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逆清1845

作者:江南烟雨秀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9章 陈澧的考核

书名:逆清1845 作者:江南烟雨秀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0

二人一路边谈边走,很快就到了一间院子前。

吴又侠上前敲了敲门,清理清嗓子,道:“兰甫兄,可在家中”

然而,里面却并无声音。

赵源静静观察着面前的一切,他的心里还在思考着陈澧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从后世的印象来看,这位毫无疑问是一位经学大家,桃李满天下,但是从前面吴又侠的话中之意来看,陈澧的性格似乎并不容易打交道。

吴又侠又敲了敲门,却依然没有声音,他回头望向赵源,带着几分歉意道:“东塾先生或许刚刚外出了,咱们等一等就好。”

赵源自然不会拒绝,他还要好好整理一下思绪,以应对接下来的考核,便轻声道:“无妨,无妨。”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一名身着长衫手中拿着一本古籍的中年男人从外面走了过来,他皱着眉头看向吴又侠,道:“若孚,我刚刚想起了一个问题,便去书院拿了一本书回来。”

吴又侠顿时摇了摇头,道:“兰甫兄,这位赵小友跟你一样,都是来自番禺,一心想拜在你的门下。”

赵源当即上前主动介绍道:“在下赵源,见过东塾先生。”

此人正是东塾先生陈澧。

陈澧隐隐有些皱眉,他的话语有些不客气,道:“你要明白,学海堂以励品学,非以弋科名。”

赵源轻声道:“学生也是为了真才实学而来,区区功名,并非学生的根本目的。”

听到这里,陈澧的脸色好看了几分,他轻声道:“那就请进吧。”

一旁的吴又侠笑道:“既然人已经带到,接下来就是你们自己的事情了,我先告辞,还得去寻赵兄喝酒去。”

陈澧听到这里顿时摇了摇头,道:“你若是这般下去,到时候怕是难以在学海堂集上留名了。”

吴又侠摇了摇头,放声笑道:“区区浮名,于我何益”

陈澧也就不再管,带着赵源进了院子,只见里面的布置陈设都极为简朴,院子中有一棵大树,树下则是摆着一张石桌,三张石椅。

“你先坐,我且泡茶来。”

陈澧也不管赵源是否在意,径自去取了大茶壶,架在一只炉子上,将下面的柴碳点燃,就这么烧了一大壶开水,再取来两只比较简陋的茶杯,倒上一些粗茶,用开水冲泡而成,手法粗糙,毫无美观。

“喝茶。”

“谢过东塾先生。”

赵源双手接过茶杯,在礼节上尽量不让人挑出毛病来。

陈澧的性子却是比较大大咧咧,他直接开口道:“你对朴学可有了解”

赵源一听,便心知考题来了。

倘若换一个毫无准备的人,恐怕光这个入门题就要被拦住。

纵使赵渊源身已经有一定的功底,在来之前还经过了一点的准备,可是面对这个问题依然要小心翼翼。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就需要明白一点,什么是朴学

所谓朴学,本指上古朴质之学,以汉儒经说为宗,主张从语言文字训诂入手,因此又被称之为训诂学。

朴学发迹于明末清初,早年在顾炎武、黄宗羲等学者影响下,儒学内部展开了对宋明理学的反思和自我变革,即对空谈误国的明代王学末流进行否定的结果,至此朴学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在乾隆、嘉庆年间达到巅峰,也被称之为“乾嘉学派”。

可以说,在这个时代,朴学就是最大的显学。

当然,随着朴学的发展壮大,朴学内部也出现了不同的流派,其中主要有几大分支,其中主要有以惠栋为代表的“吴派”,以及以戴震为代表的“皖派”,还有便是清初黄宗羲开创的“浙东学派”,而在三大派系之后,便是其他的一些小分支,总体上无法脱离于这三派的影响。

根据赵源的了解,阮元正是师从皖派戴震,因此也可以说学海堂更多还是代表了朴学中的皖派思潮。

想到这里,赵源便起身开口道:“江戴之学,兴于徽歙,所学长于比勘,博征其材,约守其例,悉以心得为凭。学生以为,观其治学之次第,莫不先立科条,使纲举目张,同条共贯,可谓无信不征矣。”

陈澧顿时面露欣赏之色,笑道:“没想到还真来了个好苗子。”

他沿着赵源所说继续道:“没错,吴派学术广博,笃守古训,本是好事,可是近些年却越来越偏激,凡古必真,凡汉必好,未免有些食古不化了。”

倘若其他人评价吴派学术,恐怕会引起一阵骚乱,但对于已经开始树立起自己学术权威的陈澧而言,却并不担心这番话被人误读。

不过在赵源的理解里,他更多也只能想到两派之争,对于吴派的弊端认知并没有那么强烈。

陈澧继续道:“朴学究其根本,则是经学。经学之附庸则小学,以次及于史学、天算学、地理学、音韵学、律吕学、金石学、校勘学、目录学等等,凡是自汉以来书册上之学问,都可以琢磨琢磨。但是你需谨记,经学为其根本,切不可本末倒置。”

赵源组织着脑海里的思绪,道:“多谢学长赐教。”

陈澧点了点头,算是收下了这个弟子,道:“既然你加入学海堂,便需要遵守相关学规,不过你放心,学海堂并不禁止学生自由,只需完成课业即可。”

说完,陈澧便转身进了里屋,从里面拿出了一本学海堂章程,递给了赵源。

“学海堂永不设立山长,亦不允许荐立山长,唯有八名学长负责书院内大小事宜。”

“每年共有四课,可自行在十三经注疏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文选杜诗朱子全集等书笔,古今诗题。限日截卷,评定甲乙,分别散给膏火。”

“你既然选定在我门下,平日里的课卷便交给我便是。若是你能达到优异标准,我会向书院推荐,选你为专课肄业生。”

听到这里,赵源顿时一愣,他仔细看了一下这个专科肄业生,听上去好像跟后世的肄业生很像,带着几分贬义,可实际上却完全是两码事。

说白了,学海堂的专课肄业生更像后世选择导师考研,主要是在参加季课的学生中挑选优秀代表,可以专心在典籍中选择一门作为主要研究方向,并且在名导师,这种导师会专门负责指导,直到三年后顺利结束学业。

也就是说,平日里每年上的四课,属于公共课范围,需要参加季课考试。只有通过季课考试且成绩优异者,才有机会成为专业课肄业生,开始得到更好的一对一教育。

赵源想了想,便开口询问道:“那学生平日里可以回家吗”

陈澧沉声道:“你只要完成季课,并且通过考核,自然是可以回家的,可如果你没有通过,到时候就只能将你裁汰出书院了。”

赵源微微松了一口气,只要不是一刀切,那就还有得商量。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xgbqg。梦想手机版阅读网址:xgbq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