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逆清1845

作者:江南烟雨秀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243章 野心勃勃

书名:逆清1845 作者:江南烟雨秀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0

与苗沛霖所想不同,赵源的的确确在专程等他。

自从苗沛霖给赵源投了书信以后,赵源才意识到有这么一个家伙,并很快就意识到了苗沛霖的价值。

原因也很简单,在原本历史上,这位苗沛霖的确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

正如太平天国运动的出现,给左宗棠、罗泽南这些人带去了新的可能,原本仅仅只是一个秀才出身的苗沛霖也同样在这个时代脱颖而出。他原本跟许多这个时代的读书人一样,将科举当成了进身功名的主要途径,但是直到三十岁的时候苗沛霖才考中了秀才,成为了一名县学生员。

然而,身份的改变也并没有给苗沛霖带去真正的蜕变,苗沛霖依然只是一个穷困潦倒的读书人,只能靠着在家乡当蒙师来养家糊口。

直到太平天国运动开始后,苗沛霖终于找到了机会,他先是投入到了捻军帐下,得到捻军头领张乐行的看重,为其迎为上宾,礼遇有加,让他做一个师爷。

然而,苗沛霖反而看不上张乐行这种草莽英雄,踌躇满志地跑到了寿州知州金光筯那里,毛遂自荐担任团练练总,而寿州知州金光筯对眼前这个穷措大却并不欣赏,使得苗沛霖碰了个钉子。

直到捻军一路打到了豫东后,当地的地方团练损失惨重,一些人这才想起了苗沛霖,让他出来带兵,而苗沛霖也抓住了这一次机会,他打着所谓御捻的旗号,在地方豪绅的支持下开始组建团练,自号苗家军。

苗沛霖深受老乡朱元璋的启发,也提出了一道所谓的高筑寨,广积粮,先灭贼,后称王策略,他在豫东进行了大规模的筑寨建设,在豫东的广大农村修建了大量的圩寨,从而有效地抑制了捻军的发展,并在短短四年时间内成为了据有圩寨数干,拥众十余万的地方势力。

在赵源的了解中,风起云涌的太平天国运动中,像苗沛霖这样的人才着实不多,他或许不太擅长打仗,但是跟曾国藩倒有几分异曲同工之妙那就是二人都擅长结硬寨打呆仗,利用正确的战略思想来弥补战场上的短板。

不过历史上的苗沛霖最终结果并不算多好,此人先是投靠了清廷权贵、钦差大臣胜保,在清廷一路官居二品,与大名鼎鼎的湘勇、淮勇也相差无几,完全可以变成一支苗勇,但是苗沛霖野心远不只有如此,他错误的判断了当前的局势,认为割据一方的时机已经来到,便立刻竖起了大旗,建立了建立天顺王国,自称河北天顺王,与清廷分庭抗礼。

然而,就在苗沛霖开始公开反清以后,清军很快云集皖北,而苗沛霖眼见进攻颍州无望,又转向投靠老上司胜保,要求反正。

胜保自然就答应了下来,跟苗沛霖约定对捻军发起进攻,里外夹击下大败天捻联军,导致张乐行被包围。

按照道理来说,苗沛霖作为一个已经背叛了一次清廷的官员,此时不应该再有别的想法才对,然而苗沛霖犯下了一个错误,那就是故意放走了张乐行,此举使得清廷大为恼怒,指责苗沛霖作战不力,有意通匪。

事情发展到了这一步,苗沛霖可谓是两面不是人,但是这家伙倒好,为了平息清廷的不满,苗沛霖又将主意打到了陈玉成的身上,秘密派遣人去会见陈玉成,声称愿意跟英王一同反清,从而将陈玉成等太平军将领诱骗到了寿州,紧接着就派人将陈玉成等人拿下,导致年仅二十六岁的陈玉成慷慨就义。

可以说,苗沛霖就是一个首鼠两端且毫无道义可言的败类,因此此人最终也没有得到清廷的信任,只能走投无路下选择再次起兵,而这一次起兵后却无人再来帮助苗沛霖,于是此人很快就战死蒙城,纵横淮北十余年的苗家军也随之灰飞烟灭。

在赵源的内心里,他对这种人是极为不齿的,按照正常情况下,自然不会选择给这种人任何机会但问题是,当前的局势已经让太平军似乎有做大的危险,赵源便萌生了在淮北插钉子的想法,而主动投书送上门来的苗沛霖便是一个绝佳的选择。

当然,赵源并不指望能获得苗沛霖的忠诚,他只希望苗沛霖能够当好一根搅屎棍的角色,在淮北给清廷也好,给太平军都添添堵。

很快,在左宗棠的指引下,苗沛霖毕恭毕敬地进了花厅,向赵源行了大礼。

“学生苗沛霖拜见汉王殿下。”

“苗先生请起。”

赵源轻轻抬起了手,示意苗沛霖看座,笑道:“本王已经看过了苗先生的信,对先生的策略倒是颇为感兴趣,没想到苗先生身居凤台,却对天下大势看得如此透彻。”

听到这番话,苗沛霖顿时心中一喜,道:“学生纵观殿下起兵,只觉得殿下一直都是走一步看十步,对未来发展把控极为精准,故而才想到殿下用太平军为锋,应该隐藏着一盘大棋而如今复汉军急需发展内部,故而学生斗胆猜测,殿下恐怕想用捻军之勇。”

一旁的左宗棠和罗泽南对视了一眼,二人皆含笑不语。

原来就在接见苗沛霖之前,赵源就已经将苗沛霖的书信给了二位谋臣看过,并且还下了一个结论,那就是苗沛霖应该希望得到复汉军的许可,前去淮北整合团练势力。

没错,团练这玩意不仅仅只是朝廷可以练,赵源同样也是可以派人去练的原因也跟简单,团练并非直属武力,他们的背后永远都是当地的士绅,也就意味着团练本身就是高度独立的组织,并不会受到太多的限制。

历史上的湘军和淮军之所以会受到朝廷限制,原因也是因为曾国藩和李鸿章并不愿意也不敢脱离清廷的控制,这才使得二支团练早早就主动戴上了鞍头,而即便如此,后来湘军体系内部还酿成了刺马案这一恶性政治事件,其中根本原因就在于团练并非国家经制之兵。

赵源深深看了一眼苗沛霖,并没有拆穿苗沛霖的那些小心思,只是笑道:“苗先生慧眼如炬,本王的确打算派人前往淮北,倒也不是为了控制淮北,主要还是希望能将淮北的水搅浑,总不能让太平军或者是清廷彻底掌控了去。”

苗沛霖只觉得喉咙有些干涩,他强行攥住手指,压抑住内心的激动,沉声道:“殿下既然早有此策,想来也有了合适的人选。”

“没错,原本还有些犹豫,可现在却真的有了合适人选。”

赵源微微一笑,伸手指向了对面的苗沛霖,“苗先生是地地道道的皖人,与当地士绅大族多有来往,关系密切,倒是一个合适的人选。”

“臣苗沛霖,多谢汉王殿下信重”

苗沛霖也不谦虚什么,直接顺着梯子往上爬,他跪在地上,将脑袋磕得邦邦响,高声道:“汉王殿下,有了咱老苗,淮北您就放心吧”

“不,苗先生不要误会,本王让先生前往淮北,倒不是打着复汉军的旗号。”

赵源可不愿意让这位扯着虎皮拉大旗,他仔细解释道:“复汉军入淮北,势必会引起一些不晓事者的抵触,以本王之见,还不如让你苗沛霖扯出自己的旗号,到时候淮北的士绅大族也不会有抵触心理,毕竟都是自己人嘛。当然,本王让你去淮北,倒也不是什么都不提供,前期至少可以提供三干杆鸟铳,一应的兵甲器械也都会配上,等你慢慢发展壮大起来后,本王还会再给你一些援助。”

听到这番话,苗沛霖如同被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砸晕了一般,情况的发展几乎完全按照他的想法不,甚至比他自己的想法还要来得美妙,复汉军竟然愿意扶持自己割据淮北,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从今天开始,他苗沛霖甚至有机会在淮北当一当土皇帝

苗沛霖欣喜归欣喜,但是他也知道复汉军这么帮他,一定还有图谋,便主动小心翼翼问道:“殿下这么做,想必还有一些其他的深意”

赵源却没有回答他这个问题,而是问了一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

“雨三,你若是到了淮北,到时候该打个什么旗号呢”

“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苗沛霖左思右想之后,小心翼翼给出了一个回答。

赵源没好气地摇了摇头,他甚至有些怀疑是不是找错了人,主动道:“让你去淮北,不是让你跟清军死磕,是让你看着太平军,别让他们一下子冲进了京城你去了以后,自然不能跟清廷站在对立面上,我倒是帮你想了一个旗号,那就是御捻。”

“御捻这倒是个好主意。”

苗沛霖终究不是蠢人,他脑袋一转就明白了赵源的意思,有了一个所谓的御捻名头,也就算是师出有名,到时候倒不怕那些淮北士绅不予支持,也算是有了个良好的开始。

但是,苗沛霖此时内心的疑惑却变得越来越大,赵源这么做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

天上不可能真正掉馅饼,如果只是单纯的防备太平军,也不一定非要让他苗沛霖去淮北自成一家,那样的话很多事情都无法用常理解释。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xgbqg。梦想手机版阅读网址:xgbq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