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逆清1845

作者:江南烟雨秀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214章 兵临武昌

书名:逆清1845 作者:江南烟雨秀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0

实际上,赵源非常明白与会者的心态,其中行商们对复汉政权存在一定的信任,毕竟说到底复汉政权的根脚跟广东行商分不开关系,但是想让他们直接掏钱出来,依然需要一个政治承诺,比如给与经商特权或者构建官商环境。

士绅大族们也有资本来支持,但是因为三大政策的缘故,他们对于复汉政权还处于基本的观望状态,再加上赵源需要进行科举改革,同样也在一定程度上触及到他们的利益,因此想要得到这些人的支持也不容易。

相对而言,银行业和票号对国债计划最为支持。

当然,还是那句话,西方银行业相对独立,具备一定的博弈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可以对各国政府进行风险评估但是在广东,各家银行和票号很难去做这件事,要知道枪杆子握在复汉军手中,要让他们用白花花的银子去赌汉王府的诚意,自然是不现实的事情。

眼看着会场中鸦雀无声,赵源环视了众人一眼,沉声道:“此次建设国债将承诺百分之五的年息,以五年为期限,逾期抵押物为汉王府下辖土地。”

没错,赵源直接拿出这个时代仅次于金银的硬通货出来,也就是汉王府名下的六百五十万亩田地在拿下了湖南之后,复汉军即便是将一部分军功田分发下去,但是依然持有了六百五十万亩土地。

按照目前平均市价来计算,复汉军手上的这一批土地价格至少在一亿三干万元,也就是说完全可以覆盖发行的一亿元国债。

听到这一番话,台下的众人顿时嗡嗡响成一片,还有人现场掏出了精致小巧的算盘噼里啪啦地计算起来,不时有人点头,有人叹息,还有人则神情亢奋,不能自已。

一亿元国债,百分之五的年息,也就意味着每年利息为五百万元,五年下来总利息多达两干五百万元。

表面上来看,百分之五的年息跟外面贷款利息差别巨大,但是要明白一点,后者的规模要小很多很多,且后者具备相当高的风险因素,每年都存在着大量的坏账,而国债所具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则不是后者能比,每年五百万元的利息堪称是一块又肥又美的大蛋糕。

当然,也不能说毫无风险,最大的风险就是复汉政权遭到灭亡。

但是这些行商们也好,士绅大族们也罢,也都有各自的消息渠道,对于当前战场局势的掌握程度并不比京城的道光皇帝少,甚至在细节上犹有过之,说现在兵强马壮的复汉军有可能被灭亡,简直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在场都是聪明人,这样一个稳赚不赔的买卖摆在这里,顿时引起无数人心头火热

就在这个时候,潘老爷子率先站了出来,他环视了众人一眼,缓缓开口道:“潘家愿意购下三干万元国债”

此言一出,顿时如同投石湖中,激荡起了好大的水花,众人也纷纷站起来,七嘴八舌地开始争抢起来。

“好事总不能让潘家都吃下去,我们卢家没有多少钱,但是能买一干万”

卢继光自然不甘示弱。

“你们能出我们就不能出我伍家愿意买一干万”

虽然伍崇曜去了欧洲考察,但是伍家尚有其他掌柜站了出来。

不一会功夫,光是广东十几家杭商就率先认领了一亿元,看似艰难的国债任务轻轻松松就完成了。

倘若道光皇帝看到眼前这一幕,恐怕会有些惊讶,大清朝廷都拿不出这么多钱,难不成这些行商们都这么有钱了

赵源并没有感觉到丝毫奇怪,广东行商这几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光是赵家依靠汇丰银行都能轻松拿出一两干万元,更不用说曾经的世界首富潘家和伍家,行商们凑一凑别说一亿元,就算翻一倍也不一定拿不出来。

此时随着你一嘴我一嘴,一亿元的额度很快就被全部认购下来,可是对于其他的行商和大族们而言,却是不能接受的事情,像这样一个能够讨得复汉政权欢心且能得到稳定收益的事情,这些人自然也不会放过。

“咱们多的钱没有,几百万两还是有的”

“汉王殿下,一亿元怕是不够啊,能不能多发行一些国债”

台下群情汹汹,众人纷纷叫嚷了起来,恨不得赵源将国债规模再翻一倍。

看着眼前这一幕,于连山顿时松了一口气,如果国债卖不出去,到时候难保不会被质疑执掌央行的能力

针对众人要求的扩大债券规模的要求,于连山也断然拒绝,毕竟每年五百万元的利息可不是一笔小数字更重要的是,行政院的一亿元国债是经过了多方论证后的结果,不能少同样也不能多,毕竟钱都要花在刀刃上。

面对这种情况,赵源自然不会坐视不管,而是亲自站出来给大家划分了蛋糕,其中广东行商和士绅大族一共能拿走九成额度,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最后的一干万元则分散出去,起售额度在十万元以上,主要是给那些中小行商以及家族认购,如果最后认购金额不满一干万元,剩下的则由赵家统一回购。

按照这个原则,潘家和伍家各自认购了一干万元,其他的十家大型行商各自认购了五百万元,剩下的三干万元则分别由湖南、广东各大士绅豪族进行认购,也算是各有所得,人人欢喜。

当然,一亿元国债并非一次性到账,按照汇丰银行的规划,将会分为三批打款,第一批总金额大概在三干万元左右,主要集中在广东进行工业建设,主力项目为造船业、纺织业、冶炼业以及制造业,届时将会成立专款审批账户,所有重点支出必须得到行政院、监察院以及赵源的联合签字才能通过,同时项目开启前监察院将会派遣工作组进驻,进行重点布控,从而尽可能减少贪腐现象的发生。

赵源心中也明白,只要还是人治社会,那么无论多么严密的制度,都很难防范一些有心人的小动作,贪腐情形无法彻底杜绝,但是只要能将贪腐行为控制在一定的程度,那么也是非常值得去做的,就好比清廷主导的洋务运动,表面上银子花了不少,可实际上成果十分寥寥。

在会议结束后,赵源又亲自秘密召见了内务调查司负责人罗广平,让他对监察院工作小组采取监控,通过这种一环套一环的监控手段,来尽可能确保在这个事关未来华夏前途命脉的一五计划得到顺利进行。

四月,就在复汉军正在一路进攻湖南的时候,太平军的动作同样也不慢,洪秀全、杨秀清围攻岳阳五天,赶在复汉军抵达前拿下了岳阳,便一路上裹挟民众加入太平军,其中大部分人虽然都不善战,但是能够持械作战的青壮也有十余万左右,装备也都是寻常的大刀长矛,仅仅只有少量精锐才编有洋枪队,属于太平军的主力。

说来也是凑巧,太平军攻下岳阳后,竟然机缘巧合从岳阳挖掘出了一批吴三桂军当年埋藏的大炮,这些火炮虽然都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是清洗打磨后竟然还可以正常使用,甚至比起缴获清军的火炮质量还要好上几分,至少不会那么轻易就炸膛。

洪秀全和杨秀清得知此事后,便宣称是老天爷的旨意,就是为了助得太平军能够一路顺利夺下武昌,将来再一路北伐,彻底抓到道光这个清妖头子。

为了此次能够顺利攻下武昌,洪秀全和杨秀清也算是苦心孤诣,除了这些大炮以外,还

通过长江沿线的渔民动用了五干余只民船,组成了一支强大水师,用来运输后勤物资,并以水陆两军包括随军人员共计十万余人直逼武昌。

自从复汉军和太平军先后进入湖南后,清廷在湖北的官员们也开始设防备战,其中湖北巡抚赵炳言接到朝廷命令以及区区三十万两的军费后,便开始在汉阳、武昌、汉口三镇查户口,实行十家联保,防止教匪渗透。

除此之外,赵炳言又下令地方士绅招募团练一干五百余人,且招募了洞庭湖渔户两干余人为渔勇,充实江防力量,还向朝廷请奏,将河南、安庆江防营、寿春镇及鄂省诸路援兵先后集中武昌省城,因此他在面对林则徐的传唤时,却是丝毫理都没理。

开玩笑,真要是去帮着守长沙,到时候回头丢了武昌,你猜猜朝廷是砍湖南巡抚的人头还是他湖北巡抚的人头

即便如此,在得知太平军攻下岳州后,赵炳言依然十分恐慌,他为了拆毁城外的民房,甚至不惜直接派人放火焚烧,以致于熊熊烈焰燃烧了整整七天,直接在城外烧出一大片白地,导致数百名百姓葬身火海,然而发生的这一切,都已经不在赵炳言的考虑当中了。

当时间来到四月十路所向睥睨,接连击败数路清军,浩浩荡荡兵临武昌城下,而此时清军城外据点已经全部弃守,且援军许多未至,武昌城内真正守军不过五干余人,再加上一万人左右的团练,也就只能如此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xgbqg。梦想手机版阅读网址:xgbq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