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逆清1845

作者:江南烟雨秀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138章 限期平乱

书名:逆清1845 作者:江南烟雨秀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0

听到陈澧的名字时,赵源顿时又想起了昔日在学海堂的那段时光,不得不说,他虽然最终离开了学海堂,但是心中却始终存着几分牵挂。

在学海堂,赵源也认识了许多好友,他们富有学识,善于谋略,当是最好的帮手才对,但是赵源之前担心连累他们,于是在起义之前一直没有去联系。

等到攻下了广州后,赵源还专门派遣了几队人马,分别前往广州的几所学院进行保护,其中就有越秀山上的学海堂。

当然,赵源也知道,想要得到学海堂师生的帮助,是一件何其艰难的事情。他们大部分人性情质朴,对清廷还存有幻想,绝不会轻易跟自己这个反贼站在一起。

赵源左思右想下,决定过段时间再去拜访,到时候再试探一二,他轻声道:“陈先生怕是短时间内难以出仕,不如请子修帮忙一二。”

子修正是潘家大舅哥潘师宫,他是一个性情严谨之人,不喜喧闹,行事颇有法度,让他担任教育司司长倒也极为合适。

潘师宫听了许久,知道赵源对教育极为重视,当即便答应了下来。

接下来,赵源将目前复汉军都督府的职务进行了一一分配,其中最为关键的三院,参政院左参议由二叔赵志担任,右参议之前是罗广平,现如今换成了潘正炜,像江竹青、刘善邦、刘乾兴、谢有仁、严启昌、马佐良等十五人担任参议。

监察院设左右监察长,左监察长暂时空任,由卢继光担任右监察长,梁亟禧、易元昌、罗福泰以及荣有光等十八人担任监察委员。

枢密院设左右枢密使,左枢密使由赵诚亲自担任,右枢密使暂由赵简担任,枢密院下设作战司、参谋司、军政司、军械司以及调查司,其中作战司司长由龚振夏担任,参谋司司长由游顺德担任,军政司司长由符康担任,军械司司长由弗兰克担任,军情调查司司长由陈锦耀担任。

赵源自任复汉军大都督兼第一师师长,副师长由赵简兼任,参谋长由方孟昭担任,第一旅旅长由何文慧担任,第二旅旅长由原第一团团长刘国清担任。

财政司司长由薛桂年担任,外交司司长由亨得勒担任,农业司司长由严宗达担任,工业司司长由弗兰克担任,商贸司司长由韩铎担任,治安司司长由徐燕来担任,内政司司长交给了赵家老三赵楷,教育司司长交给了潘师宫,内务调查司司长由罗广平担任。

针对伍崇曜出国考察,赵源也给他安排了一个考察团团长的职务,另外由外交司司长亨得勒陪同一起前往,将会从海运直抵欧洲,进行欧洲多国考察。

广州巨变的消息,很快随着广州将军穆特恩、两广总督耆英、广州巡抚徐广缙以及广东陆路提督祥林等人所联名所上的奏折,以六百里加急的方式传到了京城。

当奏折被人连夜送进园子里的时候,道光皇帝却刚刚睡下,与此同时穆彰阿、潘世恩、赛尚阿、何汝霖、祁寯藻等五位军机大臣连夜赶来圆明园求见皇帝。

道光心知出了大事,他接过那份轻飘飘的黄绫奏折,心中却有些沉重,若是事情不严重,绝不会让几位军机大臣夤夜求见。

待道光看完大臣们联名上奏的奏折后,手都在微微颤抖,眼皮在疯狂跳动,他下意识闭上了眼睛。

一时间,殿内安静地恍若无人,就连跪在地上的五名军机大臣也仿佛变成了石雕一般,甚至都听不见彼此的心跳声。

“汉人,果真不可信任”

道光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背叛感,广东绿营虎门镇总兵赵诚造反,广州行商赵源连同十几家造反,以及广东数府二十余县都有天地会造反所有的消息汇总在一起,简直就是整个广东省,都再也找不到一个忠心于大清的臣民了。

几名军机大臣装作没有听到道光这一番言论,倘若真不能信任汉人,这个大清朝还能靠什么支撑二十几万八旗子弟能控扼天下吗

很显然,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作为首席军机大臣,穆彰阿深深吸了一口气,道:“回禀皇上,那赵逆作乱之时,尚有几十名千总以上的武官不愿附逆,尽数被赵逆处死广州乱起之时,绿营大部亦未曾投降,皆战死至最后一刻,可见绿营还是忠于大清的”

一旁的赛尚阿也连忙附和道:“皇上,此次也是赵逆居心叵测,阴匿数年,方才一举窥破广州之弱点,由此广州沦陷,其狼子野心,天下臣民皆有目共睹。至于绿营虽有少数武官附逆,但都是被赵逆所惑,绝大多数人都是忠于大清,忠于皇上的。”

此时站出来给绿营说话的并非汉臣,反倒一位是满人,一位是蒙古人,只因为他们都知道,当下的大清朝可禁不起对绿营的猜忌,天下六十万绿营,总不能彻底一杆子打死。

反倒是因为汉人出身的关系,潘世恩、何汝霖以及祁寯藻三位汉臣反而不好为绿营开口说话,否则在皇帝听来,多少有些包庇之嫌。

道光听了两位军机大臣之言,也明白此事不能过于牵连,但是也不能就此罢手,索性继续沉着脸,一言不发。

潘世恩明白这个时候汉臣必须得表个态,当即便站出来道:“启禀皇上,赵逆原本是虎门镇副将,后得广东水师提督赖恩爵举荐,方才提拔为总兵,此次赵逆谋反,赖恩爵虽奋勇杀敌,却不免疏于职守之罪,应革去提督一职,下狱议处。另广州巡抚徐广缙,于广州谋逆一事多有不察,应革去巡抚一职,交部议处。”

老狐狸的一番话,直接丢出来了一个汉人提督和一个汉人巡抚,区别就是赖恩爵负主要责任,直接下狱论处,而徐广缙则相对责任较轻,仅仅只是交部议处。

“赖恩爵虽有不察之罪,但是广州水师突遭大变,一时还离不开他,降五级使用,罚俸一年,仍留本职戴罪立功,倘若再有过错,届时一并严惩。”

“广州巡抚徐广缙,能力还是不错的,他对广州的情况还算熟悉,暂留本职,降两级使用,罚俸半年。”

道光老皇帝虽然糊涂,但是他也明白赖恩爵还是有能力的,徐广缙亦是能臣,这两个人多少得保一下,但是也表露了态度,他真正不满的另有其人。

穆彰阿听明白了潜台词,他连忙出列道:“回禀皇上,两广总督耆英事先包庇赵逆及汇丰行,阻碍钦差调查,待其反意表露亦未曾严加惩处,似有通敌之嫌,奴才以为,此贼其心可诛,应革去一应本职,下狱待参。”

“就这么办吧。”

道光对耆英已经极为不满,他沉声道:“此次赵逆叛乱,虽有心算无心,但是也能看出,广州一应官弁毫无警戒之心,以致于局势一发而不可收拾,将无战心,兵无斗志,上下混乱,应遣一员前往广东严加梳理绿营,裁汰老幼,拣选精干之才,何人适合”

众位大臣顿时一愣,他们知道此阶段的两广总督极为重要,绝不能选择一个庸碌之辈,尤其还得做好平叛作战的准备,得有一定的军事阅历,像这样的封疆之才,可不是那么容易找到。

见没人说话,道光皇帝直接看向了赛尚阿,沉声道:“赛尚阿,此次平息粤乱,当以军务为先,你久历军务事体,不如你来说说,该选派何人前往粤省”

赛尚阿出身蒙古正蓝旗,与其他的样,通过科举仅仅只是考了一个举人,便进入了仕途,一路上官运亨通,先后历任理藩院笔帖式、内阁侍读学士、头等侍卫、哈密办事大臣、都统、户部尚书等职,后来鸦片战争爆发后,赛尚阿便赴任天津及山海关一带办理防务,并且给出了自己的多条建议,得到了道光皇帝的赏识,认为他是知兵大臣。

见皇帝询问,赛尚阿也只能硬着头皮道:“回禀皇上,奴才以来,粤省绿营积弊已久,绝非一时一日之过,如今要刷洗绿营,使其重复永锐,当选熟知粤省军务之人,奴才推举林则徐担任此钦差一职。”

“林则徐刚刚去了云贵,还是换一个人吧。”

道光皇帝明面上这么说,心里还是不希望给粤省打上太深的林记标签,难不成粤省的事情,就这么离不开林则徐

在被否决了一名人选后,赛尚阿便又仔细想想,最终沉吟道:“奴才以为,侍讲学士曾国藩曾前往广州调查,不如就让他担任钦差,汇同广州将军梳理绿营。”

在这里,塞尚阿玩了一个小技巧,他之前举荐林则徐,是让林则徐担任两广总督,而到了曾国藩这里,就只是担任钦差。

道光皇帝一听就皱起了眉头,道:“曾国藩只是一个四品官,还当不起这个重任。”

潘世恩在这个时候站了出来,道:“皇上,不如让文庆担任钦差正使,曾国藩协办,一同前往广州汇同梳理绿营事物。”

文庆乃满州镶红旗人,是之前两广总督永保的孙子,道光二年进士,一路官运亨通,曾担任过兵部尚书,身份极为合适,才能也十分出色,尤其是此人极为重视汉臣,常密请破除满汉畛域之见,不拘一格使用汉臣,让这个人前往广东,才不会将广东绿营闹得沸沸扬扬。

反倒是让一个汉臣前往,为了表明态度,恐怕反而会矫枉过正,到时候一旦过于苛刻,只怕军心不稳,粤省的局势就彻底糜烂了。

道光仔细想了想,觉得文庆的确很合适,当即便下了旨意,让文庆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出任两广总督,梳理两广绿营,限期平灭叛乱,以振纲纪。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xgbqg。梦想手机版阅读网址:xgbq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