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逆清1845

作者:江南烟雨秀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289章 宗藩体系

书名:逆清1845 作者:江南烟雨秀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0

历史上的华夏在这个阶段遭遇了西方列强的武装侵略,最终只能被动开国,但是在对待海外贸易,却往往采取了一种抗拒的态度,这种思路实际上并不利于当前问题的解决,反而给了西方列强更多武装入侵殖民的借口。

作为后世之人,赵源深刻明白海权在这个时代的重要性,而海权也不是平白掉下来的,必须一点点去深入,去发掘和探索这些事情都要做到前面,而最好的方式就是积极融入到国际贸易中去,加强同西方各国的联系。

除此之外,赵源也认为,历史上清廷所构建的传统华夏宗藩关系,已经不太适应新时期的发展,就好比越南、朝鲜、琉球、缅甸、暹罗等国,实际上他们就处于华夏宗藩体系中的一员,之前是大明的藩属国,现如今则向满清称臣,但是实际的关系却十分复杂。

严格来说,清廷宗藩关系与传统的朝贡体系有很大区别。

在华夏历史上,传统朝贡体系诞生的时间非常早,其雏形甚至能上溯到商周时期的畿服制度,即中原王朝的君主是内服和外服的共主,其中内服为君主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则是不能直接统治的边缘地区,通常由共主册封的地方统治者进行统治,从而形成了畿服制度。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生产力在不断提高,君王们所能统治的内服地区面积也在不断扩大,很多过去的外服地区会慢慢成为新的内服,而一些更加遥远的地方则会成为新的外服,而在这种内外服之间的不断转化过程中,就形成了原始版本的华夷之辨。

在这个过程中,外服需要定期对君主进贡,从而确保忠诚度,尤其是在周礼当中,还详细规定了各服的贡期和贡品的种类,并第一次提出了九州之外,谓之番国的概念,从而确保了制度化。

等时间来到汉武帝击败匈奴并开通西域后,华夏帝国在历史上第一次得到了极大的扩张,并且在已知的文明世界中已经不再存在可以抗衡的对手,于是以中国中原王朝为中心的朝贡体系正式得到确认,中央政权开始对各地方政权进行册封,比如汉委奴国王南越武王以及疏勒国王等都是诞生在这一时期。

对于不愿意臣服的地方政权,则会遭到汉朝的坚决打击,比如汉武帝就为此先后灭亡了南越、朝鲜,并派遣军队远征大宛,从而确保了朝贡体系的共主地位。

但是话说回来,华夏在朝贡体系里面并不能占据到多少实利,就比如说各国明面上新君即位前需要接受宗主国的册封,还要定期向宗主国纳贡,但是中原王朝为了彰显天朝上国的富有,往往会对藩属进行大量的赏赐,价值往往远远高于贡品。

许多藩属国发觉有利了图,便三番五次用各种名义进贡,实际上却是在薅羊毛,导致中原王朝不得不对藩属朝贡的频次和规模,作出种种限制和规定。

到了清朝定鼎中原后,也一直固守着传统的朝贡体制,但是清朝比起前面朝代有一点取得了进步,那就是“藩属国”进行了分层,其中一些是传统的“宗藩关系”,一些则只存在一般的外交和贸易往来关系。

尤其随着版图不断扩大,清朝逐渐形成了非常体系化的外藩制度,并将“外藩”划分为性质完全不同的“内属外藩”和“境外外藩”二类,像“内属外藩”,主要指新疆、西藏和蒙古等地区;“境外外藩”主要指哈萨克、布鲁特、越南、朝鲜、琉球、缅甸等国家和地区。

在管理上,清朝保留了明朝的朝贡体系,只是要求各国缴还明朝的封诰,重新领取清廷的封诰,而对于“内属外藩”的管理统一由理藩院来负责,视为国家内务,而对于“境外外藩”的管理则全部由礼部管辖,视为外国事务。

通过这一套朝贡体系,东亚渐渐形成了一个以汉字、儒家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像日本、朝鲜、越南都深受华夷之论的影响,甚至越南留下了先王经理天下,夏不杂夷,此诚杜渐防微之意也。红毛人狡而诈,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不可听其居留的言论,实际上都是汉文化圈传播的影响。

对于这一点,明朝时来华传教士利玛窦曾经就窥破了这一套朝贡体系的本质,他认为中国人虽然拥有着十分精良的部队和海军,想要征服邻国并不困难,但是中国人却并没有考虑对外发动反侵略战争。

反之,同时代的欧洲人几乎将扩张当成了使命一般,跨越远洋开辟新大陆,为此甚至不惜一切代价。

利玛窦认为,中国人始终持着中国中心论,以至于中国人对天朝之外的事物一无所知,人人都认为天朝上国无奇不有,对于外国并没有任何感觉,甚至是不值一顾,比如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家。

因此,在利玛窦看来,在这种环境下诞生的朝贡制度,纯粹是化优越论则从精神层面满足了中国中心论。

对于利玛窦的言论,赵源并没有全盘认可,他更加认同一点,那就是对待这些外藩的处理方法上,需要遵循远交近攻的原则,可以派遣使臣和设立使馆,并积极打通商路,确保外贸商路的畅通和安全,但是对于朝贡体系,赵源却并不赞同继续维持下去,而是应该变成一种相对平等的互贸关系,摈弃一切打肿脸充胖子的行为。

对于赵源这番话,在座几人也都纷纷表示赞同,他们都比较务实,并没有所谓的”八方来贡,万国来朝的心理情结,不搞面子工程。

在确定了开放矿禁和发展外贸的原则后,赵源要求进一步推动货币金融发展,尤其是对于新成立的广东交易所,将会进一步盘活沉淀的死钱这也是汉王府一直在做的事情,华夏并不缺钱,但是缺乏活跃的资本,而先前通过国债、纸币等方式便可以进一步把更多沉淀的死钱吸收进金融系统,从而实现推动发展。

除此之外,赵源要求成立银监会,他打算下一步逐渐放开银行产业,尤其是在汇丰银行逐渐成为实质上发钞央行的情况下,需要更多的资本进入到这个领域中来。

说到底,基础货币本身能盘活的资本并不大,但是通过各种方式去放大这个基数,就可以使得货币得到放大效应,从而发挥更加高效的作用。

就好比此时的清廷和汉王府,前者的一两银子就是一两银子,撑死只能做一两银子的事情,而在大部分时间下都处于严重内耗,导致这一两银子最终只能达成半两银子的效果。

反之,在目前的汉王府体系下,一块银元在结合近代化金融体系的帮助下,往往能够产生四五块银元的效果,里外里的差距自然就被拉大了。

为了确保银监会和后续金融发展,赵源决定由赵志亲自担任银监会主理事,薛桂年担任常务理事,于连山担任常务副理事,负责后续相关的发展。

京城。军机处。

往日里人潮涌动的军机处内,近些时日却显得有些萧条意味,原先的几位军机大臣去职的去职,下狱的下狱,幸灾乐祸者有之,可更多还是带着几分兔死狐悲的伤感,穆彰阿忙于政务之余,也自觉越发撑不住,便奏请道光皇帝新入军机大臣,以分担政务。

道光皇帝很快就允诺了下来,并很快就圈定了人选。

到目前为止,如今的军机大臣分别是穆彰阿、祁隽藻、文庆、陈孚恩、季芝昌、何汝霖以及穆荫等人,其庆、季芝昌、何汝霖以及穆荫都是新进军机大臣。

文庆是满州镶红旗人,原先代替耆英担任广东总督,只是任上并不出色,最终还是调回了事,先是担任内务府大臣,紧接着便入了军机。

季芝昌本就是入军机热门人选,简在帝心,只是先前被陈孚恩给比了下去,到了这一次总算是功德圆满。

反倒是何汝霖的这一次入值军机倒是让许多人为之惊讶,因为军机内已经有了三名汉臣,通常不会再让汉臣入军机,且何汝霖年岁颇老,怎么看都是要退休回家养老的角色,却在官场生涯最后时刻枯木逢春。

最后一名入阁人员是穆荫,此人出身满洲正白旗,官学生,考授内阁臣种子,这一次也算是得了道光皇帝青眼,得以入军机处学习行走。

一众人汇聚在军机处内,耆英眉头紧紧皱起,望着穆彰阿道:“穆相,这洋债怕是借不成啊。”

原来,之前耆英前往天津跟英使法使谈判的结果并不如意,大清想要找英国人法国人借款维持当下的局面,但是英国公使和英国公使却并没有权限答应,必须要等到伦敦和巴黎方面同意,况且当下欧洲局面已经极不稳定,也使得借款的希望变得极为渺茫。

当然,英国使者文咸也不是完全拒绝,他愿意帮助联系位于远东的几家香港洋行,但是他也委婉地表明,眼下英国位于远东的洋行与复汉军之间进行了持久而密切的贸易,只怕不会给与过多的支持,避免让汉王府出现误解。

作为英国公使,文咸没有权利也没有理由让那些洋行去选择大清。

说到底,大清到了目前这个阶段,已经没有多少谈判的资本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xgbqg。梦想手机版阅读网址:xgbq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