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逆清1845

作者:江南烟雨秀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160章 君不见,汉终军

书名:逆清1845 作者:江南烟雨秀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0

广州城外校场,整整一万七千名复汉军士卒站得极为笔直,他们身上穿着整齐的灰色制服军装,头上带着军帽,肩上扛着清一色的长洲造燧发枪,枪管上用卡榫固定着一柄雪亮的刺刀,远处看去,刺刀如林,充斥着一种肃杀之气。

与此同时,超过百门长洲造火炮整整齐齐地摆在了阵前,钢制的炮管带着漂亮的曲线,在阳光下闪烁着谣言的光芒。

而在校场之外,无数广东百姓正簇拥在此地观看,他们已经在事先得到许可,此次出征当堂堂正正,不许将百姓拦在外面,要让他们亲眼看到复汉军的努力和牺牲。

对于广东百姓们而言,他们对于复汉军的态度是极为复杂的从最开始的时候,他们更多是畏惧,担心复汉军带来兵祸殃及百姓,但是后来复汉军用种种行动告诉了百姓,复汉军是一支爱护百姓的人民子弟兵,再加上广东本身反清思潮浓厚,时至今日,大部分广东百姓都对复汉军表达了支持。

如今,看到校场内精锐的复汉军士卒们,百姓们也下意识在场外窃窃私语,他们过去可是看过清军绿营和处可以跟复汉军相提并论,甚至还有一些见识多的人认为,这一次汉人真要出天子了

就在略微喧嚣的氛围内,赵源穿着一身整齐笔挺的军装出现在城门前,他的腰上挎着佩剑,身旁则是赵志、左宗棠、赵简、方孟昭等一众复汉军高层,人人衣着笔挺,透着庄严肃穆的感觉。

在众人的陪同下,赵源亲自登上了广东的城门楼上,此时上面已经放好了数只铜喇叭,可以保证赵源的声音能够被校场内外所有人听见。

就在今日,赵源决定于战前正式向天下人发表北伐宣言。

当赵源站在城头上,环视着下面的一众复汉军士卒时,所有人的目光也投在了他的身上,人人神情肃穆,斗志昂扬。

对于这些复汉军兵卒而言,他们既忠于大义,同样也忠于赵源个人。

如今在复汉军当兵,已经成为了一件极为有前途的事情,先不说丰厚至极的饷银,光是分田这一手,就足够让无数穷苦的粤省汉子为其卖命,更何况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同样也是下面这些人发自内心的追求。

“诸位同志们、同胞们,今日华夏民族迎来了最危急的时候,我们每一个华夏儿郎都应该站起来,为华夏民族的未来而奋斗牺牲”

“自甲申之变以来,明祚倾移,华夏陆沉,满洲以北夷入主中国,荼毒百姓,祸乱中原,嘉定三屠,扬州时日,酿成亿万血祸。自此二百年以来,百万八旗鞑虏凌驾于亿万汉人作威作福,人心离叛,天下兵起,使我中国之民,死者肝脑涂地,生者骨肉不相保,虽因人事所致,实乃天厌其德而弃之之时也。”

“天运循环,中原气盛。复汉军兴,倡议天下,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此乃国民之革命,民族之振兴,以拥护华夏及民众之利益,推倒满州征服阶级为先,缔造独立自由之民族。”

当赵源在上面宣告誓言之际,无数人在下面听得热泪盈眶,甚至有许多士子跪在地上,口中颂圣。

天下汉人百姓等待这一段足以振聋发聩的声音,等待了两百年之久。

在这两百年的时间里,汉人从来没有停止过反抗鞑虏暴政,尽管这些行为都失败了,可是他们的一切牺牲都是值得的,因为这是在告诉所有的汉人,汉人绝不会屈膝投降坚持到底,就一定能够迎来胜利。

“王师回来了王师终于回来了啊”

一名头发花白的老者嚎啕大哭,他正是当年扬州十日后幸存者的后裔,那段天地为之震动的血泪历史,百姓从来都没有忘记过。

旁边的一众百姓们也在纷纷流泪,他们早已麻木的内心,终于等到了希望。

百姓如此,复汉军的将士们更是人人眼圈通红,他们早已经集中学习过满清暴政所带来的残酷历史,也知晓其中一段段鲜为人知的血泪,而对于这些汉人们而言,无时无刻不想打入京城,活捉鞑酋道光。

赵源静静地望着所有人,他深刻地理解众人内心的愤怒和屈辱,血海深仇,自然以尸山血海来还

等待众人好不容易平息下来后,赵源才环视了众人一眼,声音中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坚定。

“自即日起,我等立誓伐清,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此革命者,天下人人有责。吾等知晓此战端一起,则必以驱逐鞑虏,犁庭扫穴为目的,唯有牺牲到底之决心,绝无丝毫侥幸之理。届时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为民族之奋起之责任,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作战到底,至死方休。”

“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

“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

“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

“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

随着赵源演讲结束后,台下的一万七千名复汉军儿郎们齐齐高声唱着复汉军军歌,这也是赵源改编后世的知识青年从军歌,因为其情感澎湃,朗朗上口,早已经在复汉军内传唱开来,成为了人人都会的一首歌。

在壮怀激烈的各省中,各旅各团各营复汉军士卒扛着燧发枪,排成了三列纵队,跟随着军官的口令,迈着整齐地步伐,向佛山镇的方向浩浩荡荡前进。

赵源身形笔直地站在城门上,他一只手举起行军礼,目送一营营的复汉军士卒离去。

而在欢送的人群中,潘正炜老爷子身体虽然越来越不好,但是他却坚持不要女儿潘清涵的搀扶,一直长久地站立着,嘴里更是轻声唱着复汉军军歌。

“弃我昔时笔,著我战时衿,”

“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

一旁的潘师徵却笑道:“爹,我看您这样子,都恨不得自己上战场杀敌了”

潘正炜冷哼了一声,道:“老夫要是再年轻二十岁,这里面就肯定有我了倒是你小子,要是将来不能从军校毕业,看老夫怎么收拾你”

作为赵家姻亲以及最鼎立的支持者,潘家在目前复汉军内的地位也相当高,潘家四个小舅子里,也只有年纪最小的潘师徵没有差事,其他三个人都已经承担了重任,而潘师徵却对复汉军产生了浓郁的兴趣,还主动请求赵源,批准他进入黄埔军校第三期进行学习。

当然,对于这么重要的事情,赵源并没有私自做主,便直接找到了老丈人潘正炜,而潘正炜却没有丝毫介意,反而大力支持潘师徵加入复汉军中,唯一的要求只有一个,那就是让潘师徵跟别人一样从底层做起,绝不能打着潘家和赵源的名头在复汉军内胡作非为。

对于这一点,赵源自然满口答应下来,实际上但凡进入了黄埔军校学习的所有军官,只要没在战场上死掉,基本上都会进入升迁的快车道原因也很简单,复汉军的扩张速度太快,而眼下合格的军官太少,升起来的速度自然就跟坐了火箭一样。

只要潘师徵在黄埔军校好好表现,将来至少能直接成为连长级别军官,然后稍微磨练一番,就能升到营级,而再往后立下了战功,也能迅速打破年龄限制成为复汉军高级军官这也是目前复汉军文官完全不同的点,他们想要往上升,要么只能选择穿军装进入军队,要么就只能老老实实在基层熬资历。

当然,对于复汉军这等雄壮军威,也不是人人都乐于见到,至少还有许多留在广州的清廷遗老遗少们,他们面服心不服,又不敢公开反对,只好在心中悄悄地咒骂着。

当初赵源安排这些人北上,有些人舍不得家里的财产,还有些人则是心怀鬼胎,还想串联本土势力反对复汉军,于是就开始互相勾结,意图作乱。

对于这些人的打算,内务调查司司长罗广平自然心知肚明,他一开始并没有急于将这些抓起来,而是放长线钓大鱼,等到那些藏在水底的目标主动暴露出来,最后决定在复汉军出征之日展开行动,将这些人反对分子全部抓起来。

为了便于行动,内务调查司被允许拥有一支独立的武装力量,被称为内务行动营,规模只有三百人,分成了三个行动大队,每支行动大队为一百人,下面则又分成五支行动小队,每支行动小队为二十人,为一个基础行动单元。

当外面复汉军正在出发之际,广州城内的内务行动营也集中在了一起,人人穿着黑色的军装,胳膊上则带着红色的臂章,其中大部分人装备燧发枪,还有一些人装备手铳和手弩,都属于复汉军中选拔出来的精锐。

罗广平同样穿着一身黑色的军装,与众人不同的是,他手臂上没有红色臂章,站在了内务营院子屋檐的阴影下,整个人仿佛融入了黑暗之中。

“各队领取各队目标,不得跑放一人,必要时可用口哨声传递信息”

“再说一遍,所有的反对者皆是大都督的敌人,也是我们伟大事业的障碍。他们不分老弱妇孺,而我们也绝不能有丝毫的怜悯之心,否则就是一种背叛的行为。”

罗广平的声音并不大,但是却能让每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一旁的内务司军官们也在分发名单,里面的名录极为详细,甚至具体到了每一个出生的婴儿。

“我的话就到这里,诸位,祝你们行动顺利。”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xgbqg。梦想手机版阅读网址:xgbq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