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逆清1845

作者:江南烟雨秀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58章 开宗立派

书名:逆清1845 作者:江南烟雨秀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0

越秀山,学海堂。

看着面前嬉皮笑脸的赵源,陈澧多少有些无奈的叹了一口气。

在学海堂的历史上,还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的学生,他每一次下山都至少要离开一个月之久,而这一次下山更是错过了整个秋季的季课教学尽管学海堂已经非常宽容,对于学生也没有那么限制,可是像赵源这般还是引起了很多人的非议。

在一部分学长看来,赵源完全没有必要继续留在学海堂就学,为了考虑到学海堂的名誉,最好将赵源开除掉。

赵源虽然不在学海堂,但是也听说过相关的流言,他心里虽然不怎么当回事,但还是找到了学长陈澧,想要了解一下情况。

陈澧冷哼了一声,“你现在知道来了解情况了前面干啥去了”

“学生以为,治学之路也不一定就非要留在越秀山上学生于实务中也得到了颇多锻炼,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始终没有背弃学海堂的宗旨。”

赵源神情凝重,与刚刚嬉皮笑脸之人竟浑然不同,却是让陈澧无言以对。

良久,陈澧叹了一口气,“行了,我就知道你小子有一堆大道理能讲,其他学长那边我自会去分说,但是你也得有一个能让我替你去解释的理由,这一次秋季考试拿个第一吧。”

赵源轻轻点了点头,但是他内心却多少有些迷茫。

但是从实际上,赵源在经过了这么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后,他在已经隐隐感觉到,即便是在学海堂这样务实的学术环境下,所产生出来的成果依然很难让人满意陈澧等人妄图通过朴学的发展,从而革新当前学术环境,已经很难获得成功。

自从英国人的大炮叩开了国门,华夏的传统思潮就已经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人们开始不得不睁眼看向世界,却又很难用自身的知识体系去解释这一切,会下意识排斥外来思想所带来的变化但世界终究是物质的,第二次的鸦片战争也彻底让一些人从沉睡中苏醒,开始不得不进行反思。

传统文化在这一刻受到了致命的挑战,原先还沉醉在儒学经典的东方学者们也不得不正视这一点,他们开始看到了差距,但是沉重的历史包袱又无法让思想界轻装上阵,只能继续背负着历史,在和西方文明的博弈中左右横跳。

所谓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就是这一思想束缚下的被动选择,最终也败给了改变更彻底的日本,酿成了甲午的战败,以及往后数十年的艰难岁月。

当赵源想到这一点的时候,内心也充斥着悲伤的情绪,因为历史的演变已经告诉了他答案,这条路继续走下去依然是死期唯有从最根本的思想上发生变化,重新塑造新的文化,才能缔造出未来的华夏民族。

赵源站在了学海堂西边的墙壁边,只见上面写着八个大字。

“崇尚汉学,实事求是。”

他似乎领悟了这八个字的意思,当年阮师之所以创办学海堂,绝不是让后人沿着他的朴学道路继续发展。纵使再出现第二个阮元,恐怕也绝不是他想要的结果。

新文化,新思想,新学术。

赵源眼神中燃起浓烈的斗志,他也终于明白过来,这或许就是他一直所践行的目标。

当然,这也注定是一条极为艰难的道路。

回到院子里,赵源也还在想着这件事,对于旁人而言,想要梳理一门新学堪称天方夜谭,但是赵源却不一样,他本身就拥有后世知识的积累,相对于这个时代而言,还可以进一步吸取西方学术的优势,从而混杂成一个体系,形成新学的框架。

当然,想要将前世的这些知识体系进行融会贯通,本身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赵源也不能一蹴而就。

很快,秋季考试的考题发了下来,赵源抛开一切顾虑,不再局限于自身的顾虑,尽可能表达自己的见解但是在背离了朴学的思维之后,可以预料到赵源的想法很难得到学长们的认同,想要考上这个第一只怕是不太可能。

可是对于此时的赵源而言,他反而不再关注这个所谓的第一,甚至对于明年的科举考试,态度也变得更加淡然,因为他既然已经决定要创建新学,那么到时候有没有这个出身就显得不重要了。

在考试结束后,赵源按照惯例找到杨荣绪、康以泰还有高从哲喝酒,却没想到几人一见面后,杨荣绪便带着一种奇怪的目光看向赵源。

赵源顿时一愣,朝着杨荣绪开玩笑道:“黼香兄,难不成我早上没有洗脸”

“这倒不是。”

杨荣绪十分坦然的承认了下来,道:“秀山老弟,我惊奇的只有一点,你前一回走了两个多月,却没想到一回来竟然写出了如此雄文,甚至连文风都与之前大有差异,看来这段时间你经历的事情还不少呢。”

赵源顿时笑着摇了摇头,他也感觉到自己抛开束缚后,笔杆子能力也强了一大截,只是这里面多少也是因为两世为人思想交融的结果,简单来说赵源本身也在不断的成长,与最初的那个他同样大为不同了。

杨荣绪却没有放过他的意思,望向其余二人道:“我已经看过了秀山的文章,可谓标新立异,气势雄浑,光从立意来看,至少能拿到一个第一从这一点来看,我不如他。”

当康以泰听到杨荣绪的赞叹后,顿时笑道:“能让你杨黼香自愧不如的雄文,我自然要一读为快秀山,不如拿出来让我们也瞧瞧”

一旁的高从哲也在旁摩拳擦掌,表示要见识见识。

赵源没有准备原稿,但是对自己写下的内容自然不会忘记,他当即开始复述。

“故知不变一言,决非天运。而悠久成物之理,转在变动不居之中。是当前之所见,经廿年卅年而革焉可也,更二万年三万年而革亦可也。”

“特据前事推将来,为变方长,未知所极而已。虽然,天运变矣,而有不变者行乎其中。不变惟何是名天演。”

“以天演为体,而其用有二:曰物竞,曰天择。此万物莫不然,而于有生之类为尤著。物竞者,物争自存也。以一物以与物物争,或存或亡,而其效则归于大择。天择者,物争焉而独存。”

没错,赵源这一次呈交上去的文章思想,便是来自于后世严复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而这一篇文章也是构建他未来新学的启蒙之作。

在原本的历史上,天演论的出现,第一次将西方自然科学和哲学理论较为系统的引入了华夏,对后来的戊戌变法运动也起到了极为关键的推动作用,人们开始了解并接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也开始认同世道必进,后胜于今这一理论,几乎在华夏哲学上开了一扇天窗。

由天演论为根基,从而构建出赵源所设想的新学大厦,他走出了极为关键的一步。当然,这一篇文章也只是开始,后续他还要不断进行完善。

康以泰沉思了许久,他最终叹道:“难怪连黼香兄都为之惊叹,文章立意之深,越想越觉得玄妙只是,这一篇大作似乎还没有做完整,却让人有些向往后续的篇章了。”

赵源点了点头,道:“没错,我打算以此为基础,研究出一门新学来。”

“新学秀山,你莫非要开宗立派是了,但凡你这理论完善下来,的确有自立一门学术的能力了。”

杨荣绪的语气里也不知是羡慕还是嫉妒,或许二者兼而有之,他在朴学上的造诣的确是赵源拍马而不及的,原本还以为赵源这个小弟会紧随其后,却没想到对方独辟蹊径,竟然不再继续研究朴学了。

他顿了顿,道:“秀山,你应该明白,当今的天下,怕是容不得理学之外的存在。”

实际上,如今所谓的各大流派,本身也可以归属到理学当中来,士林内部允许针对理学有不同的流派,可不代表他们能容许一个跟理学毫无关联的学术崛起。

“先看看吧,或许哪一天情况就会发生变化”

赵源摇了摇头,现在说这些多少有些太早了点。眼下也只是打下了第一根地基而已,后面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完善这一门学问。

可是在杨荣绪、康以泰以及高从哲的心中,赵源的形象却再一次变得模糊不清,他们自以为能看懂赵源,可最终还是看不懂。

三天后,学海堂公布了秋季季课成绩,杨荣绪再一次获得了第一,而这一次的第二却被一个叫做王霖的学子获得,原本上一次季课考试的第二名赵源,却没有在榜单里面出现,仿佛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与此同时,赵源站在了陈澧的院子里,正如最初前来时一般,脸上永远带着几分谦和的微笑。

陈澧望着面前这个学生,却是有喜有怒,最终化为一丝无奈,道:“从今天开始,你不再是学海堂的学生,已经被正式开革”

赵源早有预料,不喜不怒。

然而,陈澧却在这个时候站起来道:“但是作为你的朋友,我必须要向你恭喜,因为你终于踏出了这一步,或许这才是你来到学海堂以后最大的成就。”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xgbqg。梦想手机版阅读网址:xgbq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