,就不能再继续让京城的旗人安稳地待在京城里享福,得有忧患意识,那该怎么办呢就得强根固本,也就是让京城里所有没有差事的旗人前往满洲,给他们分配土地,让这帮人去种地

考虑到旗下大爷们压根没有半点农业知识,他们还提出了一个非常贴心的主意,那就是可以把土地租给一部分汉人,让这些汉人去当佃户,到时候八旗大爷们就可以安安心心收租度日,到时候省下来的银子还可以用来办新军搞洋务。

看完了折子后,道光皇帝只觉得胸口气血翻涌,险些一口老血就要吐出来这个计策哪里是什么强根固本分明是在刨大清朝的根真要让这些汉人去关外做了佃户,到时候关外岂不就变成了关内,到时候还有满洲八旗的容身之所

林则徐作为一个老奸巨猾的汉人提出这条阴毒的策略也就罢了,可赛尚阿一个蒙古人怎么也跟着掺和这件事还有那个耆英,朕派他去上海办事,他到底是怎么办事的

道光皇帝深深吸了一口气,将内心的愤怒强行压了下去,他冷冷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的僧格林沁和穆彰阿,沉声道:“赛尚阿的这封折子,你们怎么看”

他已经连林则徐的名字都懒得再提,已经充分不再掩饰内心的愤怒。

穆彰阿敏锐地察觉到皇帝内心的不豫,他低声道:“臣以为,此策实为妄言,自广州之战以来,可见为国牺牲者多为不是汉人,若是大肆任用汉人团练,无异于自寻死路至于开拓满洲,可容后再议,只是不许汉人出于柳条边,以防万一。”

所谓的柳条边,即大清在东北兴建的一道堤防壕沟,因是在用土堆成的宽、高各三尺的土堤上植柳条,谓之柳条边,又名盛京边墙。

柳条边主要分成了东、西、北三段,最早由于朝鲜人时常到宽甸等地采挖人参、山货等土特产,与满清百姓时常发生冲突,于是为了保护大清的所谓龙兴之地,皇太极便下令在凤凰城到碱厂一带修建边墙。

后来到了顺治五年,大清入关之后,为了划分蒙古游牧牧区和农耕界限,开始修筑西段的柳条边墙,其中边外为蒙古牧民的游牧区,边内则为盛京辖区,包括盛京皇宫和清朝祖坟永陵,这也是为了防止蒙古游牧入侵龙兴之地。

至于最后一段北段柳条边,则兴建于康熙二十年,当时主要是为了防止百姓去大规模开采被清政府视为大清龙脉的长白山。

但是话说回来,清廷最初入关时,并不禁止汉人移民辽东,甚至从顺治元年开始就实行了移民奖励政策,拨内陆各省百姓开垦东北,其中有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各省汉民就前往了辽东安家屯垦,鞍山地区的绝大部分村屯都是顺治元年后所建。

到了顺治八年的时候,清廷甚至还颁布了辽东招民开垦条例,甚至用耕牛、种子来奖励移民垦地,并且以开垦面积之多寡,决定地方官的升迁,或赐匾额,高悬门第,以示褒奖,由于政策非常优惠,便吸引了大量的百姓前往辽东,甚至有许多地方都是整村屯迁来,有效推动了辽东人口的增长。

到了康熙年间时,移民垦荒的政策得到了进一步支持,不仅扩大了东北的垦殖范围,且要求各省荒地自康熙元年起五年内必须垦完,完成者甚至会给与种种政策上的优待,从而确保辽东人口和土地得到了迅速增长,到了康熙四十年后,东北地区的农业水平已经连年丰收,甚至开始向关内出口粮米。

后来雍正继位后,他进一步推动移民垦田的政策,甚至还开放了部分蒙古地区,允许汉人入边屯垦,且垦地范围不仅仅局限在奉天附近,还进一步深入到吉林、黑龙江地区。

此外,雍正不仅对移民垦田大力支持,甚至对越禁长白山一事都采取了优容政策,他甚至曲加庇护越禁犯科的流民,也不去管私挖人参,命令刑部以及辽东方面的官员,让他们对私刨人参的罪犯采取了从轻处理的政策。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当时的清廷并不存在所谓的偷越边界的事情,因为这事从根本上就是合法的,当然这也是因为当时的清廷还处于相对优势的时期,并没有将进入辽东的汉人视作为威胁。

直到乾隆时期,政策才突然出现了大变样,乾隆皇帝屡屡下令严禁在辽东移民,且严格盘查出入山海关的旗民人等,并加强边口的巡守能力,还惩处了相关处理不利的满清官员。

原因也很简单,汉人大规模流入辽东后,便开始出现了东北移民与旗人争田争利的矛盾,乾隆认为只有严格禁止汉人继续进入辽东,才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并且开始通过种种政策吸引闲散旗人屯田。

这一政策也一直延续到了道光时期,清廷皇帝最早或许只是通过严禁来保障东北土地不被汉人占种,从而为其移旗屯田提供便利条件,可是到了后面便也失去了本意,将排斥汉人变成了核心缘故。

总之,穆彰阿深切地揣测到了道光皇帝的心思,他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皇上,重用汉人团练不可,但是却可以发动各地驻防部分自愿前往满洲的旗人前往,也能起到充实根基的作用。”

穆彰阿轻声道:“当然,这两策均为长策,并非短时间内能见到效果,咱们眼下更重要的或许是跟粤匪议和。”

“议和”

道光皇帝微微一惊,但是却并没有多么抵触无论他多么憎恨赵源,也都明白眼下的大清无法同时对付两个敌手,光是应付太平军就够折腾了。

穆彰阿点了点头,道:“之前耆大人的意思是,英国、法国和美国这些国家并不希望看到大清彻底倒下去他们希望华夏能够同时存在几大不同的势力,所以之前大清强,他们就站在粤匪那边,如今粤匪教匪并起,他们就又站在大清这边,这些国家愿意促成咱们跟粤匪和谈,也好大清集中精力对付教匪。”

道光皇帝微微沉默了片刻,他缓缓道:“代价是什么”

“除了之前答应的条件以外,大清要扩大各国在华贸易特权,还得给各国治外法权,并且允许他们在京城、江宁等地开设使馆,许他们租借土地以供殖民当然,他们不会直接出兵去对付粤匪,所以还需默认粤匪所据之地”

穆彰阿脸色有些发紧,他将一条条听上去就很屈辱的条款念了出来,最终深深跪在地上,“奴才以为,此等要求着实着实有些过了只是不敢瞒着皇上,故而冒死启奏。”

道光皇帝看了一眼穆彰阿,却罕见地并没有发怒,只是叹了一口气,“穆彰阿,你一心为国,朕如何不知这些夷人不知礼义廉耻,不知上下尊卑,多有冒犯实属正常,朕也不会因此怪你,眼下国事艰难,你我君臣都需相忍为国都不容易啊”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xgbqg。梦想手机版阅读网址:xgbq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