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逆清1845

作者:江南烟雨秀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134章 内务调查司

书名:逆清1845 作者:江南烟雨秀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0

四月二十二日,广州。

从四月二十日宣布起事开始,复汉军仅仅只用了一天一夜的时间就宣告拿下广州,而后又用了一天时间清剿了城中的溃军,直到目前为止广州一直都处于戒严的状态广州固然已经被夺下,但不代表城内就不存在清廷的死忠分子。

说到底,满清得天下虽不正,但也有二百年,不少汉人士子早已将其奉为正朔,为其读书做官,对清廷仍以君父待之,因此即便在广州这座堪称反清氛围最为浓厚的城市里,依然有大批的岭南士子对赵源表示沉默,他们既不接受,也不反对,更多还是观望为主。

除此之外,清军撤离虽然仓促,但是毕竟经营日久,临行前也在广州城内埋下了大量的细作,这些人不同于溃兵直接暴露在大家面前,想要挖出来也需要一定的时日。

至于清廷官员的态度就更加明显,当赵源率军进入广州时,几乎所有的满清官衙都空空如也,原来做事情的官员要么跟着穆特恩一起逃走,要么干脆混在乱民里面溜走,与此同时广州满城的家属们也跟着满洲同撤往了肇庆,像广州将军府、两广总督衙门、巡抚衙门,再包括广东布政使、广东按察使、广东学政、广东道御史以及粤海关等等,全部都空无一人。

唯独一直留在城内的广州知府关晓峰,却在广州被攻克前的最后时刻迟迟未能自杀,最终被复汉军士卒所擒获。

总体来说,这些并不出乎赵源意料之外,说白了在天下人看来,即便赵源拿下了广州,但也不能说明什么,顶多也就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

在这种情况下,赵源自然不可能有足够的文官来支撑整个广州的需要,但是他有一点好处,那就是过去通过行商体系培养了大批人才,其次复汉军中也有一批优秀的军官可以临时充当官员,算是能将这个架子给搭起来。

在一众复汉军的护送下,赵源带着一众军官、行商以及那些站在复汉军这边的士绅群体,直接迈步进了广州将军府此地已经被改成大都督府,将会成为复汉军政权的核心之一。

之所以说是核心之一,只因为复汉军政权明面上的领袖并不是赵源,而是前清廷虎门镇总兵赵诚,而就在昨晚赵诚也送来了消息,那就是他已经控制了整个虎门镇以及半支广州水师,算是取得了另外一个好消息。

就在四月二十号当天,赵诚率领一群心腹在虎门镇宣布起事,并且在极短时间内完成了对虎门镇全军的控制,将所有忠于清廷的清军军官杀掉,并对广州水师完成了突袭,乘机夺下了半支水师,大约有二十多条战船,拥有兵力四千多人,而另外半支水师则在广州水路总督赖恩爵的带领下仓皇北逃。

在一些不了解内情的外人看来,起事的重点既然在广州,那自然应该以广州为中心,但是赵源却认为虎门镇的位置和广州水师尤为重要,有了他们就能保证拥有一条前往兰芳的退路,因此虎门镇和水师一直让亲爹赵诚掌控,才更加让人放心。

大都督府中,复汉军核心群体齐聚一堂,进行了一场堪称紧急的会议。

刚刚被任命为复汉军都督府参议的潘正炜,很快就说出了心中的第一个担忧,“大都督,广州城内现如今有不少清廷官员、候补官员以及家属,他们既不愿意投靠我们,恐怕还是存着效忠清廷的意思,若是不好生处理这批人,只怕会形成隐患。”

赵源面色凝重,他当然知道这里面潜藏的风险要知道,大清朝在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后,再加上捐纳制度缘故,导致广州存在一个十分特殊的群体,那就是捐纳官员,这些人基本上没有实职,都是广州城内的商人,可是这些人也算是给大清朝交了一笔银子,在广东各地也拥有大量的良田,属于士绅中的中坚力量。

处理这些人,自然是要小心再小心,表面上看这些人不算什么,可是他们人数却相当多,光是广州城内的捐纳官员至少有数千人,再加上他们的家属姻亲,至少也有个几万人,这些人眼下被困在广州,或许已经在骂娘了。

处理这件事,罗广平有着十分丰富的经验,他在兰芳就杀得血流成河,自然不在乎在光州多砍一些脑袋,他用手掌轻轻往下一劈。

“大都督,要是麻烦,就让臣将其中为首部分全部处死就好了”

“不可”

潘正炜、伍崇曜、卢继光等人齐齐摇头,他们还真怕赵源一个冲动,将这些人给杀光,要知道这里面很大一部分人都是广州本地人,这些人捐大清朝这个官只是为了买个身份,倒不会真的跟大清朝有什么纠葛。

赵源也有些哭笑不得,他摆了摆手,道:“这件事不能盲目杀人来解决,本督倒有几点想法。”

在这件事上,他不准备再听其他人的意见,打算先独断专行了。

“首先,在城内张贴通告,愿意投靠我们的清廷官员亦或者是候补官员,皆可根据才能和资历授予相应的实职,若是不愿意者,可以放其离粤北上,但是所有离开者只需携带一个包袱,总价值不得超过五两白银,所有银行、票号单据不得携带离去。人人都需要经过搜身,方可送走。”

听到这里时,众人脸色顿时有些怪异,赵源这么做看似是放他们离开,可是却将他们都变成了穷光蛋,这么一来除了那些满清死忠,只怕其他人都会好好想一想。

赵源不慌不忙地继续道:“其次,广州城内所有百姓、士绅、官员着,想要通过广州各城门外出,必须剪掉辫子,不得违制,任何人都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

“这”

当场便有人看出了其中的险恶,倘若想要离开广州,那么必须要剪掉辫子,而一旦剪掉辫子进入了清军控制区域,那就是妥妥的反贼啊到时候只怕没有死在复汉军的手上,反而死在了清军的手中,这一招倒显得有些毒辣阴损。

赵源继续道:“自即日起成立内务调查司,执行内部情报调查工作,将直接接受本督的领导,首任调查司司长由罗广平担任;另外枢密院下成立军务调查司,专门负责军方和对外情报调查,首任军务调查司司长由陈锦耀担任,将对本督以及枢密院负责。”

一听到这两个调查部门成立,众人顿时心中一紧,在他们看来,这不就是厂卫组织吗

赵源看了一眼众人,解释道:“清廷在广州埋下了许多暗谍,他们时刻都想找到我们的弱点,甚至会试图行刺我们中的重要人物,因此内部的反谍工作必须要抓起来,广平过去也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工作,所以也希望大家能够给与支持和理解。”

赵源并不希望将内务调查司变成了前明时期的斗争工具,因此必须从一开始就将它的权限束缚在一定的范围内,同时采用罗广平担任此职位,也是因为他的背景相对而言更加独立,在广州不会涉及到太多的权力斗争。

至于军情调查司的成立就显得比较正常,任何朝代都有类似的机构,而且主要工作体现在军事方面和对外方面,并不会那么敏感,由一直在赵源身边历练的陈锦耀担任就比较合适。

至于陈锦耀担任军情调查司司长这一工作后,侍从室主任便由赵富贵担任,也算是赵源给身边老人的一些特殊照顾。

听完赵源的安排后,潘正炜十分赞同,他补充道:“这么做还有一个好处,咱们筛选出来的这些清廷死忠,一旦送回去以后,到时候道光皇帝怎么处置他们,也是一件麻烦事,搞不好就会烫了手。”

卢继光皱眉道:“把这些大清朝的忠臣给道光送回去,难不成对道光来说还是一件坏事”

“好与坏,那得看怎么说。”

赵源自然明白潘正炜的意思,笑道:“若是杀了这些个大清朝的死忠们,倒是成全了他们的名声,可一旦把他们放归北边,到时候这些一无所有的大清死忠,道光是管还是不管,这一管得管到什么时候是个头”

要知道,这些人可不是几个人几十个人,全广州加起来少说也有个上万人,道光就算想管,怕是也没那么多的钱来管。

若是这些人到时候没有安顿好,全天下的大清死忠们会怎么看待这件事

正所谓攻心之策,绝不是看一时之成效。

“果然是妙计,妙计啊”

伍崇曜脸上洋溢着热烈的笑容,他一想到这件事顿时心中就乐开了花。

处理完这件事以后,行商们也郑重地向赵源提出了一个请求,那就是重新恢复过去广州十三行的特殊地位,其中卢继光甚至还提出了一个建议,那就是成立内务府。

没错,在这些行商眼里看来,天底下哪个衙门最豪奢那必然是内务府啊这帮人什么都不羡慕,就是羡慕内务府的特殊地位,但是这么一来,却让赵源多少有些为难。

行商们作为赵家造反的首批投资人,想要一些回报很正常,但是赵源也深刻地明白,这件事是绝对不能这么做的,否则一旦干成了,那么他苦心孤诣的工商兴国战略就彻底泡汤了

只是,怎么向行商们解释,却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xgbqg。梦想手机版阅读网址:xgbq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