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逆清1845

作者:江南烟雨秀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76章 行商困局

书名:逆清1845 作者:江南烟雨秀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0

在后世,赵源如果想构建这样的组织,那简直就是老寿星上吊,活得不耐烦了。

但是在当下的广东,反而有促成的可能,其中主要的原因就在于经过鸦片战争之后,朝廷对于广东的控制已经没有想象中那么深。

主要原因就一个,广州距离京师实在太远了,远到广州发生的很多事情,京师完全处于不知情的状态

就好比这一次的鸦片战争,道光皇帝深居京城,他所了解的情况和实际发生的情况,几乎完全不同,以致于在决策上屡屡出现重大失误对这场战争,从禁烟到断交,从战争开始到和议告成,都是道光帝一手决断的。

在战争之初,道光皇帝本身持有主战态度,却对对手压根一无所知,甚至认为这一战一定可以让英国人降服,为此他甚至是最强硬的主战派,要求倘查拿不能净绝根株,惟林是问,所有沿海各直省督抚,已降旨尽心严密防堵,不留去路矣。

而在这个过程中,由于通信条件极其不发达,正常驿递需要足足一个月时间,而百里加急,则需要二十多天;如果是五百里加急,也需要十五天左右,这也导致各地军情既不能及时传递到京城,皇帝的谕旨也不能及时抵达前线,这也导致清廷的决策比实际慢了许多。

正因为如此,在前线作战失利后,主帅奕山为了保住官位,不惜夸大敌情,谎报战果,甚至为了赎回广州城,奕山交出六百万元赎城费,并全盘接受了英军提出的条件而这些情况在奕山给道光皇帝的奏折中丝毫没有得到体现,反而欺骗皇帝声称英军在广州城下“免冠作礼,恳请大清皇帝开恩,追完商欠,俯准通商英夷感恩戴德,免冠感伏,声言永不敢在广东滋事。”

在奕山把丧权辱国的赔款美化成商欠,将英军称为免冠感伏时,道光皇帝便与真相彻底无缘,他甚至对奕山大加赞赏。

而除了一个奕山,其他的清廷官员们也都纷纷谎话连篇,真相自然也就越走越远。

赵源正是因为明白这个道理,他才不会将清廷放在眼里只要他不公然打出造反的旗号来,这些地方官员们又怎么会想不开与他为难

说个难听的,就算是耆英知道了这个消息,他想到的也绝不是上报,而是怎么从中分润更多的好处,毕竟千里做官只为财

赵源将这一桩计划完善了一番,他自然是率先找到潘老爷子要做成这件事,没有潘家的威望可搞不定。

潘正炜在得知赵源要拿出汇丰银行时,顿时惊讶不已,道:“看不出来,你小子的眼光竟然这么远大”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潘正炜对赵源的能力没有丝毫怀疑,唯独对他的眼光有些怀疑,就怕这小子彻底钻进了钱眼里。

赵源轻声感叹道:“只有人掌控钱的道理,哪有钱掌控人的道理”

“说的好。”

潘正炜感慨道:“你能有这样的胸怀,这件事也就成了一半,不过你想好从哪方面入手吗”

广东工商界千头万绪,也可以说是一盘散沙,想要从中找到线头并不容易。

赵源毫不犹豫道:“自然是十三行。”

潘正炜缓缓点头,脸上露出了一丝沉思。

广州十三行固然已经日趋没落,但此时却未尝不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当然,赵源想要从十三行入手,就必须要足够了解目前广州十三行所面对的内外困境,这样才能真正找到解决的办法。

在潘正炜看来,主要有两方面的缘故,一是粤海关对于行商的压迫和责任转移,二则是鸦片战争以来越发强势的外商集团竞争。

康熙二十三年,清廷正式开放海禁,特设粤、闽、江、浙四海关,而到了乾隆二十二年就关闭了其中的闽、江、浙三关,仅仅留下了粤海关对外贸易,而在鸦片战争前,粤海关并不直接管理来粤贸易的外国商人,而是通过特许商行十三行进行管理,这也奠定了十三行的特殊地位。

当然,随着鸦片战争结束后,十三行垄断对外贸易的制度被废除,也就使得十三行失去了最大的优势。但与此同时,粤海关对于行商的敲诈勒索却始终没有停止,其中更是涉及到多种名目。

首先,粤海关常常借征收税饷及“规礼”名目敲诈勒索,其中名目更是多如牛毛,比如1年,粤海关勒令加征货物税饷有294种,同年,行商每年备贡银由55万两增至95万两,连嘉庆皇帝的五十岁大寿,行商也需要进贡12万两寿银,60岁大寿须进贡13万两寿银;

其次,粤海关针对行商们定下了一百多项规礼,其中各项规礼加起来就多达十余万两,以致于后来英国商人洪任辉向朝廷投诉粤海关勒索“规礼”的腐败行为,引起了广泛的热潮。

再其次,粤海关还常常借捐款赈灾的名义敲诈勒索,像曾经的粤海关监督佶山曾勒索逼迫行商第一首领、万和行的蔡世文破产,以致于蔡吞服鸦片自杀,就连后来潘家也被勒索过,要求行商首领潘有度毫无理由的捐款五十万两银子。

其中最有名的,便是怡和行首领伍秉鉴,为了求得一份平安,接连从43年,不得不向官吏贿赂和送礼,前后共达一千六百余万两,甚至在鸦片战争结束后,还被勒令旧行商偿还条约规定的外商债务三百万两,其中伍家就要单独承担一百万两。而在伍家出了这一笔前后,粤海关却仍然没有放过他,继续勒逼伍家偿还烟价余款,导致伍秉鉴含恨而亡。

可以说,这样长期持续的敲诈勒索在行商中是时长发生的,行商们为了保住身价财产,甚至还创设行佣基金,即从各行商进出口货物交易中抽收款项,专门用来应对官府的勒索,而这一笔银子后来又被官府挪走了。

即便如此,行商们的破产也是接二连三,像裕源行、万成行、会隆行、达成行以及福隆行都为此破产,就连身价厚实的潘家还有卢家都曾经一度停业,像早年间开业的二十六家行商,到了29年仅存7家,其他大部分都破产倒闭。

除了粤海关的勒索以外,西方外商大规模进入中国,他们大批来到广州,用各种方式展开竞争,使原已极狭小的西方工业品市场更为拥挤,又扶植行外商人与行商抗争,给行商们的经营也带来了重大的困难和损失,甚至连东印度公司也阻挡不住自由商人的竞争,竞争之激烈残酷由此可见一斑。

后来鸦片战争爆发以后,清政府下令断绝中英贸易,广州十三行因此失去了主要的交易对手,洋货来源寥寥,而后制定的江宁条约,更是让广州十三行逐渐成为历史名词,而国际贸易的物流中心也渐渐被香港和上海所取代。

谈论起这些辛酸往事,潘正炜这样经历过风雨的老人都忍不住老泪纵横,他回想起当年潘家被朝廷压榨,被外商们围剿后,导致同孚行不得不停业,心中都极为不甘,后来潘家之所以转型,从商贾之家转入仕途,便也是存着这般心思。

“秀山,老夫倒也不是托大,汇丰行发家太快,以致于粤海关的人还没有特别重视,亦或者他们存着别的想法,但是将来迟早有一天,他们会找到你,到了那个时候,哪怕是耆英,只怕也很难护住你的汇丰行。”

潘正炜轻轻叹了一口气,道:“若是真能打造出一个这样的工商同盟会出来,老夫愿为你奔走,相信他们那些还在的家伙,总能给老夫一点薄面只是接下来的路,还得你自己走。”

赵源并没有多么开心,他的心中已经蒙上了一层阴影潘正炜的这一番话,无疑于点出了他面对的真正对手,那就是大清朝。

大清皇帝的确距离广东很远,但是放在广东的粤海关监督,无疑就是一条饿狼,时时刻刻盯着广州的行商们,只要有机会,他们就会冲杀来撕咬一口。

赵源已经明白过来,他眼下所面临的情况其实都是一体两面,他需要发展工商业,来积蓄力量,但是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毫无疑问也会得到朝廷的关注,进而导致朝廷提前动手,将他发展的果子给提前摘掉。

一想到这里,赵源顿时有些为难,太平天国运动还有五年时间才会爆发,直到那时候清廷才会将目光转移出去,可是现在却怎么办

赵源不是没有想过提前举事的可能,但是一想到提前举事将会面临全面的反扑,他心中就有些担忧,说起来,他赵源也不是圣人,自然不想做为他人嫁衣裳的伟大事业。

忽然,他想起来了郑芷和洪仁玕,或许可以利用他们来折腾折腾,至少先为他转移转移注意力,至少不能让官府一直盯着自己的举动。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xgbqg。梦想手机版阅读网址:xgbq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